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武亦姝”:沪上诗文春气暖

  “国学订制课程”受到了基层政府和社区的欢迎

  2017年春节以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激起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情,无数人的朋友圈被诗词刷屏。

  《中国诗词大会》上,16岁的上海小囡武亦姝成了大众眼中的诗词达人,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的姜闻页和侯尤雯,也让人们把目光投射到上海的诗词教育上。

  华东师大一附中语文老师高征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的学生都在看《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上海学生的出色表现让人产生兴趣,更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节目里出现的古诗词,很多篇章都在课本上读过。

  高征国回忆,自己是在大学阶段和工作以后才接触大量诗词的,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与现在的孩子相比。在他看来,如今上海对古诗词教育的重视程度,与20多年前他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完全不同。“原来依赖学生的个人兴趣,现在从学校层面到教材层面,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强化。”

  并且,国学热、诗词热已从学校蔓延到社会,古诗词类新媒体的活跃,读经班、学堂、私塾的迅速扩张,让许多普通人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升温。

  教材里的秘密

  根据2004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课文(篇目)在四至六年级约占课文总量的20%,在七至九年级和高中基础型课程中约占40%。此外,上海市编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系列教材,各区和学校层面更有着大量的区本教材和校本教材。

  《中国诗词大会》里的古诗文大多出现在上海中小学语文课本里。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脱口而出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出自《诗经》中的《七月》,这首诗早已被复旦附中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收录。

  高征国告诉本刊记者,上海早在几年前就编了一套古诗词诵读读本,作为教材的补充,每学期大概25~30首古诗词。“如果能够坚持,这个积累量显然是不小的。”

  高征国所在的华东师大一附中开设有相关的古诗词赏析拓展课。不仅仅是读诗,高征国的学生中还有会作诗的,校报上也曾刊登学生创作的诗词。

  复旦附属小学也每周都开设一节古诗词阅读课,一、二年级诵读唐诗,三、四年级学习宋词。该校语文老师王宁(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学校开设古诗词阅读课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并且一直坚持做了下来。这门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不看重考核,也不增加学生负担。学生有热情,家长也很支持。

  在上海市长宁区,所有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全面铺开经典诵读活动,小学阶段每周一节“中华经典诵读”课,小学低年级学生读书不得抄写、默写和考核,要读出声、读出节奏,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家长何进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道:皮皮放学回来后摇头摆尾地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给我听,节奏感好极了。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上海始终把学校作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把课堂教学作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社会上的共鸣

  在教育体系之外,社会上已悄然兴起许多推广古诗词的个人和组织。韩可胜就是其中的一位达人。

  本刊记者见到韩可胜时,他正在为第二天的“迷你诗词大会”忙碌着。“以诗明志”“两两PK”“倒背如流”“决战飞花令”……这次活动的主要设计组织者正是韩可胜。

  韩可胜是微信公众号“宝宝念诗”、上海江东书院的创办人。“宝宝念诗”是在2013年12月31日上线的,几年下来,韩可胜已经推送了上千篇古诗词鉴赏文章,多篇点击量超过10万,拥有5万多粉丝。

  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韩可胜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诗词国度的土壤一直很深厚。

  韩可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之前举办过多场公益古诗词诵读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每每超过预期。曾经有一场只能接待100人的活动,当天却来了200多人,许多人在知道报名人数已满的情况下仍然到场。

  在更大范围内,2002年以来,上海开始举办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至今已有15届。15年来,总计参加初赛人数已超过200万名中学生。

  “15年来,该赛事已成为沪上历史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面向学生的官方古诗文赛事。”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学生媒体发展中心总编辑赵玉平介绍说。

  2016年初,在韩可胜的策划下,江东书院推动实现了经典国学读本、精挑细选了近150首以四时为序的古诗词的《儿童四季歌》全套再版,作为书院的教材。《儿童四季歌》原版问世于20年前,曾获“冰心图书奖”。此番经过江东书院策划与修订再版,短短两个多月就已销售过万册。

  韩可胜2013年开设微信公众号时,他的身份还是上海浦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文广局副局长,当时只因为思念离家求学的女儿,便开设公众号整理从小教女儿念过的诗词。

  一开始,韩可胜是抱着探索的心态去接触新媒体的,他并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个公众号,更没想到自己会从体制内离开、专门来做这个事情。

  有粉丝留言说,该公号成为了自己繁忙工作生活中的一股清流。还有妈妈说,在辛苦带娃的间隙读读古诗词,给疲劳的身心带来许多慰藉,将来定会给女儿讲授。

  韩可胜的粉丝70%都是“妈妈粉”。其中,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占绝大多数。这似乎印证了高征国的说法: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小朋友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国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家长们的选择是否出于功利之心?

  “我相信更多家长考虑的是,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身心,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精神世界的浸润。”高征国说。

  不苛求成为“武亦姝”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徐勇认为,古诗文的春天来了。2017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与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多,是他参与古诗文大赛十几年以来到场人数最多的一次。

  韩可胜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升温。在不久前举办的上海浦东首届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购大会上,上海江东书院签署了15项合作协议,意向总金额突破1000万元。其“国学订制课程”受到了基层政府和社区的欢迎。“迷你诗词大会”就是浦东曹路镇的订单。在本刊采访之后,多个区级政府和学校又发来了类似的订单。

  韩可胜说,传统文化是有价值的,在市场上也是可以生存下去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放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放在人一生的范畴内,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教育投资,是对身心健康的长久滋养。”

  因为武亦姝的走红,这段时间古诗词书籍也享受了同样的待遇。在上海书城一楼大堂的中心位置,能看到各种古诗词书籍,既有唐诗、宋词,也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读本。在书店里总能见到不少购买古诗文书籍的家长。

  不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提醒家长切莫盲目将古诗文教育功利化,将古诗文教育等同于大量的机械背诵和记忆。高征国也认为,诵读只是古诗词学习的起点,如果纯然追求背诵的话,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习古诗文,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从应试转化为育人。”贾炜说。

  “我希望诗词能给生活增加一些色彩,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怀。”但韩可胜也说,传统文化教育不应脱离正规义务教育,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与经书为伴,把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教育成一个老夫子,不是传统文化教育希望得到的结果。

  韩可胜说,古诗词可以是兴趣爱好的一种,让孩子接触一些古诗词,可以感受生活和诗歌的美好,但并不强求所有的孩子都学习大量古诗词,更不能强求孩子有创作诗词的天赋,“社会不应该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武亦姝’”。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卓琦/上海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