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见利率顶部区间

  用一个过于具体的数据去预测那个利率顶或利率底真是一个“赌博”,从逻辑角度去探讨利率顶部的区域,或许还有那么一些道理上的可参考性。探讨利率的顶或价值,存在两个模式:空间或时间维度。

  利率点位的推荐,多数是顺势而为的一种自我暗示,并无太强有力的逻辑依据。从投资配置的角度而言,如果预期当前的利率水平是未来时期的中枢以上,那么这就是有价值的水平区域,虽然未必是顶部区域,但是长期持有下来是没有方向性错误的。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达到3.7%,2002年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均值是3.58%,即当前利率水平并不高,只是稍高于历史平均值。但是,3.58%是前十几年的中枢,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后十几年的中枢在哪里。

  利率的中枢长期来看是取决于社会融资需求的,即便社会经济增长水平、通货膨胀水平和融资需求水平这些内容。

  我们比较近十几年来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化:2002年以来,中国的GDP平均增速为9.5%,当前为6.9%;CPI平均增速为2.5%,当前为1%;社会融资总量年化增速为27%,当前为12%。

  即体现货币需求的各类资金都呈现出近乎“腰斩”的状态,假如当前的水平是一种新常态,那么中国在新常态中的利率中枢一定会比以往中枢3.58%要低,当然,未来中枢是在3.3%还是3%,这个无从依据。

  这是我们从空间角度考查下来的一个基本结论,如果说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处于未来长期中枢之上的,那么对于投资配置类资金就有了参考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对于长期投资配置需求而言的参考标准,如果你是交易属性的资金,只需求今天买入,明天盈利抛出,那么不要参考这些,还不如去看图、听消息、赌情绪。因此,从空间维度寻找而得出的结论可能仅是如此:当前的利率水平已经居于未来中枢水平之上。

  除了去从空间维度猜测利率的顶部,还可以从时间维度来探讨利率的顶部区域。2002年以来,算上这次,市场经历过5次熊市,前四次的熊尾出现在2004年、2008年、2011年和2013年。

  其中前三次更多和经济基本面相关,后两次更多和去杠杆政策相关。但是以2012年为分界点,前期体现为“牛短熊长”,后期更多体现为“牛长熊短”。

  从前四次的经验来看,都出现了市场利率的拐点滞后于经济基本面的拐点,这是政策调整滞后所导致,即造成了“黎明前黑暗”的现象。从数据统计来看,前四轮熊市在尾部阶段都出现了基本面拐点和利率拐点的时滞,长的有6-7个月,短的有3个月,这种时滞是货币政策滞后性的一种反应,但是也可以看出伴随时间的推演,这种时滞正在越发缩短。

  比如在2004年时期,经济基本面的最高点发生在2004年4月,但是利率的最高点发生在2004年11月,中间相距7个月时间;但是最新的2013-2014年,经济基本面的最高点发生在2013年10月,利率的最高点发生在2014年1月,相距只有3个月时期。

  这种时滞的缩短,我想有两个因素可以解释:一是货币政策的调控水平越发精准,跟随经济基本面的周期越发合拍;二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动能越发脆弱,大的上行周期中可以允许各类政策更严,但是在近几年大的下行周期中,政策的持续性得以弱化。

  如果这种历史比较是合理的,那么从时间维度来看,看名义增速,假设本次经济基本面高点发生在2017年3月份,那么考虑到政策影响存在3个月附近的滞后期,那么利率的月均水平高点应该大概在6月份出现,如果我们的政策敏感度更强一些,则不排除这个高点出现的更早一些。

  董德志/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