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变阵!流量之战中的三大运营商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流量数据收入首次超越移动语音成为电信业中占比最大的业务,行业全面步入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而随着4G的大范围普及和5G时代的即将到来,流量之战的下半场也悄然开启……

  被“封杀”的OPPO R11

  近日,河南移动要求全省所有渠道和营业厅下架所有OPPO机型,包括刚上市的OPPOR11。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是因为OPPO刚上市的旗舰机型R11没有推出移动4G+定制版本。此前,华为P10也因类似原因被封杀。进入4G时代后,封杀的背后其实是4G时代运营商所面临的用户争夺的压力,抢夺第二卡槽成为共识。

  不仅如此,随着e-SIM卡呼之欲出,运营商话语权的下降也是一个让中国移动头疼的问题。所谓e-SIM卡,其主要意义在于设备采用e-SIM卡后,就不再需要用户购买实体SIM卡,而是直接采用软件注册或者直接在线购买等方式就可以选择或使用运营商网络和套餐。

  从某种意义上看,e-SIM卡对于用户的福音,也恰是对运营商的挑战。那些选择e-SIM卡的用户,可能不再会和某一家运营商签下长期合约,并有可能随时离开,而这对于运营商利润率和经营模式的影响则是巨大的。

  “日租卡”借势刷了一波眼球

  为了在流量之战中攻城略地,各路运营商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在这个过程中,流量日租卡狠刷了一波眼球。

  流量按天计费,一天几百MB,不用则不花钱。这听上去简直就是“流量党”的福音。此前大火的联通日租卡,在去年“双11”期间,通过联通官网购买只需要11元人民币,还赠送50元人民币的话费,比起原价50元人民币折扣力度之大,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响。

  日租卡打破了流量按月计算的传统方法,使用了按日、按量计费的创新模式,主打不用不花钱的卖点。日租卡的推出直接解决一些“流量族”的刚需问题,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地使用流量,实惠的价格使消费者摆脱了以往流量贵、流量少和不敢用的窘况。同时日租卡支持双卡槽,消费者可将其作为流量卡,搭配电话卡使用,能达到将通讯资费降到最低的目的。

  联手互联网公司,弥补渠道劣势

  除了相继推出新产品,中国通信运营商还在和互联网公司相互借力,争分夺秒抢用户。

  2016年10月,联通与腾讯联手推出“腾讯王卡”,腾讯应用免流量。2016年11月,联通联合支付宝推出“蚂蚁宝卡”,提供低价资费套餐,赠送流量。2017年1月至今,联通相继推出百度神卡、京东强卡、今日头条懂我卡、滴滴橙卡、哔哩哔哩卡、招行招卡、映客映卡……。可以看出中国联通在将自己的传统业务向互联网方向整合,与互联网公司推出定制化流量产品获取了新用户的同时,以低增量成本促进4G用户规模的发展。

  从中国联通深圳召开的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获悉,联通与腾讯合作推广大小王卡,半年时间就已经为其新增了2 000万用户,而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也带来了300万用户。

  “噱头”出现,无限流量卡悖论

  无限流量卡的出现同样让大众兴奋。2016年,联通率先放出大招,在全国推出主打“无限流量”的“冰激凌”套餐,但由于其高达近200元人民币的月租费,并未能获得预期的人气。此后,中国电信也在北京推出了一款名为“磅礴卡”的无限流量套餐—46元人民币的月租,可享受4G高速包月2GB,超过2GB之外流量可以无限使用,但会自动降速。

  对于消费者而言,“无限流量”的噱头固然吸引力很足,但已经习惯的4G高速体验后要想回到从前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正是因此,在抢夺4G用户这件事儿上,运营商倒也没有一味在“无限流量”上做文章。今年伊始,纯流量卡、日租卡、超大流量包套餐和互联网应用服务商联手定制定向流量卡等新玩法不断涌现就是例子。

  流量时代,运营商变阵再出发

  随着IP电话、即时通信、移动互联网新业务等替代性技术和业务的发展,漫游通话时长和收入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难以避免,漫游通话费的下降乃至部分区域取消漫游也是大势所趋。

  对于运营商来说,取消长途漫游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甚微。因为大家全都用《微信》的视频聊天功能了,所以打长途电话的自然就少了,传统语音业务的收入骤降,早已不再是运营商的营收大头,未来毫无疑问是流量主宰的时代。

  面对收入、公司内部结算方式变化、乃至引发的企业内部竞争问题,运营商需要未雨绸缪,与其取消长途漫游费、短信费等,还不如降低省内外流量费,这也许才是众望所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