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新零售是未来变革的大方向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零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9-20 11:00
未来的购物中心,不单是一个购物场所,更像是一个生活社区、一种生活方式
2017年8月30日,是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巴巴)CEO张勇入职十周年的日子。
十年前,35岁的张勇从盛大离职,加入阿里巴巴,一路从淘宝网首席财务官做到了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
2017年7月11日,他接到了一项新任务——出任集团内部成立的“五新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阿里巴巴系统内新零售业务的掌舵者。
而这“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则是阿里巴巴倾其生态体系内所有力量,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要全力打造的。
2017年8月,张勇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专访,畅谈他对新零售的种种设想以及整个中国零售业变革的看法。
“新零售会是未来中国零售业变革的一个大方向。当然,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才刚刚开始。”张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双行
《瞭望东方周刊》:马云在2016年10月首提“新零售”的概念,如今已有近一年时间,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作为这一业务的总负责人,你对新零售这一年的表现满意吗?
张勇:新零售最近变成社会热议的话题,说明它已经成为整个零售行业的共识,会是未来中国零售业变革的一个大方向。
我们一直觉得,线上、线下不能机械地分开,企业的电商部门不应是一个垂直部门,也不是为了卖更多东西,而是整个企业数字化运营的引擎,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从销售、营销、供应链、产品设计、生产到物流的所有环节。
新零售虽然是一个新事物、新概念,但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阿里巴巴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早在新零售提出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实践了,比如盒马鲜生及零售通。
如今,新零售已是阿里巴巴的战略思想,但战略思想跟战略是两件事,战略和策略又是两件事,策略和任务执行也是两件事。所以,我们不是把新零售当成任务去执行,它不是具体的项目,而是一种指导思想。
其实在新零售方面我们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案例,但我们愿意做先行者,愿意去探索,这个过程中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我有时也会焦虑,因为我们的动作还不够快,但“欲速则不达”,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瞭望东方周刊》:在阿里巴巴推进新零售的过程中,大数据起到了什么作用?新零售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张勇:新零售虽然是大数据驱动的,但其关键还不是技术,而是技术和商业场景的结合,这样才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阿里巴巴在大数据应用上的最大优势就是不缺商业场景,这正是所有技术和数据应用的一个基础。
大数据驱动的前提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必须跟商业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阿里巴巴并不是一个纯技术公司,而是一个用技术来创新服务的服务公司,技术是我们的基础。
考虑到今天整个互联网技术已经影响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三十年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当前大数据的应用还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次,还没有真正走到智慧化这一步,将来肯定会走向智慧化。
未来的购物中心是生活社区
《瞭望东方周刊》:一些跟零售通合作的社区超市的老板会反映,在零售通上时常碰到缺货的情况,你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这是不是代表品牌商对零售通还是有所保留?
张勇:零售通是阿里巴巴差不多一年半前开始做的一个新业务,现在还在早期的爬坡阶段,商业模式和团队都还在打磨之中,但发展已经非常快了,规模也很大了。
当然,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还是供应链。
不过,品牌商对零售通这种模式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也积极投入,因为他们知道,单个品牌覆盖广大中国低级别城市乃至乡村的成本非常高,很难做到,目前只有少数品牌做到了这一点。
零售通本质上是打造大数据驱动的分销平台,而且数据全国透明。我们做的不是批发商,而是帮供货商管理销量,帮中国几百万的社区超市找到合适、好卖的货源。
我认为,零售通未来的影响力会非常大,因为它真正解决了整个中国零售渠道在低级别城市不发达和畸形的状况,这是行业的真正痛点,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瞭望东方周刊》:银泰一直被视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一个重要试验场,但也有人认为银泰的彻底升级其实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三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勇:银泰的改造确实还没有完成,但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银泰会员数字化的改造。
中国的百货业跟国外百货业相比,有一个特色,就是百货业不碰货,不是以运营货(商品)立身,而是依靠商业地产、靠租柜台和门面发家,所以阿里巴巴今天要做的是重新定义百货业。
这个过程中对货也就是商品的数字化改造尤为重要,这也是阿里巴巴现在正在帮银泰做的,也是整个银泰改造中比较难的部分。
另一件银泰正在局部尝试的事是,对人、货、场三种要素的重构,带来差异化的用户体验,而要实现重构的前提则是人、货、场都必须被数字化。
不过,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把一个5万至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完全重构掉,但这是阿里巴巴的梦想,最终一定会实现。
我认为未来的购物中心,不单是一个购物场所,更像是一个生活社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必须从生活方式的延展当中来定义,购物中心要包含什么内容,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平台需要重新定义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银泰,国内一些实体零售企业也都在谋求变革,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你认为这种变革是必然的吗?
张勇:中国在零售领域,特别是消费互联网领域,正走在全球前列。无论是便捷的移动支付,还是已支付为纽带的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新零售中的很多创新业态都是国外还没有的。
要知道,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只有跟商业的方方面面合作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为商业变革带来价值。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机遇,不管是实体零售企业还是其他产业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大胆变革。我觉得这些敢于自身变革的实体零售企业都特别不容易。
一个企业在原来的时代越成功,在换道超车的年代面临的挑战就越大,因为它既不能完全舍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思维方式、商业体系,又必须在互联网发展大潮下去追求一些未知的东西。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从事传统零售业的这些人内心都想变革,只是很多人缺少足够的勇气才没真正去做。当然,即便有勇气,也需要有相应的知识、技术、经验积累才能做得好。
《瞭望东方周刊》:其实,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变,你最近提到要重新定义平台,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对阿里巴巴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有一个具象的概念吗?
张勇:平台本质上是商品的销售者、各类服务的提供者和阿里巴巴一起共同来服务消费者;平台思想的核心是包容、合作,是一种互利下的合作,最终合作双方各自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是一味强调单方面的开放。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平台也在不断演化,平台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阿里巴巴也就自然而然开始思考在新形势下,平台到底是什么?
我们现在要重新定义:平台不是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平台更不是说弄个自由贸易市场,平台是有商业规则的,是有行为规范的,这些是包括阿里巴巴在内参与平台的各方共同制定的,也是大家应共同遵守的。
这是阿里巴巴如今设计很多业务的出发点,像盒马鲜生未来就一定会走向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有商业规则和商业标准,商业标准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定时送达的用户服务体验,但这些体验最终要靠系统、流程、绩效一起来完成。
当然,不只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全球知名的大型平台公司也都在积极谋变。也因此,我们很难去定义阿里巴巴,更没人知道阿里巴巴再过十年会是个什么样子。
《瞭望东方周刊》:自去年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之后,京东也在跟进,并提出了零售革命的概念,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勇:这种跟随,既是件烦恼的事情也是件幸福的事情。我说幸福,是因为这证明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概念在业界都获得了高度的认同。
其实,无论是阿里提出的新零售,还是京东跟进的零售革命,这些都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中国商业的大变革,而这场变革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我们感到自信的是,阿里巴巴始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及市场变革的先机,这让我们在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创新的动能。当然,新零售原本就是整个商业生态体系的变革,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到这一历史进程中,而我们也很高兴可以创造出这种体系化的商业价值。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元元/浙江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