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保护便与变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4-26 10:19
“祖国力”这个新词语近年来频频引爆社交平台,刷爆朋友圈。
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11月。新西兰南岛发生7.5级地震。一天多的时间里,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派来的18架次直升机“从天而降”,将受困的125名中国游客全部安全撤离。
“祖国力Max”的“五星好评”一直“在线”,源于中国领事保护和服务这一“海外民生工程”的接地气、懂民情、惠民生。更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领事保护体制”。
从增设领事保护机构,增加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和地方政府中专门从事领事保护工作的人员编制,到开通类似国内“110”的全球领事保护热线电话“12308”,回应公众对于领事保护愈加刚性的需求;从持续推进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提升中国护照“含金量”到以中国领事服务网、“领事直通车”微信平台和政务头条号形成“合力”拓宽领事信息的覆盖面;从建立海外公民登记系统、改进领事保护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到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领事保护联动机制,种种变化可以看出外交工作不断改进领事保护和服务的努力。
正如公众所看到的那样,“高大上”的国家外交工作,除了继续撑起服务国家大局的“顶天”之姿,正呈现出着力接通服务海外公民和企业的“立地”之势。
目前,我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次已超过1亿,境外注册中资企业超过3万家,在海外工作、生活、学习的中国公民也有数百万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海外利益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中国的领事保护工作与时俱进,以呈现更多向好的变化和便利,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当然,由于诸多现实因素,领事保护工作资源还不足够。另一方面,领事保护也不是万能的,驻外使领馆在驻在国没有行政和司法权力,不能使用强制手段,也不能超越领事职务的权限。
在如此充满挑战的情况下,还需要哪些关键性变革以常保“祖国力”不“掉线”?
继续增加外交投入是首选。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企业和个人“五位一体”的领保联动机制初步建成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和企业及社会组织之间合作制度化和机制化水平,也成为一项现实的课题。
未来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在“平行方向”上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领事磋商和谈判,建立更多的国际合作机制。
在通过各种渠道弥补领事保护方面外交投入不足的同时,采取措施来减少领事保护需求,也成为努力的方向。比如,加大海外安全和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公民的海外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国内与领事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公民对领事保护服务的期待合理化。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外交亦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而所有已经付出和需要继续付出的努力,所有已经实现和可以继续期待的变化,其传递出的信息均指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在打造的日益完备的全球领事保护体系,既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彰显。
文/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