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CIO,论坛,野蛮生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8-18 10:41
2017年7月13~15日,由计世传媒、《IT经理世界》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CIO高峰论坛”在云南西双版纳举办。以“野蛮生长”为主题的本届高峰论坛,已经是第十三届。13年来,中国CIO高峰论坛忠实地记录下IT在中国企业乃至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作为历史亲历者的CIO们使命的更迭与角色的变迁。
互联网的颠覆效应继续发酵,传统产业与新技术间那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早已消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企业从内部到外部,从生产模式到营销模式,从消费者到上下游,从终端到云端等方方面面。掌管企业IT命脉的CIO们,不再遵循传统的成长路径,一方面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为企业探寻方法与路径,打破常规,重塑企业的创新基因;另一方面需要突破CIO的传统角色,以近乎“野蛮”的方式争取资源、跨界创新。
野蛮蜕变
在科学领域,用熵(entropy)表示体系混乱程度,体系越混乱,越无序,熵值越大。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孤立体系,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熵不断增加的过程。移动互联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熵值最大和熵增速最大的时期,这个大的封闭系统有很多自成体系的子系统,谁能够使自己的子系统里参与碰撞的微观个体越多,碰撞的频率和信息的交互越复杂,那么谁的子系统里熵值就越大,熵的增速也越大,相应的,可转换的商业价值就越大——这就是“高熵效应”,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商业规则。Facebook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是世界上目前一个公司所能搭建的最大熵值的子系统,也是碰撞和交互最频繁最复杂的子系统,也是世界上熵增加速度最快的子系统。
“传统企业将面临从供应链到生态圈的变化。”计世传媒总裁许伟明说,在原有的商业运作模式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供应商—企业—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流转。在移动时代,企业的生态环境将会急剧变化,从供应商到企业这一链条仍以B2B的模式存在,不过传统企业将服务和产品输送到消费者的链条大大缩短,企业通过社区平台、B2C平台、综合平台等多种方式直接与消费者发生互动,在这里与消费者发生的“高熵效应”进行的越充分,企业越能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为了搭建这一新型的生态圈中,企业需要让生态圈里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快速流动起来,形成一个运作良好的商业生态圈。本质上,消费者使用信息的方式的改变、企业运作流程的改变等等,企业亟需重构信息的利用模式、重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
不过,重构并不容易。所有的企业都将逐渐走出原有的封闭系统,走向社会性企业。“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公司需要逐步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全球信息平台CIO李福生认为,“并且要随着社会的运行速度,将自己变得更加敏捷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
不过,他同时指出,旧有的等级制结构无法迅速处理信息,因为现在每日每时都需要做出商业决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公司必须从下到上,将原有的等级制让位于自组织。这意味着,控制和决策不再单纯来自于上层,个体的团队必须被赋权实践。自组织不等于混乱和无政府主义,也不等于完全缺乏计划,而是需要设定全球目标,激发当地的行动力。每个团队都须同时具有工具、动机和授权,以成为最好的团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企业需要为各个团队提供充各种平台、工具、新型的技术,以处理来自各个环节上的信息。
鉴于以上分析,企业对信息的应用模式即将面临一场重大变革。企业的管理者亟需重新审视原有的信息利用能力和内部IT的应用模式,以重构新时代的信息利用模式。
走向何方?
在对数位CIO进行访谈后,我们可以勾勒出了一个基本的轮廓。1998年前后是一个初级阶段,企业对信息的利用首先是通过上线各种系统,做对财务信息、企业内部进销存信息和企业内部办公的信息的管理,初步实现企业基本流程上信息管理。2003年是一个扩展应用的阶段,企业逐步将信息的收集利用扩展到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并注重搜集来自终端的客户资料,开始对各种信息进行数据的挖掘利用。2007年开始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冲击,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Saas等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始将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扩展到外部,并进一步深化对企业产业链内信息的挖掘利用程度。
就整个行业而言,金融、电信等行业发展最好,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对信息的利用则较为薄弱。不同行业的应用程度参差不齐。可初步判断,那些基础较好、反应最快的企业将首先抢占先机。
企业将面临新时代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变化:提供信息的人群扩大化(消费者、竞争对手、内部员工、内部管理者),信息的来源方式多样化(手机、互联网、微博、人人网、论坛、新闻、第三方机构等等),信息表现模式的多样性(除了文字,大量图片信息、网络新名词不断出现),为此,企业的IT部门的职能、企业IT的应用模式和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在未来企业里,企业亟需变革信息部门,它不应该仅仅是内部信息部门,它将成为一个跨界的部门,既要关注内部需要,也要捕捉外部的各种信息。“过去,信息部门的角色是:为组织机构提供安全、可靠、有扩展性技术方案;提供综合的、良好设计的全套技术服务;保证系统运行质量;将信息体系的功能与组织经营结果保持一致。”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IT总监董祥国说,未来信息部门的职能需要逐步扩展——帮助企业从IT中寻找新产品的开发,保持竞争优势;建立组织机构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信息部门由“信息部”转变为“经营技术部”;信息部门逐渐成为改革更新的动力源。
业务部门、公司高层等公司人群已经习惯于互联网上提供的优质个人软件应用。所以,未来企业很难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地建设IT系统,将这些系统强推给企业高层、业务部门和消费者。在面向消费者的时代,企业的信息部门要按照消费者和内部客户的需要,推进每一个IT项目的实施、以构建友好易用的业务流程。这些流程背后的信息系统也要更为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
为此,企业下一步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企业需要在线上线下构建一个完整的贯穿上下游的供应链信息,以应对消费者的快速变化,推出新的产品,改进服务的流程,推出不同的营销活动,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以打造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管理者也该看到,新时代的到来,更多的部门、更多的员工深入参与到对线上信息的快速处理中来,企业亟需对这些部门的员工在各种社交网络上的言论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塑造一个统一的企业形象。
未来,对信息充分的利用的结果是什么?
可以预见,对互联网上各个渠道的信息的充分利用,将会使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辟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备受内外部客户欢迎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必定在未来十年的商业竞争中胜出。
站在时代的临界点上,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有些迷惑。
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数字化转型、ICT融合等技术词汇的争论,此起彼伏;而与之紧密相关的CIO价值提升、跨界生长等变革议题,也引发了对于未来商业模式和社会变革的新探讨。IT和商业乃至社会的变革已相互交融,很难分割,同时,CIO阶层面临高风险与高机遇并存的抉择关头,以何种心态进行何种力度的转型,正考验着每位CIO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在“2017中国CIO高峰论坛”上,《IT经理世界》对话各路资深业内人士和主流IT企业,探求在一个ICT技术、商业和社会变革相互交织的新融合时代,IT如何闯出一条价值再造的路径。
要选云,CIO应该先了解这些事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将采用云计算,而企业中85%应用都将实现云化。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云?在田战耕看来,要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情况。
对大型企业来说,私有云和公有云兼具的混合云模式将成为常态;对小型企业来说,则更适合通过公有云实现轻资产化运营。
田战耕列举了华为公有云的五大优势:
一、与国外云服务商相比,本土云服务商更贴心、更能满足本土企业需求;与本土云服务商相比,当大型企业走向海外,需要全球化平台时,华为公有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部署。
二、作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华为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有办事处和本地化的服务能力,选择华为,意味着选择全球的本地化服务。
三、华为拥有硬件产品优势,构建公有云时能够快速响应特殊的硬件需求。
四、华为恪守业务边界,尊重客户数据主权,不利用客户数据做商业变现。
五、华为以开放的心态,把公有云平台开放给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一起来丰富各种应用和软件,提供给广大客户。
田战耕强调,华为基于多年技术研究和实践开始做云计算,并提出端管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希望把这些技术和经验推广到更多客户,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业务梳理是企业规避上云风险的重要环节
传统商业向电商转化的过程中,催生了很多的商业模式,像抢购、大促、618等成规模的电商革新,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面对云计算的冲击,传统企业IT管理者该如何拥抱云服务?面对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产业云……多云服务的局面又如何选择?
在王直看来,云计算不仅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热点,更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在现阶段,企业已经不再讨论上云与否,更该讨论的是上什么云。对于创新型业务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来说,更多应该选择公有云;如果企业系统复杂,可以从混合云着手上云,再慢慢向公有云迁移。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更加倾向将业务部署在多云上,做到风险规避。
企业上云的目的是为业务服务的。在此之前,企业对于业务梳理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含了对于企业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京东云在针对企业上云时增添了客户成功环节,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会预估客户在上云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出梳理,预见性的结合京东商城经验帮助客户防范于未然。除此之外,京东云将在泛零售、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三个所擅长的场景积累的经验开放出来,帮助用户得到业务提升。
要选云,CIO应该先了解这些事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将采用云计算,而企业中85%应用都将实现云化。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云?在田战耕看来,要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情况。
对大型企业来说,私有云和公有云兼具的混合云模式将成为常态;对小型企业来说,则更适合通过公有云实现轻资产化运营。
田战耕列举了华为公有云的五大优势:
一、与国外云服务商相比,本土云服务商更贴心、更能满足本土企业需求;与本土云服务商相比,当大型企业走向海外,需要全球化平台时,华为公有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部署。
二、作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华为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有办事处和本地化的服务能力,选择华为,意味着选择全球的本地化服务。
三、华为拥有硬件产品优势,构建公有云时能够快速响应特殊的硬件需求。
四、华为恪守业务边界,尊重客户数据主权,不利用客户数据做商业变现。
五、华为以开放的心态,把公有云平台开放给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一起来丰富各种应用和软件,提供给广大客户。
田战耕强调,华为基于多年技术研究和实践开始做云计算,并提出端管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希望把这些技术和经验推广到更多客户,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全智慧网络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海广跃认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有两大方向:一是提升现有的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运营能力,二是如何把数据变成一种服务,产生更多价值。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首先要评估自身的数字化水平;第二是要制订数字化目标,包括如何提升整体的运营能力和如何用好数据提供服务的能力;第三是制定详细的路线图和计划。这一过程可能会牵扯到组织的变化,如CDO (Chief Digital Officer)职位的设定,通过总部CDO与业务部门CDO之间的相互联系,去改变业务的数字化水平。
升级全智慧网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打造具有洞察意图的自动化的网络,新的智慧网络可以做自动化的部署和运营;二是安全可信;三是网络可以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演变和进化。
思科将现有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到网络中,洞察网络上的流量和行为,做成加密流量分析(ETA)平台,洞察网络数据流量的变化,尤其是加密数据,如勒索软件均采用加密算法,思科可以在不打开数据包的情况下感知恶意数据并进行精准拦截,准确率高达99.99%。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平安陆金所、海银金融控股集团等来自全球的近80家企业开始升级全智慧网络。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拥抱业务、创造价值
企业迈向数字化转型面临众多挑战,市场竞争、全球化、财务运营……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高国辉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两阶段三步骤”,两阶段是指量变和质变,三步骤是指:连接,数字化企业连接各个价值链触发新的智能洞察;转型,以实时可视化且可模拟预测的行动方案与协同计划改变决策与行动的模式,引领数字化转型;重构,最终通过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外部客户体验的改变完成商务模式重构。
面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首先要利用传统的商务智能探索和总结问题,其次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方法论找到可信赖的方案,最后必须有预算规划的机制,帮助企业落实方案、评估财务效益。基于此,SAP商务分析解决方案涵盖了传统的商务智能、预测分析以及预算规划三大部分,SAP是市场上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 “互动式”整合分析平台的厂商。同时,SAP从企业整个管理的闭环出发,不仅仅提供传统的按需配置的方案,同时也把这个方案推上了云平台。未来,将收集之后的数据进行妥善应用,再将应用的结果提供给企业作为新业务、新商机的发展依据,这些数据驱动型企业将是主宰整个商业前行的领航者。
数字经济时代,CIO需“修炼”的五大技能
数字化经济时代到来,企业运营发生巨大变化,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并将这些洞察转化为价值。对于CIO而言,他们需要在渠道、运营、信息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应对与日俱增的挑战,而数字化革命正在重塑这些挑战。
IBM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等同于企业的业务战略。CIO要在新的数字环境下抢占先机,绝不仅仅是传统流程电子化梳理,CIO需要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帮助企业获取数字化竞争优势。
没有一个单一云平台可以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企业必须制定混合云战略,所以混合云驾驭成为CIO首要必备技能。除此之外,掌控新旧数据的能力也是CIO不可缺少的,企业原有数据是企业宝贵财富,企业需要有能力掌控、利用这些数据,从而变成公司财富,同时也需要检视自身能力是否能掌控新型数据。
在李杰看来,CIO还需要具备洞察能力,从制造数据转向制造“洞察”,从而实现创新,转化为价值。当然创新的基础上少不了CIO自身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最后,李杰认为CIO可以深入业务部门,切身了解用户体验——将“脚”放到业务部门的“鞋子”里,真实了解业务部门所提问题背后需求是什么,锻炼核心的用户体验能力。
API解决移动碎片化
很多企业困惑于是选择微信小程序还是坚持做APP?刘鑫认为,小程序和APP各有优劣势,微信小程序更适合作为导流平台,而APP更适合作为企业业务的落地平台。
企业的移动化策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线移动化系统,另一种是将传统系统移动化。当APP越来越多时,你会发现由不同厂商提供的移动化产品非常碎片化,很难将不同的系统进行整合,如何有效制约碎片化问题成为企业移动化战略的关键点。
解决碎片化问题,先要从API入手。API不仅仅是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也是业务之间进行合作的最直接通道。刘鑫认为,API就相当于互联网时代的“友情链接”,在互联网时代,不同网站之间的连接都通过友情链接实现,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不同APP、不同业务之间的连接则通过API来实现。例如,美联航与Uber之间展开API合作,用户可以在美联航的APP上选择Uber打车,这个功能就是通过API来实现的。
APICloud移动APP平台,基于打造跨平台APP生态系统,分别面向APP需求方和APP程序员提供APP定制平台和APP开发平台。APICloud移动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业务APP上线慢、不同APP碎片化无法形成移动战略合力的问题。APICloud一直在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2016年被Gartner评为五家Cool Vendor之一。
企业协作打造敏捷组织,加速目标实现
敏捷的IT部门和工具是企业赢得数字化挑战的保证。敏捷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指企业能够根据外部变化快速做出应对的一种能力和状态。然而,在企业日常工作和跨部门协作中,往往存在企业目标常常不能清晰传达和跨部门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Teambition打造了企业协作的统一平台,帮助企业各部门理解共同目标,并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Teambition始终坚持帮助用户解决工作效率问题,并始终以用户成功为中心,深入研究用户的工作流程、目标以及行业特征,确保产品在用户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够提供流畅体验。Teambition对几十个行业的多种工作场景有极好的支持,例如常见的项目管理和敏捷研发。此外,对于企业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Teambition提供不同的管理和工作视角。同时,通过平台化的方式,Teambition 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实现企业内部团队的良好协作与知识的有效传递。
Teambition常由企业的业务部门走入IT部门,这减轻了技术工具在业务应用中的阻力。与此同时,大量的协作数据承载在平台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能够随时了解业务瓶颈和基层员工效率,在彼此沟通和反馈过程中真正的完成目标。
文/孙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