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的二手商品被更多人使用,让更多人用得起优质商品”
31岁的魏颖有一种特别的天赋:交易闲置物品。她买东西不多,但样样精品,可以一直出手换新衣服穿。上大学时,她在学校兜售的旧书和光碟,常常被一抢而空。
2017年5月,她成了二手图书网上交易平台“多抓鱼”的创始人,实现了办循环商店的理想。魏颖对多抓鱼的定义是“用户为猫,商品为鱼”,她希望用户多抓几本书读。这个定位暗合了中国人网上购书的习惯。熟悉魏颖的人称她为“猫助”。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10%,实体书店市场规模同比负增长,网店同比增长30%左右。
豆瓣上“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有近35万成员,很多书友都在交流如何处理家中无法安身的二手书。“出二手书,200块10本,同城交易”“出闲置书,邮费自理”这样的帖子比比皆是。
“对于我们这种老书虫来说,很多书舍不得扔给收旧书的,但家里地方实在有限,就想送给其他爱书人。”大学老师王飞鸿说,他曾带着一旅行箱的书跟同城的书友置换,但遇到有共同品位的书友绝非易事。
魏颖说,把书当废纸卖是知识的浪费,但挂在网上,要自己评估价格、拍照答疑、还要包快递,整个交易过程太复杂漫长。很多读者因此打消了卖二手书的念头。
多抓鱼帮读者去掉了交易的复杂性。用户只需打开多抓鱼微信号,通过扫码,即可看到图书收购价,然后填好地址下单,快递人员上门取书。与传统涉足二手书交易的互联网产品不同,多抓鱼提供统一的审核、定价、消毒和再包装服务。
“为用户提供便捷体验的背后,我们的服务包含了很多方面。”魏颖说。
坐落在北京北五环边的一座民宅中的多抓鱼,空间局促,但每一项工序井井有条,有人审核订单,有人按订单在书架之间寻书,还有人为图书清洁、消毒。
这里的图书分类与图书馆按门类科目的做法不同,书架上只有编号,因为新上架的书常常在几个小时内被抢光。每天收发2000本书,可以做到动销平衡。
多抓鱼并非见书就收。职业考试类图书、伪科学、假中医养生类、未经证实的个人主观经验类,或存在破损、老化等问题的图书、非法出版物都不在收购范围。
其实线上二手图书交易早不是新鲜事,豆瓣、闲鱼、孔夫子等平台都是读书人交流、交易的重镇。但魏颖认为,这些平台用户参与交易的体验不够好。
曾供职闲鱼、知乎的魏颖对社区化的服务十分看重。她说:“二手交易是大的流量广场,有的平台像火车站,虽然人多,但你也不敢随便跟别人讲话。而我们想做一个音乐节属性的平台,在这儿特别容易跟人搭讪,一拨人兴趣爱好重叠,这就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受童年时阅读的环保故事《老雷斯的故事》的影响,魏颖很看重交易效率。至今,她还能背诵这部经典作品的片段。魏颖说,让图书和它们所承载的知识和记忆循环流通,就是在为社会节约资源,从而创造价值。
自5月上线以来,多抓鱼已吸引了超过5万用户,其中1万余人是活跃的买卖图书用户。目前,多抓鱼已经拓展到全国10个城市,11月底将开通全国服务。
“在这里,读者告别了对二手图书脏和差的刻板印象,不少卖书人给买书人发信息,附上自己的微信号,以便交流。”多抓鱼运营负责人李婵说。
每本二手书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回忆,多抓鱼工作人员圆圆一边用酒精给书的封面消毒,一边回忆为了让父亲给自己买一本新的《哈利波特》哭了三周的情形,“因为书价比较贵啊”。
魏颖说,最有趣的是,能通过读者的买卖交易,了解其人生轨迹。比如一个人突然卖掉珍藏的100本好书,是因为要离开这个城市了。“书跟其他交易品不一样,特别能反映一个人的生命阶段和精神状态。”
二手书交易只是魏颖循环商店版图中的第一块。她还希望逐渐拓展到二手耐用电子产品甚至家具上。“让优质的二手商品被更多的人使用,让更多的人使用得起优质商品。”魏颖说,这是多抓鱼的轻松哲学。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伟/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