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的“守护神” 北京警察博物馆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北京警察博物馆
  • 发布时间:2017-10-13 14:56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时显身手!在人们安宁祥和的生活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无私,保民平安;在人民遇到危难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人英勇无畏,冲锋在前。他们就是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具危险的神圣职业,是新时期最具奉献精神的英雄群体。在北京东城区的东交民巷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让你深入的了解这个仿佛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职业。

  博物馆简介

  北京东交民巷36号是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四根罗马爱奥尼式巨柱高大有力,立于七步台阶之上,纵贯两层,有着典型的近代古典主义银行建筑风格。这座建筑始建于1914年,曾经是花旗银行的旧址,而如今这里是北京警察博物馆的所在地。

  走进博物馆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由青铜铸造的警魂柱,警魂柱柱体正面以剑和盾为主要画面,配以虽死犹生的凤凰、能辨曲直的獬豸,背面镌刻着人民警察的誓言。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警察博物馆由北京市公安局于2000年初开始筹建,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开馆。博物馆展出面积近2000平方米,馆内藏有汉代至当代与警察职业有关的文物12000余件,陈列展出2000余件,其中经鉴定的等级文物40余件。北京警察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首都公安走过的艰辛历程以及为维护首都稳定、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安全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

  博物馆分四大展厅,一层为北京公安史厅,以编年史结合专题的方式再现了首都公安机关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保卫首都的光辉历程。二层为刑事侦查厅,分为古代治安、户政管理、出入境管理、刑事侦查等部分。三层为警种职能厅,包括交通、消防、治安管理和英烈纪念墙等部分。四层为警械装备厅,包括各种警用枪械、警用服装、警务交流等内容。

  馆内展示以实物为主,兼附图片、文字、模型。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过的礼炮陈列在一层主展厅的醒目位置;二层户政管理展示区有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的第一份文件、户籍登记制度施行后的第一本户口等;三层展示了一辆俗称“水龙”的消防车,制造于清末晚期,距今已近百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消防车。四层的橱窗里摆放着清末、民国时期警察的服装以及解放后历次改良的警服。每一次历史的转折和制度的进步,都能在这些展品上找到痕迹。

  建立警察制度的开端

  博物馆的二层展厅中,重点展示了我国近代警察机构的建立及发展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说,世界上最早的警察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而近代的警察,一般认为最先出现于英国。西方警察形象首次在中国亮相,是在租界内。在此之后,中国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警政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清政府仿效东西方各国,在北京和各省相继建立起警察机构。从这里的展品中可以看到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过程和警种职能的概况。

  展厅内,有一幅光绪皇帝设置巡警部的谕旨。清末,八国联军分区占领北京后,导致清政府的京师治安机构瘫痪。当时经联军许可,由各占领区内的绅商出面组织了一个临时治安机关,叫做“安民公所”,其职责是招募巡捕、缉拿巡守、维持界内治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联军先后交还占地,退出北京。清政府在步军统领衙门内设置警务处,与各安民公所共同维护京城治安。同年8月,经光绪皇帝批准设立善后协巡总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又将善后协巡总局改为工巡总局,行使维持京师地方治安的职责,这是中国建立警察制度的开端。同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经奏准后在天津试办巡警局。

  由于袁世凯在天津创办巡警“成效显著”,清政府号召各地效仿。清政府虽然主张各地建立警察制度,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计划和方案。不久后发生了五大臣暗杀事件,极大地震动了朝廷。袁世凯立即派赵秉钧进京协助破案。使清政府更加感到“巡警关系紧要”。袁世凯奏请朝廷,呼吁设立巡警部,维持治安,清查户口,预防革命党人潜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清廷为在全国建立起一个集中和统一的警政体系,特于中央设立巡警部。

  人们常认为古代的捕快就是现今的警察,其实两者有职能重合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捕快是地方政府的衙役,衙役分为职责不同的三班,皂班管杖刑;壮班管收税费;快班管抓人,也就是捕快,相当于今天的刑警。其实古代捕快属“贱民”之业,一旦家族有人做了这个职业,三代不能参加科举。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非常公民的户口本

  在博物馆二层,有一处50年代户口登记室的复原场景,白色的警服很有穿越感。日本侵占中国后,将户口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奴役手段,实行了十分严酷的户口登记制度,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人物。新中国成立伊始,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户口制度,重新进行申报登记。展厅里还展出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户口登记卡片。这里还珍藏着一份国家一级文物——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本。

  工作人员介绍,1959年,溥仪作为伪满洲政治战犯,结束了10年的监狱生活,被特赦回京,住进了五妹“五格格”金韫馨的家里。在入住的第二天,溥仪就被五妹催着去办户口,要不然黑人黑户,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刚开始溥仪来到了北京民政局,却被告知走错了,第三天,溥仪在五妹的陪同下,才找到了当地派出所。

  上午九点左右,溥仪和五妹走进派出所,溥仪拿出特赦通知书,并向民警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按照规定,第二代户口簿底簿上有些内容要由民警来填写。当民警问到“家庭住址”时,溥仪尴尬了起来,之前住的是紫禁城,现在无家可归了,最后协商,只得先把家庭住址写成五妹金韫馨的家庭住址。当问到职业时,溥仪忙回答:“我刚特赦回来,政府还没安排。”于是民警在“职业”一栏里填写上“无业”二字。

  “婚姻状况。”民警继续问。溥仪一时语塞,愣了一会儿说:“我……现在是一个人。”“是死了还是离了?”民警问。“离了。”溥仪的声音小得很。民警在婚姻一栏内填上了“离婚”。接下来是“学历”,溥仪也不知道啥是学历,然后就说是聘请的私人老师,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所以民警写上了“私塾”二字。

  登记完后,户口本被递到溥仪的手里,而户主一栏却写的是五妹的名字。试想曾经坐拥天下的皇帝,如今只能寄人篱下,也实在是辛酸。

  保安护卫队

  在博物馆北京保安服务业专栏,有一张清末民初北京源顺镖局旧址的照片。源顺镖局位于前门,这一片不仅是晚清的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古代镖局也曾在此汇集。顺源镖局由清末民初著名镖师,有着“十大武林高手”之称的王五创建。王五原名王子斌,生于古代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光绪五年(1875年),与好友合资,在前门外西半壁街创建源顺镖局。

  工作人员介绍,镖局是旧有的一种行业,而如今的保安护卫队就相当于当年的镖局。中国古代“镖局”,是受人钱财,借助武力,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与今天的金融押运行业如出一辙,可以说是金融押运公司的源头。

  镖局通常按押送标的不同分为六大镖种: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源顺镖局严格遵守行业规则,在业内享有的良好声誉,从未出现过“失镖”,缘于此,源顺镖局左右逢源。

  王五虽是商人,但也有着产业报国的理念,他与爱国志士谭嗣同和武术宗师霍元甲,都是莫逆之交。

  在戊戌变法期间,“源顺镖局”承担保护谭嗣同安危的人身镖。1898年9月,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以死报国的谭嗣同拒绝逃走,“戊戌六君子”被清政府斩首。1900年,义和团爱国运动兴起,王五带领源顺镖局与义和团并肩作战,痛击八国联军侵略者。不料,遭满清政府反咬一口,10月25日,满清官兵围剿源顺镖局,王五中枪而亡,时年56岁。

  据说,清政府将王五首级悬挂于城门示众,并派官兵看守,家人无法为其入殓。身在天津的霍元甲闻讯后,连夜赶至京城,将其首级夺下,并埋葬。至此,兴盛一时的“源顺镖局”人散镖空。进入民国,各类军警武装押运出现,镖局随之相继衰败,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这里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面都诉说着人民警察的无限忠诚、无悔奉献。

  Tips

  北京警察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36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

  票价:5元/人;学生免费

  栏目主持/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