共享单车大混战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单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3-03 15:25
源于政府为便民推出的“有桩运营”自行车服务系统,尽管能对公共自行车进行监控和管理,但是,其使用的办卡制和定点借车、还车等制度,还是对使用者造成很大不便,尤其是在站点较少的区域,公共自行车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而民间资本恰恰抓住了这一痛点,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以“无桩运营”模式引爆了这场单车经济。
无论是上一场打车市场的血战,还是当下这场共享单车的混战,都围绕着一个关键点:“出行”。
尽管,每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都在逐步普及和完善,但以中国13亿人口的密度,其中9亿农业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持续在涌入一、二线城市,因此,无论再怎么发达的交通体系,在巨大的客运量面前,都捉襟见肘。
从现有的交通体系来看,即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也存在着居住区与轨道交通车站间距离长、公交覆盖率低的问题,再加上道路拥堵、停车难这两大城市通病,每到早晚高峰期,地面交通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唯一通畅的地下交通,也是人满为患。目前,由于起步较晚,除了超级城市有着完整健全的地铁建设,很多大中型城市仍处规划中,因此,大部分的运力还是由地面交通完成。虽然出租车领域的大战整合了汽车资源,将地面客运力进行优化,但在拥堵的问题上,却越走越远,越来越无力。另一方面,使用公共交通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大量从家到地铁站、从地铁站到目的地的接驳出行需求。这种短距离、点对点直达的最后1~5公里,打车或是步行,其实就是在花钱还是花时间上做选择。也许,自有的单车或者电动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类交通工具在进行接驳出行时又存在着管理、单向以及续航上的问题。
如同技术创新源于用户痛点,共享单车的诞生,完美地将最后1~5公里的出行尴尬化解。虽然人们把它称作“后滴滴时代”,但不可否认,它和滴滴一样,走的都是同一条变革之路。
那么,共享单车是如何走进人们视野的呢?
抓住“有桩运营”软肋
关于共享单车,要从政府倡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说起。
早在2005年,上海和北京就进行了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共享单车这一概念,也许是考虑到对自行车的管理,采用的全是有桩运营,解决的也只是自行车站点与公共交通换乘(BicycleandRide,B+R)点对点的出行问题。随后,杭州、广州、武汉等地也主导、建设了自己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各大城市兴起,掀起了一场绿色交通的风潮。
然而,这个看起来便民的自行车服务系统,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却有一个最大短板,即“有桩运营”模式,而这正是共享单车能够以迅雷之势抢占公共自行车市场的重要原因。虽然有桩运营能最大限度提升对自行车的监控和管理力度,但其使用的办卡制和定点借车、还车等用户造成了很大不便,尤其是在站点较少的区域,公共自行车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
而民间创业者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痛点,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连接单车和用户的手段,一方面极大的提升了单车在使用上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监测和管理。可以说,共享单车的问世,得益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导和探索。
第一个吃螃蟹的玩家
ofo是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家无桩共享单车公司。但是,这家公司前身却是玩骑游的。这个从大学校园孕育出来的年轻团队,也如许多创业者一样,有着创业失败的经历。
在转型共享单车之前,创始人戴威与其他几位合伙人曾因兴趣做过一个定制化骑行旅行项目—“ofo骑游”,且获得了来自唯猎资本100万元的天使投资。然而,因为骑游的频次过低,看不到市场,最终被扼杀在摇篮里。
但,项目的无疾而终却让戴威明白:仅凭兴趣,不可能让自行车共享这个更宏大的项目顺利运转。因此,校园共享单车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在封闭的校园里,戴威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首先利用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将自行车和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线上扫码,线下解锁、网上支付三部曲完成用车流程,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经济、绿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园共享单车服务。同时,大打共享牌,号召大学生群体无偿将自己的自行车交给ofo喷绘上牌,投放市场,而作为回报,ofo将会给予车主所有车辆的永久免费使用权。
很快,这种共享模式和0.5元每次的使用价格以及200、300元的单车成本,让ofo的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2015年9月份,ofo的产品上线第一天就收获了100个订单;同年10月,走出北大,进入北京的另外五所高校,到了2015年12月份,日订单量达到了1万单。
随后,初尝共享单车甜果的ofo,带着摸索出的经验,开始高歌猛进地扩张高校市场。彼时,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还未成型,ofo也还未曾遇见敌手,一切都是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着……然而在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平静只是表象,暗涌无处不在。
也许ofo的团队曾经想过开拓其他市场的可能,但他们沉浸在当前的红利当中,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身处在一个怎样残酷的竞争社会里。所以,当ofo正猛烈地在校园内复制扩张之时,竞争对手摩拜悄悄地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大举进军城市共享单车领域,打了ofo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ofo也在后面做了许多相应的对策,甚至高调宣布走出校园,与摩拜争夺城池,但先机已失,而且ofo只是被动应战,因为如果ofo固守校园,让对手得了城市市场,就意味着ofo将永远走不出校园,甚至有一天,校园市场也会被日益强大的对手蚕食。与有备而来的摩拜相比,ofo的准备明显不足,这从其将早在2016年5月份就已经完成的B轮融资放在9月摩拜的发布会后公开的行动上可以看出,当时ofo能与摩拜相争的筹码并不多。
引爆共享单车的玩家
摩拜这位悄无声息一夜之间打入城市市场的玩家,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共享单车引爆的?
首先是摩拜单车的设计和研发,处处都体现着摩拜的“心机”:和ofo的普通单车不同,摩拜单车经过专业设计,将全铝车身,防爆轮胎、轴传动等高科技手段集于一体,使其坚固耐用,进而降低维护成本。另外由于是定制的单车,相较轻便有余、颜值不够的ofo小黄车,在街头有着较高的辨识度和时尚度。
2016年4月22日,摩拜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摩拜单车服务登陆申城,但并没有引起社会的注意。虽然在此之前市场上已有ofo共享单车,但ofo一直专注于校园市场,对城市毫无涉足,以至于当时的城市内几乎没有共享单车这个概念,所以,摩拜在上海的首战,多少是有点试探的意味。
然而,决心争霸城市市场的摩拜,会甘心打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吗?答案显而易见。2016年8月份,摩拜单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夜之间将阵地扩延至北京,得益于北京数量庞大的新闻媒体,这些橙红与银色相间的配色和一体式轮毂,并且还在多处印着二维码与用车1元的字样的摩拜单车,仅仅在一两周的时间内就刷爆了北京地区的朋友圈。
随着舆论传播,共享单车的概念被推进大众视野。接着,ofo走到前台,与摩拜开始在城市中进行正式的较量。
无论是从投放量、投放范围,还是融资轮次、融资速度和融资规模上,两家皆是你追我赶,分秒必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摩拜单车官方之前曾透漏其在上海宝山区的投放量为5100辆,一个月内,深圳的总投放量增加到3万辆。按着北京、上海、成都、宁波各1万辆,广州2~3万辆的数字估算,其总投放量已在10万辆左右。而ofo则宣称其累计投放的单车数量已超过16万辆,并且公开宣布将会在2016年年内实现连接100万辆单车目标。
融资比拼也是异常激烈,先是摩拜公开在2016年8月19日、8月30日分别完成的B轮和B+轮两轮同是数千万美金的融资。ofo立即跟上,也宣布获得B轮数千万元美元融资,并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B+轮的数千万美金融资。
这样史无前例的融资规模和速度,在习惯了疯狂的资本圈里击起了不少波浪。大量资本开始持币观望,而想抓住共享单车风口的创业者也蠢蠢欲动。
2016年9月23日,新玩家优拜单车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加入战局,开启了三方争霸局面。与摩拜和ofo不同,优拜单车是以上海市8万辆的政府公共自行车作为切入,打造自己的用车入口,再逐步投放自行设计的无桩单车,从而全面进入单车租赁市场。在套路上,讲究借力打力,循序渐进。
但不管是设计属于自己品牌的专业单车,还是独特的运营模式,其实都能在ofo和摩拜身上找到重合之处。因为共享单车的门槛之低,使得玩家们的竞争壁垒难以构建,而且无经验可循。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共享单车行业不再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越来越多像优拜一样的玩家,带着新思路和新方向加入战局,让共享单车行业渐渐有了雏形。
可以说,摩拜的出现就像是一针催化剂,不仅将ofo逼出校园,参与这场角逐,还让更多的人对共享单车有了深入了解,进而吸引更多的玩家入局,将共享单车行业推向新的阶段。
挤爆共享单车资本大战
随着2016年9月30日摩拜完成1亿美金C轮融资,红杉、高瓴等大玩家相继入局。除了之前已经加入的唯猎资本、愉悦资本和东方弘道,国内比较活跃的互联网圈投资机构几乎是组团进场,共享单车业领域的战争开始逐渐形成大战投对大财阀之势。真是应了这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与此同时,摩拜野蛮的融资速度和规模,也极大刺激了竞争对手和其他观望者。共享单车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爆发期。
首先是作为共享汽车终极赢家的滴滴,仅和优拜获得天使轮相差3天,就宣布向ofo注入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这不仅让人回想起上一场共享汽车领域,滴滴、快的和uber中国三方的血战。ofo、摩拜和优拜逐鹿的局面与其有些相似,却又完全不同,一个是大战末期的称王之战,一个是大战前期的局部交锋。虽然此前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在朋友圈放下豪言说共享单车领域的战斗将在90天内结束!但参与这场共享单车之争的玩家,又岂会仅限于这三家?战争才刚刚打响。
2016年10月8日,新玩家小鸣单车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杀进共享单车市场,企图分一杯羹;2016年10月10日,ofo公布获得了小米、顺为等9家投资机构的1.3亿美元C轮融资;2016年10月13日,摩拜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虽然未透露融资数额,但腾讯、启明创投、华平、美团王兴和贝塔斯曼5位一起入局,投资量之大可想而知。
而入局的玩家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仅在一个月内就增加了10位。2016年10月20日,Joybike悠悠单车联手飞鸽自行车打造新一代智能共享单车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2016年10月27日,CCbike正式发布了一代共享单车;2016年10月底,小鸣单车抢占上海与广州市场。同一时间,由厦门95后大学生团队创办的由你单车则出现在了人民大学的校园之内。由你单车进攻校园,似乎有些想“捡漏”的意思。本来专注于校园市场的ofo,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摩拜的入侵,此时应该已经完成了对全国高校的战略布局,其他玩家想进入,会异常艰辛。而恰巧,ofo为了能与摩拜抗衡将阵地重心转移到了城市内,正给了包括由你单车在内的其他玩家进入校园的可乘之机。
2016年11月3日,BAT之一的阿里系团队骑呗单车拉上芝麻信用,宣布进入杭州运营。此前,虽然已经有许多玩家在一、二线城市进行市场争夺,但几乎无一家敢在杭州市场进行投放,这与杭州盘踞着阿里这个巨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骑呗在杭州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
同一日,由爱代驾创始人杨磊创办的Hellobike也正式在苏州上线。另外,2016年11月10日,成都本土品牌一步单车出现在成都街头;2016年11月17日,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深圳凡骑绿畅旗下共享单车Funbike在深圳投放;2016年11月22日,野兽骑行旗下共享单车小蓝单车也在深圳上线;2016年11月24日,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商永安行携手芝麻信用进军成都。
技术、服务和模式大决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共享单车的行业规模迅速成型。一方面,市场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如何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成了众玩家首要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行业规模的高速生长所产生的新需求、新痛点也到了集中爆发期。许多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模式应势而生。
在新技术方面,虽然很多玩家都在自家单车的设计上力求差异化,但从技术的含量和数量上看,至今还没有哪一家能与摩拜相比。
从2015年3月开始,北京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先后申请了27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另外还有一项,是由上海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也就是说,截至到2016年9月份,摩拜总共已经申请了28项专利。根据专利文献上的公开信息,摩拜单车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智能车锁。这是摩拜的核心技术,锁内集合了物联网传感器、SIM卡、GPS芯片、无线移动通信等多项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几乎相当于一个手机。用户每次扫码开锁就是一个远程呼叫电话的过程。除此之外,摩拜的车锁同时还肩负着定位、计时、无线传输等多个功能,用户在骑行结束后,可以即时在APP上查看骑行的时间、路线和距离。
新型无链式传动装置。与传统的链式传动自行车不同,摩拜采用的是“圆锥齿轮-传动杆”方式,利用锥齿轮能够交叉轴传动的原理,代替链传动,在提高单车耐用性的同时,排除了使用过程中掉链子的风险,减小事故的发生率。
实时定位的防盗系统。为了降低单车被盗而产生的成本压力,摩拜在车锁内设置了振动传感器,对单车的振动强度信息进行采集,当剧烈破坏行为引起的振动强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振动传感器会唤醒定位模块的实时采集定位信息,同时指示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自动充电。不管是车锁的使用,还是防盗系统的运行,如果不能保证充足的电量,所有的功能都会如同虚设。为了能够防止因电量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摩拜在单车的轮轴上设置了电机系统,能够利用从离合器单元传输而来的力带动转子转动,转子和定子的相对运动可以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为单车的电池充电,从而实现电量的自给自足。
在新服务方面,首先是押金秒退。可能是考虑到目前参与竞争的玩家太多,且各家的投放量和投放范围,都不能做到全城覆盖,想要真正的实现随时随地有车骑,就意味着用户要同时交纳几家甚至十几家共享单车的押金,这对用户的伤害是最致命的。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提供了这一退款服务。
其次是保险。ofo是第一家给用户买保险的公司,其初衷是考虑到用户在使用单车出行时突发交通事故给平台带来的风险。虽然网友们一致认为,骑单车出事故,跟平台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大多数玩家都在自家的单车上或多或少地做了改造和升级,尽管在安全性能上都做了测试,但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仍旧存在。所以,保险服务的催生,应该说是一种行业趋势。
第三是信用积分系统。由于网上频频曝出共享单车被盗以及被刻意损坏的消息。摩拜单车、一步单车和骑呗各自都在信用系统上做了探索。摩拜和一步单车采用的都是“信用分制度”,只要发现用户违停、损坏车辆等行为将会扣除该用户信用分,并且在平台设置投诉举报窗口,鼓励消费者拍照举报。而骑呗则和芝麻信用达成合作,用户违规损坏车辆将会影响其信用。
在新模式方面,尽管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形势上仍然是以ofo和摩拜这两种解决方案为首。当然在细节处还是有些不同的。
“城市大共享”计划。这是ofo提出的未来共享模式,主打连接单车但不生产单车。内容与滴滴有些相似,通过不断连接更多优秀的单车品牌与生产商,接入更多产品线来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共同提供城市出行服务。同时,也号召用户共享自己的单车,以一车换取ofo单车的永久免费使用权,从而提升闲置单车的使用效率。
智能出行。前面提到摩拜拥有28项发明专利,在众多玩家中形成了以技术为优势的竞争壁垒。虽然运营模式只是纯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但是,摩拜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赋予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智能化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智能出行会是未来摩拜在共享单车领域站稳脚跟的必杀技。
无桩+有桩的运营模式。这以CCbike为首,其创始人张进曾从事和政府合作的传统公共自行车系统工作,对有桩和无桩运营的优缺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CCbike试图以有桩+无桩的运营模式相互补充、中和,意在现有的共享模式上优化、丰富用户的选择。
文/谢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