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UBI风口的尾端
资料显示,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而且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每年有5000亿车险保费规模。随着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UBI在汽车保险领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车慧达创始人余效伟介绍说,所谓UBI,是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通过车联网、智能手机和OBD等联网设备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等数据综合起来,建立人、车、路(环境)多维度模型进行定价。
余效伟有多年车联网从业经验,曾任中交兴路首席架构师,是国内第一批从事大数据的技术人员。谈到创业的初衷,余效伟说,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已发展很多年,但在大数据的商业化以及大数据的变现方面一直没有做得很好的企业。UBI保险让他眼前一亮,它是非常好的数据商业化的商业模式,在那时他就萌发出创业的想法。
传统车险保费计算因素大部分跟“车”有关:新车价格、车型型号、驾驶年限、上一年度出险情况等。所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车主并未受到应有的优待。例如在城市上下班的固定路线用车和经常出门盘山路段用车,刚拿驾照2个月的新手和开车20年的老车主,二者的保费是一样的,这样下来,其实是80%车主的保费在为5%的风险车主买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准确识别车主的风险。UBI做的就是基于驾驶行为而定保费的保险,通过连续驾车时间、超速、疲劳、危险路段、常跑线路等来掌握车主的驾驶行为,从而按照实际风险进行相应的车险定价。基于UBI的数据和定价,保险公司能够将产品进一步细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并保证自身的偿付成本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2016年8月余效伟辞职创业,成立车慧达,两个多月后,便拿到了第一笔投资。余效伟回想当时的情形说:“那时正好是UBI风口的尾端,我就想抓住这个机会。”
从1到n
谈到公司的发展状况,余效伟表示:“一开始担心存在各方面困难,不知道市场情况,目前看情况比预期要好。从拿到投资到现在,我们已经把大部分想法落地,包括技术的改造和优化以及数据的切入,从数据采集以及大数据平台、UBI模型、数据商业化这几个维度也基本完成落地。已经完成从0到1,现在是1到n。预计今年会有大的变化。”
车慧达作为大数据公司,主要是以大数据技术来服务所有有车联网数据的企业,间接获取数据及数据商业化能力。余效伟介绍说:“很多中小车联网企业,有数据,但是没有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我们就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来帮助他们实现数据的商业化和数据变现。目前,我们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大数据平台车辆数突破15万,预计半年左右,我们平台上的车辆数会突破80万辆。”
目前车慧达聚焦商用车领域,重点服务车厂、车联网生态企业、物流公司、车队,提供大数据分析挖掘、安全驾驶风险识别、驾驶风险提醒等服务。对于选择聚焦商用车,余效伟解释说,“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不会存在个人隐私问题。从保险的角度来讲,它的保额较高。现在国家对营运车辆也有相应的监管要求,它的安全风险较高,保险赔付率也高,保险公司对他们的安全管理监控的需求也会更高,所以更需要与有能力做风险识别和风险改善的公司合作。”
车联网和UBI价值最大化,即是用户利益最大化。UBI奖优罚劣,一方面能降低用户付出成本,另一方面能让数据产生价值。“我们比对过通过我们UBI模型预测出来的结果跟一些保险公司历史的数据结果,我们能准确识别出车辆的好、中、差,差的和好的相比,他们的出险、赔付会有两三倍的差距。传统保险公司的定价方式相对较粗,而我们会帮助他们对车辆进行精准的定价。并且在一整年的投保过程中,不断的改善用户的驾驶行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精细化,用精细化让用户利益最大化。”余效伟强调。
未来发展趋势
车的智能化是大方向和大趋势,车联网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余效伟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车辆出厂前国家会强制要求安装车载设备。未来,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都会装载汽车的智能设备,会实时采集车辆的数据同步到云端。在未来可能会是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市场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车智能化并会接到物联网云平台上来。”
车联网涉及诸多数据信息交换标准,如车载终端、网络通信、系统层、应用层等,且存在着大量的设备生产商,各类设备从成本、安全性以及准确性上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估体系。随着商业车险的定价权的不断放开,会不会再出现类似UBI模式甚至更加先进、更加多赢的车险模式?已被西方国家验证的UBI车险在中国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车慧达还需苦练内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