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之花 你不知道的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达达主义,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
  • 发布时间:2017-03-07 14:59

  雨果·鲍尔、汉斯.阿普、马塞尔·杜尚、曼·雷、马克斯·恩斯特、拉乌尔·豪斯曼这些都是一些与原朋克运动最密切相关的艺术家。而除了有远见的先锋派女神汉娜·霍克偶尔被提一提之外,大多数为达达运动做出贡献的女性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抹去。可是她们不能被抹去,就像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历史应该给她重要的一瞥。

  出生于德国的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被《The Little Review》的主编简·西普誉为“唯一一个无论在任何地方生活,都着装达达主义,热爱达达,生活达达主义的人”。这位前卫的表演艺术家最开始是一名演员兼杂技舞者,后来成了曼·雷等艺术家的模特。从慕尼黑艺术学校毕业后,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搬到纽约,在艺术家聚集地格林威治村开了家店。

  人们还推测马塞·杜尚所创作的颠覆性作品《泉》,其创意其实是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想出来的。杜尚曾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一封信中解释说,有位女性朋友用男性化名——理查德·马特给自己送了一个小便器。

  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用自己所创造的充满活力的拼贴语言,使得自己形象破碎的诗意景象栩栩如生。她创造了“phalluspistol”,“spinsterlollipop”及“k issambushed”等新词,她是激进声音型诗歌的先驱,她的作品与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一起发表在《The Little Review》杂志上。

  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还创造了雕塑和绘画的组合作品,将这些边角废料转变成了潜在的艺术媒介。但最重要的,她曾因自己创作的“活抽象拼贴画”而著名。这种模糊边界的表演无始无终,通过桥接生活与艺术的华丽服装和荒谬行为来实现。

  弗赖塔格·洛林齐霍芬的一生就是在改变着住所、朋友、思想、风格,为一种事业而斗争,然后再来反对这种事业,从而争取一个新的事物,然后再把它抛弃掉。她是由祖传意识和性格造成的无政府主义者,既啰嗦又具破坏性。她嘲笑一切,包括嘲笑自己,并且喜欢诋毁一切思想、机构和人。她的多疑使他独断专行,她的自由更是到了绝对自由主义的地步。总之,她不想正经干事,而想大吵大闹。但不管怎么说,她仍算是那时代的一位大家,而且更算得上是一位人物。

  《Interview Magazine》杂志解释说:“她自称为无政府主义者,她可以把浴帘的环当手镯,把邮票作为美丽的标志。她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达达主义艺术品。她最大的魅力在于丑化、荒谬化自己。这是一位性解放的轻盈女性,采取轻佻的时尚风格,并扭曲它,穿着锡罐胸罩或背着她的小癞皮狗,就像是用来取笑上流社会的教养观念。

  你问,什么是达达?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他诗意地解释说:“达达;取消逻辑,逻辑是那些无能创造出来的舞蹈……达达;每一个上帝绝对不容质疑的信仰,而这信仰是自发性的直接产物……自由:达达达达达达,一种咆哮的颜色,交错的对立以及所 有的矛盾,怪异的事物,不一致:生活。”

  据内奥米·萨维尔森·格尔斯的书《达达主义女性》称,“达达”这个词是随中翻开一本词典后看到而得来的。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也有其他不那么合乎逻辑的猜测,比如这次是从罗马尼亚语的“是是”翻译而来,或是法语的“木马”。但是,拜托,这个20世纪早期混乱艺术运动的称号,最可能是模仿婴儿见到其父母时发 出的第一声。自达达诞生起,就具有某些父权色彩。

  “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达达主义艺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国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其中有德国的雨果·巴尔、汉斯·里赫特尔和理查德·胡森贝克有法国人汉斯·阿尔浦;还有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扎拉和马塞尔·扬科以及一些其他国籍的艺术家。

  这些流亡的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起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理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于1916年2月举行成立大会时,歌唱家罗瓦夫人随意在法文字典中发现“达达”一词,意即孩子不明确的呀语,没有什么意义,人们认为这个名称很怪诞有趣,用着他们团体名称很好,不久他们发表了达达宣言,大意是:“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

  达达主义艺术信奉的是流行的巴枯宁哲学,打倒一切,排斥一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达达主义艺术思想的狂热和对传统的决裂。

  在当时达达主义影响很大,扩及到德国、西班牙、法国、甚至远到美国,似乎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达达之所以造成如此强烈反响,其原因如里德所说:“达达主义开始时,实际上的意思是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说的重荷,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艺术的,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种运动的背景,是普遍的社会的不安,战争狂热和战争本身,以及俄国革命,达达主义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他们全力摇撼资产阶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应付战争责任),而且他们准备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用垃圾制造绘画(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小便盆之类的东西抬到艺术的高贵地位。”

  达达主义主张摒弃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声称艺术与美学无关,当然也不要艺术的节奏、匀称、和谐等等了。他们要创造的艺术是一种符号,在诗歌上,是无意义的字句组合:拿一张报纸、一把剪刀,把文字剪下来,照你所需要的诗歌长度,任意排列这些剪下的文字,便是一首诗。在绘画上:无意义的线条与色彩构成,就是一幅画。这种艺术虚无主义的态度,正是无政府主义思想在美术上的表现。法国画家毕卡比亚是这种艺术的典型代表。

  达达主义的艺术观:美不是艺术的唯一表征。至少从达达主义以来,已经不再回答这样的定义。美不仅不是艺术的清晰特征,而且甚至不是一种必要的特征。通过美来定义艺术是否具有有效性,这种怀疑1900年就出现了。”因为这些艺术大都既不具有平衡、明晰与和谐的形式,也不给人以审美的愉快。杜尚认为“艺术应该是服务于思想的,而不仅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服务于视觉”。因此不美的也是艺术,甚至许多“丑”的东西也同样是艺术。单纯用美来定义艺术或把美视为艺术的本质,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达达主义的艺术观:反创造性的审美观念。达达主义者们运用文章的上下文,个人或某件事件的照片,公告,书籍封面,甚至是旧车票等,经过剪切和拼贴构成他们的艺术作品。挪用、复制和拼贴,成为达达主义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从根本上说,这些方法都是与传统艺术中的独创性相对立的。如果说达达主义有其“创造性”的话,那就是它创造性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造性概念,很大程度上挣脱了艺术创造自律性的窠臼。

  达达主义的艺术观: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消解。艺术本身的发展,特别是达达主义以来的艺术发展,已经充分显示了艺术是不断创新的开放性领域。它提醒人们,艺术实践的开放性总是质疑着美学的概念封闭性。既然艺术是一种开放的概念,我们就应该以开放的立场来对待艺术问题。作为一种艺术探索,其目的并不是真正反对艺术,而是为了打破传统美学的对艺术的限制,重新定义艺术,拓展艺术的边界,为探索艺术的新形式和新结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预示着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

  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到一九二一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一九二三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后记:

  一九一六~一九二四年在欧美许多城市兴起的一种虚无主义艺术运动。是战后欧洲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厌倦战争、彷徨、失望以及在艺术上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崇拜虚无主义的精神产物。其创作方法主要通过照片剪接或与纸片、抹布拼贴,去追求艺术表现的偶然性。作品怪诞奇特,令人惊惑不解。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是达达主义的先驱和领袖。达达主义存在时间虽短,但对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文/寒一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