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板记录历史——记著名版画家杨先让
- 来源:世纪人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木板,历史,版画家,杨先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7 10:58
杨先让,80岁,但不像老头,一副壮年的面孔和健壮的身板。他粗大的手使人想起鲁迅收藏的一幅版画《手》,作者是段干青,是鲁迅培育的第一代新兴版画家。画面只有一双粗大而布满皱纹的手,那是一双劳动者的手。世界上许多艺术大师,往往都是辛勤的劳动者。和杨先让握手,能传感到他一刀一刀刻画作品所经历的沧桑岁月。
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养马岛的杨老先生,因父亲是华侨的缘故,他在朝鲜半岛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直到1944年回国求学。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学校艺术系,求学于徐悲鸿大师的门下,195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从杨老创作第一幅木刻作品至今,已在版画领域辛苦耕耘了半个世纪。杨老热爱生活,钟情于时代,从我国第一代版画家手中接过接力棒,自觉地去发掘有历史价值的素材,通过构思与构图,用缜密的木刻刀法,强烈的黑白对比,烘托、讽喻,含蓄的传达出杨老先生的思想和艺术意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当前版画家中的佼佼者。如1959年杨老创作的《秋日牧歌》真实的记录了下放劳动时的生活感受,1966年杨老创作了《贴心人》来纪念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用绘画版画的伟大之作令焦裕禄的伟大形象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更加深入人心。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缅怀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周总理之时,在悲痛中杨老又用他那神圣的木刻刀创作了《怀念周总理》巨作。
杨老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鲜明的代表着他们那一代艺术家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及尚有的风格,正如杨先让老先生所言:“每个艺术家都不能跨越时代,更不能摆脱时代的约束,那么个人的艺术实践必然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为此我毫无遗憾。我喜欢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有些人说这个时代有很多局限性的东西,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色!”
杨先让先生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央文化部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参加历届版画展。2000年—2009年于美国休斯顿上尚艺苑、美国休斯顿美术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美国圣地亚哥人类学博物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广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版画回顾展。1967年版画作品获全国青年美展奖,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大庆油田博物馆、中国刘胡兰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密歇根赛格诺大学、美国康州大学、大英博物馆及法国、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收藏。
2010年9月3日,杨先让版画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出杨老先生从事版画创作五十多年共八十多幅代表作品。
杨先让先生是徐悲鸿大师的学生,新著《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也同他的其他著作一起展出。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也参加了开幕式,并为画展题词留言。著名画家黄永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杨先让的版画创作,是实践鲁迅美术思想的传统一脉。鲁迅是倡导中国现代版画的先驱者。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班,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兴版画家。鲁迅的晚年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版画事业,帮助青年组织木刻社团,指导木刻青年的版画创作,举办版画展览。鲁迅对中国萌芽时期的版画创作多次提出对技法的强调,曾说“青年美术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不以怪炫人,二、注意基本技术,三、扩大眼界和思想。画家如仅画几幅静物、风景和人物肖像,还未尽画家的能事。艺术家应注意社会现状,用画笔告诉群众所见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社会事件。总而言之,现代画家应画古人所不画的题材。”中国美术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鲁迅的时代才引进的油画和版画在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版画创作也出现了所谓现代派,北京的七九八展览中心充斥着人们看不懂的美术作品,中国美术馆也常有此类作品展出。最近举办的“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版画对比展览,说这是“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在世界目光下的一个精彩转身”。无论使用多么华丽的词汇颂扬所谓前卫的版画,如果没有鲁迅倡导的版画传统,这些前卫其实什么都不是。
杨先让是五十年代版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继承鲁迅传统的版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版画题材均来自生活,场面大气磅礴,造型准确生动,注重并娴熟地运用各种刀法,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学院派版画。操刀五十余年,创作版画作品百余幅。坚持现实主义和为大众所能懂的创作理念,这在中国版画界教育理念中极具典范意义。
阅读杨先让的版画作品,历史感扑面而来,这可能在中国版画家中是鲜见的。他的版画记录了从近现代到当代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且记录了杨先让亲历的平淡生活中的美。人物画有《弘一法师》、《秋瑾》、《鲁迅》、《徐悲鸿》、《毛泽东》、《周恩来》、《刘胡兰》等,他的人物画是根据人物生理解剖来运用刀法,而且是在大量的人物写生基础上创作的,并注重人物的内在精神特质,人物形象生动,历史感强烈。关于历史事件在他的版画中作品有许多,《安源大罢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大庆会师》、《围海夺油组画》、《公社突击队》、《村里的广播站》、《红卫兵大串联》等皆是,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服饰、环境、标语口号都给现在的观者留下真实的历史印记。创作于1975年的水印套色木刻《大庆会师》是他亲自体验生活后创作的,画中人物就有数百,尺寸为110.5×178.5cm,如此巨幅的版画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场面恢宏,构图精妙,刻画出那个奔腾年代的气势。这幅画的原板由于巨大,无处安放,被画家做成了一个柜子置于他的画室中,蔚为大观。杨先让的风景写生也非常精彩,1956年创作的油印套色版画《延安组画》是经典之作,50年代在北京创作的《春日》、《城市交通》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无轨电车、旧式的公共汽车、马车、人力车,画中的许多场景今天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已经湮没了这些历史痕迹,杨先让的作品所描述的画面却给人们留下了历史的美术影像。杨先让的版画题材的多样,通过他娴熟高超的技法,为大众留下了木版上的历史。作品不但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物价值。他的版画创作实践着鲁迅的美术思想,为我们展示了这一个时代的用“力之美”表现出的丰富的写实画卷。
杨先让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除版画之外,国画,书法也都是他的强项。文学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他是徐悲鸿大师的学生,新著《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颇得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的赞赏。廖静文也参加了在鲁迅博物馆的《杨先让版画展》开幕式,并为画展题词留言。她在留言中写道:“先让的画时代感很强,使观众能回到那个奔腾的时代,震撼人心。特别是人物造型既真实也亲切、美丽,我感动不已。它将过去的生活画面带到我心里,真实地用艺术的语言和魅力感动观众。我深深地向先让致敬。”
鲁迅博物馆现藏中外版画数千幅,其中包括鲁迅收藏和建馆后的收藏,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版画中心,近年来鲁迅博物馆仍在尽力征集鲁迅之后各时代版画家的优秀作品,同时举办版画家系列展览,为延续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做出努力。杨先让先生的版画是中国版画史发展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鲁迅美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本次展出后,杨先让版画的部分代表作将捐赠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
……
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养马岛的杨老先生,因父亲是华侨的缘故,他在朝鲜半岛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直到1944年回国求学。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学校艺术系,求学于徐悲鸿大师的门下,195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从杨老创作第一幅木刻作品至今,已在版画领域辛苦耕耘了半个世纪。杨老热爱生活,钟情于时代,从我国第一代版画家手中接过接力棒,自觉地去发掘有历史价值的素材,通过构思与构图,用缜密的木刻刀法,强烈的黑白对比,烘托、讽喻,含蓄的传达出杨老先生的思想和艺术意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当前版画家中的佼佼者。如1959年杨老创作的《秋日牧歌》真实的记录了下放劳动时的生活感受,1966年杨老创作了《贴心人》来纪念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用绘画版画的伟大之作令焦裕禄的伟大形象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更加深入人心。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缅怀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周总理之时,在悲痛中杨老又用他那神圣的木刻刀创作了《怀念周总理》巨作。
杨老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鲜明的代表着他们那一代艺术家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及尚有的风格,正如杨先让老先生所言:“每个艺术家都不能跨越时代,更不能摆脱时代的约束,那么个人的艺术实践必然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为此我毫无遗憾。我喜欢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有些人说这个时代有很多局限性的东西,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色!”
杨先让先生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央文化部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参加历届版画展。2000年—2009年于美国休斯顿上尚艺苑、美国休斯顿美术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美国圣地亚哥人类学博物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广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版画回顾展。1967年版画作品获全国青年美展奖,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大庆油田博物馆、中国刘胡兰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密歇根赛格诺大学、美国康州大学、大英博物馆及法国、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收藏。
2010年9月3日,杨先让版画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出杨老先生从事版画创作五十多年共八十多幅代表作品。
杨先让先生是徐悲鸿大师的学生,新著《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也同他的其他著作一起展出。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也参加了开幕式,并为画展题词留言。著名画家黄永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杨先让的版画创作,是实践鲁迅美术思想的传统一脉。鲁迅是倡导中国现代版画的先驱者。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班,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兴版画家。鲁迅的晚年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版画事业,帮助青年组织木刻社团,指导木刻青年的版画创作,举办版画展览。鲁迅对中国萌芽时期的版画创作多次提出对技法的强调,曾说“青年美术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不以怪炫人,二、注意基本技术,三、扩大眼界和思想。画家如仅画几幅静物、风景和人物肖像,还未尽画家的能事。艺术家应注意社会现状,用画笔告诉群众所见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社会事件。总而言之,现代画家应画古人所不画的题材。”中国美术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鲁迅的时代才引进的油画和版画在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版画创作也出现了所谓现代派,北京的七九八展览中心充斥着人们看不懂的美术作品,中国美术馆也常有此类作品展出。最近举办的“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版画对比展览,说这是“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在世界目光下的一个精彩转身”。无论使用多么华丽的词汇颂扬所谓前卫的版画,如果没有鲁迅倡导的版画传统,这些前卫其实什么都不是。
杨先让是五十年代版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继承鲁迅传统的版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版画题材均来自生活,场面大气磅礴,造型准确生动,注重并娴熟地运用各种刀法,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学院派版画。操刀五十余年,创作版画作品百余幅。坚持现实主义和为大众所能懂的创作理念,这在中国版画界教育理念中极具典范意义。
阅读杨先让的版画作品,历史感扑面而来,这可能在中国版画家中是鲜见的。他的版画记录了从近现代到当代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且记录了杨先让亲历的平淡生活中的美。人物画有《弘一法师》、《秋瑾》、《鲁迅》、《徐悲鸿》、《毛泽东》、《周恩来》、《刘胡兰》等,他的人物画是根据人物生理解剖来运用刀法,而且是在大量的人物写生基础上创作的,并注重人物的内在精神特质,人物形象生动,历史感强烈。关于历史事件在他的版画中作品有许多,《安源大罢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大庆会师》、《围海夺油组画》、《公社突击队》、《村里的广播站》、《红卫兵大串联》等皆是,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服饰、环境、标语口号都给现在的观者留下真实的历史印记。创作于1975年的水印套色木刻《大庆会师》是他亲自体验生活后创作的,画中人物就有数百,尺寸为110.5×178.5cm,如此巨幅的版画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场面恢宏,构图精妙,刻画出那个奔腾年代的气势。这幅画的原板由于巨大,无处安放,被画家做成了一个柜子置于他的画室中,蔚为大观。杨先让的风景写生也非常精彩,1956年创作的油印套色版画《延安组画》是经典之作,50年代在北京创作的《春日》、《城市交通》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无轨电车、旧式的公共汽车、马车、人力车,画中的许多场景今天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已经湮没了这些历史痕迹,杨先让的作品所描述的画面却给人们留下了历史的美术影像。杨先让的版画题材的多样,通过他娴熟高超的技法,为大众留下了木版上的历史。作品不但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物价值。他的版画创作实践着鲁迅的美术思想,为我们展示了这一个时代的用“力之美”表现出的丰富的写实画卷。
杨先让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除版画之外,国画,书法也都是他的强项。文学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他是徐悲鸿大师的学生,新著《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颇得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的赞赏。廖静文也参加了在鲁迅博物馆的《杨先让版画展》开幕式,并为画展题词留言。她在留言中写道:“先让的画时代感很强,使观众能回到那个奔腾的时代,震撼人心。特别是人物造型既真实也亲切、美丽,我感动不已。它将过去的生活画面带到我心里,真实地用艺术的语言和魅力感动观众。我深深地向先让致敬。”
鲁迅博物馆现藏中外版画数千幅,其中包括鲁迅收藏和建馆后的收藏,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版画中心,近年来鲁迅博物馆仍在尽力征集鲁迅之后各时代版画家的优秀作品,同时举办版画家系列展览,为延续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做出努力。杨先让先生的版画是中国版画史发展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鲁迅美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本次展出后,杨先让版画的部分代表作将捐赠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