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北京城,胡同,煤炭
  • 发布时间:2017-03-07 14:57

  天气渐寒,如今几乎家家都有暖气,即便没有,电暖器也成为冬季取暖的新工具。

  而北京城里烧煤取暖逐渐成了历史,曾经在冰天雪地里带给人们温暖的煤,成为老人口中追索过去的回忆。

  与煤有关的那些地名儿

  旧时的北京,是一座以燃煤为主的城市,居民生活用煤,多依靠煤铺供应。尤其是到了严寒冬季,煤炭的需求量相当大,北京城的街道胡同都有煤铺销售煤炭。

  早在元代,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专门记载煤炭的利用,赞叹“石只火力,如同脉络,经久不熄”。北京的煤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元代,大都城的平则门、光熙门一带,就设有储煤场。有一部反映元大都市井生活的书籍《朴通事》,书中就有“到煤场里推煤去”的记载。明代,有一幅反映北京城市风情的图画《皇都积胜图》,图中也有煤铺卖煤的画面。到了清代,“都人炊爨惟煤是赖”,应运而生的煤铺就更多了。尤其是清末,环城铁路修通之后,沿铁路四周设有许多煤栈,煤铺可直接到煤栈批发煤炭,运回售卖,从此京城大街小巷,经营煤铺者骤然增多。

  过去煤炭是沿着故道,用骆驼、马车从阜成门运进城内的,所以阜成门曾经被称作“煤门”。北京煤炭开发较早,因而与煤炭有关的地名有不少。

  大家能想到跟煤有关的地名应该是前门外,那条南北走向的煤市街。有人认为这条街因自北而南开设有多家煤市而得名。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煤市街,是因街南口正当中有一家煤市而得名,并非该街自南而北皆为煤市。

  据记载,明代煤市街已经形成,属于正西坊,当时称煤市口。由骆驼从京西门头沟煤窑运进北京城里的煤炭,先在煤市街聚集,再转运到各个煤铺。清朝中期以后,煤市街逐渐发展成为美食一条街。明清时期这里还有一条沟通金水河与护城河的水道,其上架有石桥,因通往煤市街而称为煤市桥,而今早已不见桥的踪影,只留下一个地名。

  另外,在东城区东单北大街西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煤渣胡同。煤渣胡同明朝称煤炸胡同。1919年的《京师街巷记》记载,煤渣胡同“此巷路北在前清咸丰时,有铸铁钱厂,堆积煤渣甚多,则煤渣胡同之名所由来也。”

  以前北京还有一条煤铺胡同,在东城炮局头条东,如今已经并入炮局头条。煤铺胡同在日本人所著《北京地名志》上记载,“煤铺即煤店,主要是卖叫做煤球的炭团。由于煤球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是北京的发财行业之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这是旧时北京煤厂、煤铺经常书写的广告楹联。“乌金墨玉”是对煤炭的形容和赞颂,“石火光恒”意喻煤炭事业永远发达。

  由于京城内外,分布众多的煤厂、煤铺,相互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煤厂、煤铺还以广告形式宣传推销。“北山红煤,禅房须炸”,这句话是北京介绍煤炭产地和品种专用广告语之一。禅房为村名,位于门头沟木城涧煤矿附近,因属煤矿采空区,在20世纪50年代即被京西矿务局搬迁,现已成废墟。须炸是禅房村及附近所产的一种块煤。该煤质地较硬,粒度大小匀称,使用小火炉燃用方便,火力持久,是京城百姓非常喜爱的一个煤炭品种。

  门头沟的煤

  元朝的煤炭税,只在北京和大同征收。也是自元代开始,北京采煤几乎都集中在西山门头沟一带,当时曾出现过封建官府征工开采的煤窑,也有寺院经营的煤窑。至明代,门头沟的煤炭专供朝廷,并将宛平县丞移至门头沟,管理煤炭事宜。由于煤炭利润颇高,牵连过诸多朝廷官员,“赵高指鹿为马,忠贤以煤为矿”,这也成为魏忠贤的死罪之一。

  在北京的煤炭产地中,明清的三大煤产地,门头沟煤炭称为红煤,房山沱称为黑煤,周口店称为南山煤。到了明代中期以后,门头沟一带开始出现民间采煤业,而且为数众多的民窑,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官窑。从那时开始,门头沟所产的煤,也就成了供应北京地区民间用煤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根据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记载,门头沟附近村民“皆市石炭为生”,可见当时的民间采煤业已相当发达。

  明清两代的封建官府设有专管西山煤矿的太监,他们主要是管为数不多的官窑,对于民窑,他们除趁机大肆勒索诈取煤税之外,至于如何开采,则不闻不问。在明万历年间,曾因民窑业主拖欠税款,明朝官府派京营军队以武装催索矿款,激怒了民窑业主,联合了采煤工人、运煤脚夫等劳动者,进京向明朝官府请愿示威。《神宗实录》曾有一段记载,是日“激变窑民,填街塞路,持揭呼冤”。事件发生以后,迫使明朝政府不得不撤换了那个原来的主管太监。清乾隆年间,和家奴因为开采煤矿,影响京西寺庙水源,竟被乾隆下令诛杀。

  清光绪年间为了煤炭运输,专门拟建从卢沟桥至门头沟的京西铁路。在铁路修成前,老北京运煤主要靠动物驮拉。其中骆驼性情温顺,步履迟缓行走如牛,但其负重力强,每天能载三四百公斤的货物,又耐饥渴,日行四五十公里不用饮水喂料,是运输煤炭、石灰、山货等的主要运输工具。

  旧时,门头沟有很多小煤窑,当时没有大路,煤无法直接运出,于是骆驼就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运输工具。当时饲养骆驼的“驼户”多数集中在京西三家店、军庄、大峪、龙泉雾等村。骆驼从13世纪建成元大都城起,同北京人共生活了八百多年,到解放初期才逐渐走进了动物园。

  百年窑神庙

  门头沟的煤业,发轫于辽元,兴盛于明清。京城的爨炊都依赖西山煤炭。彼时,门头沟煤窖星罗棋布。各地商贾来这开窖,各地百姓来窑打工。开窑的窑主们盼发财,走窑的工人们盼平安,于是有了供窑神的习俗,这才有了窑神和窑神庙。门头沟的窑神庙在圈门,是北京现存唯一的窑神庙。

  圈门被称为“门头沟之源”。门头沟,就是“圈门前头有条沟”的意思。圈门横跨在沟上,这条沟是横岭至大峪的泄水沟。在圈门,过街楼、戏楼和窑神庙是三座标志性的古建筑。过街楼和戏台在沟南,窑神庙在沟北。中间是门头沟,古称玉河。三座古建筑,据考证,均始建于明代,历经百年风雨。

  窑神庙的具体始建日期不详,但其曾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所遗《重修西山门头沟煤神庙碑》记载,“石炭利为尤广,居人往往相地凿窑……有神以之效其灵……门头沟之地有窑神庙故址。”据传,窑神庙原在九龙山静明寺附近,由于山水冲刷,岁久颓移,后在圈门选址重建,如今的窑神庙为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所存。当时,由门头沟齐、马、段、梁四氏望族牵头,与门头沟、大台沟、岭西、王平村等地窑主联手集资修缮。

  因为老子善用火炼丹,所以一般认为老子为煤业祖师。据《京西煤业》记载,各地供奉的窑神形象各不相同,有的像文官,有的似武将,有的是高官,有的是百姓。圈门供奉的窑神,文官相貌,武官打扮,身披黄袍,面目凶猛,须发蓬松。也有人说圈门供奉的窑神本是业内资深人士,姓魏。还有老人讲,圈门窑神庙中的窑神塑像脚下有只老鼠,这也似乎符合当地习俗。门头沟地区曾以老鼠为神,一则老鼠繁殖力强,可求多子多福,再则老鼠善打洞,与穿山采煤异曲同工,所以京西从事煤业的不打老鼠不养猫。有经验的窑工都知道,掌子面上发现老鼠,说明氧气充足可以放心作业,如果井下的老鼠烦躁不安到处乱跑,就可能有灾害发生,需尽快撤离,因此老鼠被认为是窑神爷的化身。伤害老鼠或对老鼠不敬者,会受到指责,罚其把自带的干粮掰碎扔在窑里,向老鼠赔罪。

  全国各地窑神的生日都是农历腊月十八,唯圈门窑神的生日是腊月十七,据说天子脚下的窑神居长。每年这一天,是门头沟的狂欢节。窑主窑工们一起祭祀窑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共赏大戏,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窑上复工。圈门窑神庙前有大戏楼,坐东朝西,建在1.2米高的巨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戏台上方有清道光十年(1830 年)的“歌舞升平”匾。圈门之上建有过街楼,楼上供奉着文昌帝君、关帝和药王孙思邈。

  1949年后,窑神庙成为军管会驻地,后改为中学。1954年,窑神庙祭祀活动叫停。殿内塑像被清出,庙内石刻无存。为保存京西窑神文化,2013年前后,破败多年的窑神庙重修,并建成窑神庙公园。

  文/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