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维生素,不如多吃果蔬

  这些小药片真是生活必需品吗

  马拉松、咖啡机、看樱花等,据说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标配。而这个群体的另一标配是: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后,再来两片复合维生素。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10年,维生素在生活中却没有太多的出场机会。

  这些小药片真是生活必需品吗?是不是生产厂商的一个成功营销案例?

  大科学家的示范效应

  在补充维生素的名义下,家电生产商试图推动以喝橙汁替代直接啃橙子,将其描绘成提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当然他们不会告诉你,清理榨汁机是多麻烦的一件事。后来,维生素片剂生产商又说,直接喝果蔬汁也是落后的补充维生素的方式,而要再加一片维生素泡腾片,这样的果蔬汁才更有营养。

  逐渐地,吃维生素的人被塑造成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形象。

  美国人李努斯·鲍林就符合这种形象。他从1964年也就是65岁的时候开始,每天早上在橙汁中添加一片维生素C。他全心全意地相信,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每天吃完加料的早饭后,他前往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一天的工作。

  如果鲍林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国老人,那么他对维生素的热衷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可他有着显赫的身份:著名科学家。作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鲍林,有足够的资格谈论科学生活,他信奉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会被模仿。

  早在1931年,鲍林就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化学键特性》的文章,首次将量子物理和化学联系起来。他具有革命性的观点使得收到手稿的杂志编辑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审阅。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问到自己对鲍林研究的看法时,他耸了耸肩说:“这对我来说太复杂了。”

  1951年鲍林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蛋白质结构》。他提出蛋白质有二级结构,这种结构由它们自身如何折叠决定。他将一种结构称为阿尔法螺旋,也就是之后沃森和克里克解释DNA结构时采用的结构。

  这些研究成果在学界为鲍林树立了泰山北斗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的荣誉。1961年他登上《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的封面时,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鲍林后来的人生轨迹被维生素改变。他65岁时收到了伊尔文·斯通博士的一封信。鲍林回忆道:“他在信中说,如果我遵循他的建议吃3000毫克维生素C的话,我就不仅仅是能多活25年,还可能活得更长。”

  鲍林采纳了斯通博士的建议,从那时起每天开始服用维生素。他说:“我开始感到更有活力,更健康。尤其是我一生中每年都要患上几次的重伤风不再出现了。几年之后,我把维生素C的摄入量增加到十倍,然后二十倍,然后增加到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三百倍,我每天吃1.8万毫克。”

  1970年,鲍林发表文章《维生素C与感冒》,极力劝大众每天吃3000毫克维生素C。鲍林认为感冒会很快消失,成为历史脚注。他写道:“彻底消灭感冒要经过几十年才行,但是我相信在一些年内,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感冒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我期盼着见证这迈向美好世界的一步。”

  人们相信大科学家,随之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两倍、三倍,甚至四倍地增加。药店的货供不应求。统计显示,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有5000万美国人听从了鲍林的建议,服用维生素C。

  这一影响持续至今,现在约有70%的美国人服用维生素营养品,其中40%的人经常服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的维生素已经在巧妙的包装下成为万应灵药,甚至有研究认为它能抗雾霾。

  近期公布的一个小规模的人体试验显示,B族维生素有可能在空气污染时对人体起到一些保护性作用。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补充剂,可以“完全抵消”微粒污染引起的伤害。

  研究人员发现,连服4周维生素B补充剂可以将PM2.5的损害减少28%~76%。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这一效果是真实的,但强调他们的工作也是有局限的。科学家说,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中度污染的城市。

  不过类似研究有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意思。因为同样有研究拿出数据来说话:别说抗雾霾了,维生素对于健康来说都没啥用处。

  有科学家说,花大把的钱买维生素吃大可不必。有些老年人因为从食物中吸收维生素B12的能力减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B12,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还有一些很少进行户外活动的人,由于长期阳光照射不足,也可能要补充一点维生素D。一般健康人完全不需要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服用多种维生素可以弥补饮食中的营养不足。科学家奉劝,千万不要用维生素来取代正常饮食,特别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只要坚持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患病的风险就会减小。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作过一项研究,认为维生素不能预防心血管等疾病。他们挑选了年龄在40至80岁的2万多名志愿者参加这项实验。这些人属于易患冠心病的高风险人群,他们被随机分成两个组,一组人每天服用一种能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另一组作为对照,只服用多种维生素。两种药在外形、颜色和重量上完全一样。

  研究人员在英国的69家医院对这些人进行治疗,并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在服用降低胆固醇药物的志愿者中,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降低了17%,发生心绞痛的风险降低了27%。此外,这些人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大幅度降低。但服用维生素的对照组则没有这么幸运。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认为,维生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没有预防作用,而且对骨质疏松症和白内障也没有预防作用。

  有利还是有弊

  对于早上来片维生素的好处,目前发表的研究充满了矛盾。一般人大多是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来吃,认为即使无效,维生素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然而,即便是这种观点也遭到了挑战。美国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服用维生素并不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过高的话,反而会增加疾病的风险。

  目前医生们关心的不是维生素缺乏,而是维生素过量,也包括微量元素过量和摄入热量过多。背景是有人敦促医生给他们开大剂量的维生素C。费城儿童医院儿童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肿瘤学专家约翰·玛丽斯说:“在大约七八年时间里,我们不断收到家庭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的请求。我们抵制这种行为,但是他们会说:‘医生,你得过诺贝尔奖吗?’”

  过去有人认为,服用维生素C和E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心绞痛,但大量科学实验证明没有这种效果。对于一般人来说完全不需要补充这两种维生素。

  有实验认为维生素A有潜在风险。按医生推荐的剂量服用似乎问题不大,但是这种剂量与能够导致不良后果的剂量之间相差很小,稍不留意超过剂量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如果一个人每天正常进食,同时又服用维生素A,这时人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就会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维生素A就可能危害健康。市面上出售的多种维生素制剂,其中有些成分已达到危险剂量。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十年前研究了1.1万名使用和不使用维生素的男性。研究发现,吃维生素的男性死于晚期前列腺癌的几率是另一组的两倍。

  2011年10月10日,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9万名年长妇女进行了评估,发现补充复合维生素、镁、锌、铜、铁的人死亡率高于不补充的人。

  在维生素的作用出现截然不同的争论时,其实最合适的做法是:与其花钱买维生素,不如买水果和蔬菜吃。

  文/张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