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面子”问题 起底耐克鞋面技术

  对于一双鞋子来说,鞋面就好比人类的皮肤。耐克在打造“球鞋皮肤”的道路上一直是不遗余力,为此研发出来的鞋面科技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众多运动爱好者在选购时无从下手。为此,笔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钩牌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几种鞋面科技。

  Nike Hyperfuse

  2009年钩牌的设计团队在中国考察时,发现篮球鞋在户外硬场地上极其容易磨损。随即一项名为Nike Hyperfuse的创新技术应运而生,它透气、稳定且具备回弹力。Hyperfuse结构在设计上使用了三层耐磨的复合型材料,一层为了保证稳固性,一层为了保证透气性,还有一层为了保证耐磨性。这三层材料通过高压粘合在一起,其精确度是传统的接线方式难以企及的。

  Hyperfuse结构把设计重点放在篮球运动上,并且在跑步、训练和运动文化产品的设计中都得到了应用。一体式无缝设计的特点使Hyperfuse结构既轻质、透气,又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接缝对运动员足部造成的不适。在其第二代产品中,美版男式9码的Nike ZoomHyperfuse 2011仅重12.5盎司(约合350克),鞋身更为轻质,其透气性能和舒适度也更为优化。鞋面采用全新网眼设计,中底外层和加固的鞋帮反映了钩牌篮球运动鞋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提供最卓越的性能。

  2011年夏天,钩牌将Hyperfuse这项技术推广运用到更多的经典款式,融合Nike Sportswear中Nike Air Force 1、Nike Dunk、Air Max1以及Air Max 90等历史经典鞋款。设计师发现使用该技术突破色彩及表面处理的极限时,以不同材质的色彩变化使得Hyperfuse技术合成的材质在颜色上可实现更大的突破,增加更多的配色和纹理图案,营造出独特的美感。

  Hyperf use技术掀起了一场“塑料鞋”的风潮,虽是热压成型,但非常坚韧耐久,不惧潮湿。可以做成很大颗的网眼而不必担心支撑性和耐久度,所以很透气,但缺点是和脚面接触会感到有点硬。

  Nike Foamposite

  “Foamposite”是钩牌自创的单词,由“Foam”和“Posite”组合而成,也有国外鞋友简称其为“Foams”。“喷泡”这一称号颇具中国味道,由于Foamposite家族有One和Pro两个鞋型,首发的蓝喷Foamposite One“Royal”则是Penny便士哈达威的战靴,所以从Penny的中文音译而来,就有了“喷”的称号。而“泡”则来自于Pro的音译,是不是特别的形象!

  Foamposite材料利用聚胺酯材料发泡支撑。区别于以往任何种类的皮质和橡胶材料,Foamposite质地柔软坚韧,达到软与硬的最佳平衡,这便是皮革与橡胶两者结合的优点。Foamposite的制作工艺和其他球鞋不同,它需要像类似金属器件那样,用模具进行一次成型,这也正是其比皮质的鞋面更易于表达设计理念的原因。除此以外,该鞋款还采用了Dynamic-F.I.T.Innersleeve的内靴,包裹感很强,脚在鞋内不会松动。继Air Foamposite One之后,很多顶级球鞋都开始采用这样的内靴,如“风”系列、“钢铁”等。由于最初是一款定位实战的性能篮球鞋,所以在设计上对于球场的适应也考虑良多。在缓震方面,则采用了当时极为高端的双层Zoom Air方案。在一块全掌的Zoom Air气垫之上,后掌还增加了一个Zoom Air单元。所以后掌的弹力效果会更为突出,单层的前掌则可以更快速地响应。

  “喷泡”球鞋如此后现代高科技的视觉感受,其设计灵感并不是来源于科技产品,而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经常见到的甲壳虫。人字型的外底花纹抓地性强,透明鞋底尽显现代感的迷人魅力,但是,与Air Jordan 11一样,这种鞋底存在明显的氧化变黄问题,即使经过改进仍无法避免。一位球鞋收藏家这样形容此类鞋款:“这鞋在地球上穿是被糟蹋了,拿到太空去穿吧,鞋底肯定不会变黄。”或许这就是很多人称其为“太空鞋”的原因吧。

  Nike Flywire

  众所周知,钩牌最早“飞”进足球鞋上的高科技是“飞线”—Flywire。诞生于2008年的Flywire是一项革命性鞋面技术,只用几根尼龙绳来负责鞋身支撑,从而使运动鞋鞋身更加轻便。这些用高强度尼龙纤维制成的线,设计灵感源于钢索大桥,也类似蜘蛛网,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特点。相对于阿迪达斯X-Cage、彪马Everfit Cage等竞争对手所使用的同类技术,Flywire所起到的效果相当,而且其外观非常有未来感。

  想象一双薄如纸的球鞋,鞋面的厚度不到2毫米,而且只靠细线支撑。这就是Flywire,一种革命性的技术,高强度细线如同悬索大桥的钢缆,细线的位置精准地设计在足部需要支撑的部位。通过Flywire技术,钩牌可以设计出有史以来最轻质、最牢固的运动鞋,通过将鞋面所需材料减少至形同赤足的程度,从而使制鞋方法发生了改变。得益于此种创新技术,采用Flywire技术的专业跑鞋(铁钉款)的重量还不到100克,如此重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跑鞋仍不失其结实耐用性、完整性及支撑功能。

  在设计之初,钩牌的设计师们意识到韧带可以引导关节在正确的方向内作用。于是试着把手中的布基胶带将足部从底部包至后跟,从而提供足部侧面的稳定性。借助此种方法以及一些解剖原理,可以将Flywire纤维设计在合适的部位。Flywire韧带的精准分布意味着鞋面如同第二层肌肤一样。面料的作用只是防止石块和泥土的进入,所有的支撑则由细线提供。这种运动鞋可以解决一直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足部滑移。

  Flywire刚推出期间遭到过不少人的质疑,而随着Hyperdunk系列球鞋的诞生以及其它款式运动鞋采用了这一技术,人们发现它能够稳固双脚、防止外翻,这才逐渐流行开来。

  Nike Flyknit

  自2012年钩牌首次发布具有Flyknit技术的鞋子后,对于传说中用“一根线”来制成的球鞋一直存在争议,可谓话题不断,这也间接地让Flyknit的产品引起了大量关注。Flyknit虽然是“一根线”,可绝非普通的线,而是聚酯纱线。所谓聚酯纱线,就是用涤纶做成的线形材料。涤纶的优点很明显,弹性不错,很耐磨,也很有强度。缺点则是透气性差。在运动鞋上,如果鞋面弹性好,又耐磨,也很有强度,这是再好不过的材料了,可运动鞋最怕透气差,那怎么破?钩牌的设计师把它做成了线,通过线与线的交错,自然形成透气孔。

  钩牌联合创始人比尔·鲍尔曼曾提出“无鞋胜有鞋”的理念,因此“赤足化”精神一直流淌于钩牌设计师血液中。Flyknit无疑是钩牌践行“赤足化”的重要一环,他们借鉴了运动员的建议,通过该技术让跑鞋轻得像袜子一样,而且更加贴合双脚,让选手在运动时几乎不会觉察脚上的重量。这归功于钩牌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精准足型造影数据和测试,从工程结构的角度出发,提高脚部承压部位的支撐性,并同时改善了透气性需求较高的部位的空气通过率。

  Flyknit的使用使得鞋子可以减少原材料损耗,这符合了钩牌“Better World”的环保理念,一举两得。坊间传言因为是编织出来的鞋面,所以最初采用Flyknit技术的鞋子都是工人手工编制的,居然有人信以为真。事实上Flyknit采用的是数字编织机,一次成型,不过由于要开发新设备,所以起初成本投入是巨大的,不过随着一双双Flyknit鞋子的诞生,这种技术的成熟,可以想象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是必然的。

  Nike Flyweave

  传统纺织品一般由针织(knitting)与编织(weaving)构成,2012年Flyknit技术首次亮相之后,针织或编织技术开始出现在运动鞋的设计中。针织技术是把纱线构成许多线圈,运用活动的针法将这些线圈彼此串套、逐行连接。受这些基本针织原理启发,Flyknit技术通过减少浪费及高规格的设计改变了鞋结构。从一开始的跑步鞋到现在几乎贯穿所有的体育项目,包括棒球、篮球、足球和日常训练,Flyknit技术创造了一个新型的构造方式以及全新的审美。

  后来钩牌设计师Bell被流行于航天产业的工程纺织品所吸引。这些产品的强度,可靠性和性能拯救了无数生命。此外,他曾经在包袋设计中采用耐用的轻量尼龙材料—这个成功的经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并驱使他着手高科技织物的实验。

  他借鉴了以往在针织结构的经验,在织机上将两股纱线(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一个整体。这个编织的接缝连接了每一股纱线,从而将鞋类结构的强度及体育运动中的特定动作的精准度达到最大化。这一过程比针织更为牢固,也更加复杂,这便是Flyweave技术。不仅如此,计算机的辅助让钩牌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兆级像素去定制个性化的Flyweave鞋面。改良后的材料上很小的凹处都可以被填充,从而更具舒适或稳定性。比如嵌在鞋舌上Flyweave材料里的缓震泡棉,可以减少对脚面足舟骨的影响。飞线也可以被整合运用到Flyweave鞋身的外侧和内侧,带来额外的强度和支撑。

  文、图/丰台顽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