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一种乡愁?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信任,乡愁
  • 发布时间:2010-12-10 14:28
  写过《蜗居》的六六女士最近“卧底”医院,从数月切身体验中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当下中国医患关系的症结在于病患对医生的不信任。恰值新近的“缝肛”门事件,这个视图为医生——至少在病人面前是“强势群体”说话的观点,引发了诸多讨伐自然不在意料之外。

  为了避免误解,我想首先澄清一下自己的立场:我欣赏六六的勇气,敬佩她的做法,而且觉得当下社会特别缺乏这样不惮舆论压力敢于向公众有理有据进言的“公共知识分子”,但从现代人根本性生活难题的角度,六六还是将问题简单化了,而且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道“死结”:即人们彼此的信任究竟如何才是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们不怀疑早上刷牙的牙膏,出门乘坐的公交,超市中购买的商品,但如果你要问问自己为何“不怀疑”,事情马上就会变得极为可疑。事实上,让我大胆地说一句:经历了苏丹红、三聚氰胺、“楼歪歪”……之后,当代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疑最小心的一个物种了。一些学者就“信任”写过不少大部头,分析社会上因信任缺失而导致的交易成本激增,是啊,有谁愿意为了买一瓶辣酱而去“被成为”一名食品安全专家呢?再说,放眼看看,即使食品专家,懂奶粉的有几个能懂辣椒面?能在心脏上动刀的医生,又有几个敢给别人治疗鼻炎呢?

  这就不难发现,现代社会中的“信任”本质上是一个不得不然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得不依赖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精力去获得能让人放心的信息或知识。也正因为如此,这种“信任”是高度脆弱的,极容易发生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垮塌。我们杂志上曾经刊登过一篇小文章,说一个乡下人翻山越岭“换小鸡”,将刚孵出的小鸡“赊”给农户,来年再来收钱。对如今的都市人而言,这种“信任”已经成了永远的乡愁。

  所谓“信任”,其实就是敢于把自己的未来交到对方手里,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如果有幸处在一个法官都会穿着法袍上访的社会中,谁来保证这场冒险的后果呢?我不知道,正像我不知道医生会不会滥用我的信任一样。作为一种悲观式乐观,我记起了一位话剧导演的话——当我们不得不“信任”别人,特别是那些被人不得不信任的人,但愿都能在心里存下至少能让人从猜忌转到宽慰的这句话:观众不是上帝,但上帝是观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