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穿透流量:中国电信成“搅局者”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清理,穿透,流量,中国电信
  • 发布时间:2010-12-07 14:42
  中国电信在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的同时,不能再抱残守缺,像当初忽视移动通信对固话通信带来的挑战那样,忽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性。固守宽带业务会加大中国电信沦为管道的危险。

  本刊记者 启 言

  长期以来中国网民一直忍受着上网费用高的煎熬。世界银行曾经在2007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指出,中国网民上网费用占收入水平的比重偏高。发达国家网民的上网费用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超过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

  不过这还不是最不幸的,今年8月份不少网民痛苦的发现,由于中国电信清理穿透流量,自己竟然无法上网了!

  从8月份开始,中国电信全面清理穿透流量的接入,联通、移动、教育网、长城宽带以及地方广电机构等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企业均遭受到冲击。从8月12日至9月9日,短短27天内,仅广东铁通就爆发了37477件用户投诉,38443用户拒绝缴费,并已有28210用户面临退网。据悉,此次互联网“违规”接入“大清洗”行动波及的互联网用户或将超过1000万。

  《互联网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的相关部门,其对该事件的官方解释是:“按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管理及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的规定和要求,需要对以各种方式逃避监管的非法网站等进行查处。而违规宽带接入使不法网络经营者进行网络犯罪有了可乘之机,给政府相关部门执法造成了困难”,因此才开展此次清理穿透流量的行动。

  在中国电信的官方说法背后,隐隐有着竞争策略的考量。实际上,已经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后者才是中国电信采取这一行动的真正原因。因为根据中国电信下发的内部文件,中国电信各省公司需对高带宽和专线接入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外,清理所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中国电信将目标指向了“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也就是其竞争对手。显然,清理穿透流量能够提升竞争对手的运营成本,还能进一步加强中国电信在互联网接入领域的主导地位。

  然而不幸的是,网民成为中国电信与其竞争对手利益之争的牺牲品。

  中国电信此举不仅导致了大量互联网用户的不满,有关专家更是指出:“站在维护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基于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弱势运营商和民营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的利益,我们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强势电信运营商的监管,干预中国电信的垄断行为,为流量穿透放生,放市场竞争一条活路。”

  流量穿透:“合法”还是“非法”

  流量穿透是指中国电信的某些客户在购买到中国电信的带宽之后,不是自己使用,而是转手卖给教育网、广电等弱势运营商以赚取差价,从而导致教育网、广电企业在互联网接入缴费标准上不符合中国电信的相关规定,也就是中国电信所声称的“违规”接入互联网的行为。

  按照常识,企业在出售给客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之后,客户有权力不受其干预,自主地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中国电信之所以能理直气壮地清理流量穿透,在于其内部制定了一套自己的规定。根据这份规定,联通、铁通、移动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等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直接受理业务,中信网络和广电机构所属单位这两家地域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审批后才可受理协议。而上述这些单位通过第三方迂回接入互联网,违背了这一规定,自然成为清理的对象。

  然而流量穿透是否“合法”不能由中国电信单方面来决定,根本上还取决于中国电信本身制定的规定是否合法。追究流量穿透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国电信对于两类不同的客户制定了不同的网间结算标准。对于联通、铁通、移动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广电机构等第一类用户,其网间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月以上,第二类用户,即其他客户则只有25万~42万元/G/月。高昂的接入费用是铁通等弱势运营商所无法承受的。一位铁通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按照中国电信要求的结算标准,即使不考虑发展和维护用户的成本,除了所有的宽带业务收入,铁通每年还要再掏6亿元,才能支付向中国电信缴纳的结算费用。”所得还不如所出,铁通相当于为电信“赔本打工”,因此第一类用户才寻求其他途径接入互联网。

  中国电信之所以能制定出如此的结算标准,在于其在宽带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网间结算的有关规定。中国电信控制着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65%的内容资源及主要的国际出口带宽,网间互联总流量中有83%流经中国电信网络,因此,对于铁通、教育网、广电机构来说,接入互联网,绕不过中国电信这道坎。而根据工信部的规定,为了补偿中国电信和联通的骨干网投资,其他运营商必须向中国电信单向结算网间流量费用。这就给了中国电信在网间结算标准上的绝对主导权。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而非单个企业。铁通、广电等企业能够通过第三方获得更低廉的互联网接入价格,说明中国电信对它们设定的网间结算标准有下调的空间。而中国电信“铁腕”清理“违规”接入,隐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这样的行为越少越好,中国曾在2007年专门出台《反垄断法》,以推动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对于中国电信依靠自身在宽带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制定不同的网间结算标准及其强力清理流量穿透这一举动,国家应该怎样处理?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显。预期不久国家相关部门就会采取措施,对中国电信的行为进行矫正。

  “二次垄断”:过犹不及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以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信也经历了数次的拆分与组合。1999年中国电信被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3个公司,其寻呼业务也并入联通;2002年,中国电信集团按地域南北拆分,电信南方21省仍叫中国电信,原北方10省电信公司与网通公司及吉通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网通;2008年电信行业重组,中国电信接收原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并接管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至此中国电信由原来的固话运营商转变为全业务运营商。

  在中国移动被拆分出去之前,中国电信在语音通信领域长期享有绝对主导地位,后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合力把移动通信发展起来,逐渐替代了中国电信的固话通信,中国电信的语音垄断才逐渐被打破。此后,中国电信积极寻找其他的业务增长点,宽带业务成为其锁定的重点领域。在原有的大量固话用户基础之上,中国电信通过大力推广宽带业务,实现了新的大规模增长。这也是现在中国电信控制着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的历史原因。

  现在中国电信借助在宽带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强力清理穿透流量,加强其对其他运营商经营数据业务的控制能力,可能会形成新的垄断。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将其称为“二次垄断”,他认为:“电信改革打破了电信垄断,但没有打破互联网垄断,打破了话音管道垄断,但遗漏了数据管道垄断。如果把基于话音联接的垄断称为一次垄断,那么基于数据的互联网接入就是二次垄断。”中国电信通过清理穿透流量,切断竞争对手的网络生命线,就是对数据业务的“二次垄断”。

  其实中国电信在数据业务领域也有着多年的经营历史,但是相对于其语音业务和宽带业务,其所占比例一直比较低。2002年,中国电信大力推广宽带应用服务“互联星空”,希望凭借拥有的大量宽带用户以及宽带接入的优势,与SP合作,提供多种内容和应用服务。这种模式曾经被认为是固话运营商转型的优选模式。互联星空推出之后,市场反响积极,其用户一度增长迅猛,但是之后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问题,例如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一度出现矛盾,2003年最大合作伙伴网易撤出,后来盛大又离开互联星空。2007年互联星空又爆出涉黄事件。互联网星空的宽带门户网站模式与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移动的移动梦网多有重叠,没有明显的特色,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电信在体制上还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互联星空最后并没有达到中国电信的预期目标。

  中国电信又将IPTV作为突破点,从2005年起,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进行IPTV业务试点,通过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战略合作,向用户提供点播、直播、时移、回看、信息浏览、游戏等面向电视机显示的媒体服务。在2008年6月份中国电信又启动了IPTV机顶盒统一招标,数量规模达到57.4万,当时中国电信已经有了接近百万的IPTV用户。2008年6月25日,中国电信上海研究员成立了专门的IPTV实验室,以推进IPTV产品的开发和标准化演进。中国电信IPTV业务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IPTV给广电系统数字电视带来了威胁,双方一直在IPTV问题上明争暗斗。广电总局在2010年4月份向各省广电局发出一道“41号文”, 要求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地区,将依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条规依法予以查处,限期停止违规开展的IP电视业务。这意味着,除了此前获得IPTV落地资格的二省十二市(云南、江苏、上海、哈尔滨、大连等)地区外,包括广东、福建、浙江等IPTV用户大省的IPTV业务都将被强制叫停。而且在随后确定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广电系统掌握了IPTV的播控权,中国电信发展IPTV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中国电信与广电系统的恩怨由来已久,此次以配合国家扫黄打非工作而清理穿透流量的行动,也被视为针对广电先前指责电信运营商为色情服务提供通信管道而展开的报复行动。然而中国电信清理流量穿透牵涉面太广,打击面过宽,最后获胜的希望非常渺茫。

  2008年电信行业重组,中国电信接收了千疮百孔的联通的CDMA网络,面临着大规模扩充和改造C网的艰巨任务。虽然其在3G业务上率先发力,推出了天翼186号段,并且附带提供186邮箱等增值服务,其3G用户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2月新增3G用户152万户,其中中国移动TD-SCDMA用户79万户,中国联通WCDMA用户41万户,中国电信CDMA2000用户32万户,是三家运营商之中最少的。这也限制了中国电信开展3G数据业务的步伐。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移动在数据业务频频发力,目前已经在多个业务领域,如手机报、手机银行、手机证券、即时通信、应用商城等多个领域形成优势,中国电信亟需寻找在互联网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此次清理流量穿透,就是希望通过控制互联网接入,来打造在数据业务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中国电信此举冲击了互联网接入服务领域经长期博弈已形成的市场竞争格局,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搅局者”。不仅损害了铁通、广电等弱势运营商,还给民营互联网企业如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数据服务商等造成了损害。这种回归垄断的行为与国家意志不符,姜奇平指出,中国电信如果坚持不共享接入资源,势必加大国家打破“二次垄断”的决心,最终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搅局者”而非“终结者”

  当前有线电视网络(CATV)已经覆盖全国,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超过了1.74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6.31%和97.23%,如果将CATV网从目前的广播式网络改造为双向的交互式网络,让电视和电信业务集成为一体,那将使CATV网成为一种新的计算机接入网。届时广电将能够摆脱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甚至在宽带服务领域与它们展开竞争。中国电信在宽带领域的主导地位就会面临挑战。

  CBSi(中国)媒体总编刘克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三网融合将呈现出五大特点,其中就包括广电部会得到无线运营牌照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许可,获得与电信运营商同等的提供宽带服务的资格。

  从打破电信行业垄断的角度考虑,在宽带领域内引入CATV网络与电信运营商展开竞争是必要的。其实国际上早有利用CATV提供宽带服务的案例,日本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日本的CATV用户数为402万户,占整体宽带用户比例14%,年增长率为7.2%。而且除了CATV,日本用户还可以通过FTTH(光纤到户)方式接入互联网。目前DSL用户占整体宽带用户比例只有40%,并且还在下降之中。日本计划到2011年,90%家庭能用光纤宽带(FTTH)上网。中国应该效仿日本的做法,在宽带服务领域引入竞争。

  广电很早以前就曾尝试进入电信业务领域,只是1999年国家颁布了广电、电信双向禁入的“82号文件”,阻挡了这一进程。2010年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广电进入电信业务领域有才有了政策上的解冻。会议还决定,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广电、电信的双向禁入变为了双向进入。

  虽然广电进入电信业务领域还存在着多重挑战,例如广电运营商分布零散,数量众多,以省为单位进行整合面临着协调各方利益,以及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挑战;另外有线电视网的大规模改造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完成。广电在短期之内还无法成为与电信运营商对等的“第四大运营商”。不过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家鼓励广电、电信的双向进入,并且广电已经积极展开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将来广电进入电信领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面对这一将来的竞争对手,中国电信当然不会手软,此次大规模清理穿透流量,广电就在清理对象之中,并且有人指出,广电还是清理的重点。

  然而国家既然鼓励广电进入电信的业务领域,说明国家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为了打破电信在相关领域的垄断优势。现在电信反而逆势而行,通过清理穿透流量来加强自身的垄断优势,恐怕是国家所不愿看到的。而且电信此举犯了众怒,铁通、广电、教育网等多个机构必然会通过相关途径向国家“告状”,本来中国电信在制定网间结算标准上就有失公平,现在还公然挑衅,恐怕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

  中国电信清理流量穿透还可能促使国家加速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进展,给予广电机构进入电信领域的更多政策优势,中国电信“搅局”的后果不仅不会“终结”流量穿透,反而可能会催生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全业务运营商的真正内涵

  2008年电信行业重组之后,中国电信虽然接收了一个千疮百孔的CDMA网络,但是这也使它获得了进入其梦寐以求的移动通信领域的资格。3G牌照的发放,也使其获得了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带来的机遇,中国电信随后积极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

  中国电信在重组之前一直以固话和宽带业务为核心,在互联网业务方面本身就没有太多积累,重组之后,其面临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而是培育移动用户,特别是3G用户。但是自从中国电信于09年开始全面推进移动业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大规模的3G广告推广费用、手机补贴和网络建设支出抵消了移动用户增长所带来的利润,小灵通业务退市、固网业务收入加速下滑,都给中国电信带来了经营压力。而中国联通凭借WCDMA网络成熟度高以及获得iPhone销售权的优势,在3G用户增长上后来居上,中国移动则凭借在2G时代拥有的大规模的移动用户资源稳步推进3G建设,中国电信在3G用户增长上逐渐显出颓势。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张新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189为切入点,我们正把以语音为主的移动业务改造为以互联网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这就是中国电信的3G之路。”中国电信在189号段上增加了多种增值业务,如189邮箱、无线宽带、天翼live、手机影视、爱音乐、移动号百、彩信、七彩铃音、手机报、手机备份等。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电信尚没有形成杀手级的应用,其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步伐显得保守。中国电信遭遇了所有电信运营商在进军移动互联网时所遭遇的难题:电信行业原有的组织架构不适合开展小规模、个性化的互联网业务;缺乏内容资源而有沦为管道的风险。迈向3G时代的中国电信,显然还没有做好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准备。

  在移动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上遭遇双重困境的中国电信,选择了急流勇退,将目光重新放在了宽带业务上。通过清理流量穿透,一方面增加宽带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意图通过控制互联网接入来加强自身在数据业务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这实际上反应了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固有的保守意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全业务运营商的概念。

  宽带业务曾经成为拯救中国电信的王牌,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和应用才是价值链的核心,中国电信在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的同时,不能再抱残守缺,像当初忽视移动通信对固话通信带来的挑战那样,忽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性。固守宽带业务会加大中国电信沦为管道的危险。

  正如姜奇平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垄断并非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中国移动的开放战略就与之适成对照,国外运营商及主流移动互联网服务商也没有这样做的,说明中国电信还有其它方式可以选择。”希望中国电信能结合自身的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移动互联网之路,而不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急流勇退,丧失先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