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当年隋炀帝闲时喜欢揽镜自照,摸着自己的脑袋说:“好头颅,谁当斫之?”这样的举动未免有点神经质,后来这不羁狂言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而在他驾鹤西游之前的那一趟“扬州快活行”,确实让世间老饕“斩”获颇丰,其中最让人快意的无疑是“斫”下了一颗大大的“狮子头”。
好头谁斫
狮子头是淮扬菜系中的一道传统菜。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而真正定型则在隋代。传说隋炀帝杨广游幸江南,“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饱看山水、饱食佳肴的杨广,回到行宫之后一直对扬州的美景念念不忘。
于是扬州的山水便也摆到了餐盘之上。御厨谨遵天子之命,在扬州同行的帮助下,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杨广一品尝,果然美味非常,于是赐宴群臣。淮扬菜肴一经天子题品,顿时身价百倍。一时之间,官宦权贵的筵席之上,都有了这四道扬州菜的身影。
到了唐代,故事又有了新的色彩。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特意烹制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当“葵花斩肉”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极其精致,有如雄狮之首,宾客们乘机劝酒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一听众人的夸赞,几乎得意忘形,更激发出“命名家”的灵感,将“葵花斩肉”改名为“狮子头”。从此,扬州就多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横行如此
传统的狮子头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葱、姜、鸡蛋等配料斩成肉泥,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有清炖、清蒸、红烧三种烹调方法,肥而不腻。但现代一般会用较多瘦肉。
古人倒不怕肥肉太多影响身姿,徐珂在《清稗类钞》这样记载:“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
而最有名的狮子头菜式,当属蟹粉狮子头。嗜吃的宋人就有诗叹道:“却将一脔配两蟹,世间真有扬州鹤。”将吃螃蟹斩肉比喻成“骑鹤下扬州”的神仙,简直快活到了极点。
大风起兮
说到狮子头,不得不提一下近代食界著名的“大风堂主人”——张大千。
以擅长烹调闻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当年曾将自己烹制红烧狮子头的心得传授给夫人。张大千先生的作法十分讲究,要求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但不能剁太细,要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有趣的是,张大千食单里的“狮子头”,前面必加“成都”二字,以显出其与北方、苏淮制法的区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