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数学到底有多好

  说到底,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好的教育,而不只是好的训练

  关于数学,人们有不少误解。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就是计算。在我看来,数学首先是最精致的思维工具,是概念的发生器,能够催生新的概念。有了数学,我们可以精确地理解各种事物,尤其是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

  关于数学,首先要知道——我们无法通过学习成为数学家,而是通过亲身“做数学”才能成为数学家。

  掌握知识是绝对必要的,但是我始终认为,努力地思考一个几何问题比起半生不熟地积累所谓知识,可以让人有更大的进步。

  还有,数学并不是少数数学家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像艺术、历史、绘画、音乐一样,它是我们文化中错综交织的一部分。数学家也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数学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

  数学家会有很鲜明的个性——有人非常健谈,有人比较安静。很多时间,数学家需要非常专注,独自深入思考,但有时候也会喜欢聊天。

  一位理想中的数学家,需要同时具有独自深入思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既能独自思考,又能谈天说地。创造力和沟通能力,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两种能力——如果你不会沟通,科学又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所有的信息被创建出来以后,还要通过各种途径被分享。

  在法国,我们有一个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IHES),只有6个永久员工,却在政府、公共机构和私人捐助者的资助下,每年从全球邀请200名访问学者(其中的陈省身基金15年来邀请过140名中国数学家来访问)。

  这是一个纯粹研究型的机构,学者们在这里可以完全自由地掌控自己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组织生活,与同行聊天交流,没有教学和科研的压力。结果呢,已经有7位访问学者在驻留之后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在数学知识方面,中国数学家已经相当出色。中国正处在“腾飞”阶段——探索更多未知领域,对世界科学作出开拓性贡献的阶段——的入口。我们期待年轻一代中国数学家的“爆发”。

  中国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总是能得到最高的分数。他们是非常优秀和勤奋的学生,但有时候被批评说,他们太敬重权威了,质疑不够。他们在答题方面得到特别好的训练,但需要更有创造力,敢于提出可能令人尴尬的问题。

  此外,除了数学,学生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文学、艺术,不能只是做一个专业的问题解决者,而缺失了人生其他最基础的维度。

  说到底,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好的教育,而不只是好的训练。

  (本刊记者戴闻名采访整理)

  文/阿兰·孔涅(Alain Connes)(法国)迈克尔·阿蒂亚(Michael Atiyah)(英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