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不会单独地出现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21 17:10

遇到某日我时间不是很急促时,很喜欢选择滴滴拼车,只是因为静静地坐着就能收听到很多话题,甚至话题之广也超乎想象。

最近两次巧合的是,旁听到的话题皆与老板有关。

第一场对话中的老板,根据整理信息画像为 60 余岁的创业初哥,希望属下因为有更多的亲近感以致更卖力工作,采取的具体举措表现为频繁给员工们带吃的。说话者附加评价为,“带的都是过期食品”。

第二场对话中的老板,根据整理信息画像为年富力强的二次创业者,但此次创业目前进展不顺,业务部门开拓不力,老板的具体举措表现为每周四天从下午 3 点开会开到晚7点。“老板说希望大家把公司看成自己的公司去做”,说话者追加评价道,“业务又不是我去跑的,跟我有啥关系。”

紧挨的这两场主题一致的车内谈话,让我动念的并非是这个主题本身,而是这个主题出现在这个场合所影射的车内空间属性的改变。

私家车的车内空间,其属性毫无疑问是私有的,你既不需要担心丢东西,也不会在车内发生非预期内的对话。

公共交通工具仅有出租车备选的年代,出租车内空间的私有属性还存在,但显然弱于私家车。尤其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很轻易能从时空连续上感受到空间呈现出更多的公共性——比如一位健谈的出租车司机,一天下来至少可以发起两位数无预期的对话(在此顺便感谢大大开拓俺视野的首都司机们)。

当 Uber、滴滴出现的早期,这种变化或许与出租车类似,但到了拼车出现以后,公共与私有的属性混合程度就达到了某种峰值,以至于我头一次在车内空间中听到对非特定企业主的抱怨。从头到尾,我不知道听到的是哪两家公司,但似乎它们又生动而具体呈现在眼前——这是空间属性变化中的反哺。

从叫车软件到拼车服务,变化从不会单独地出现(这使得经济学课本中“假定其他条件未变只是……那么……”压根就不存在于实际世界中),变化总会链状地带动下一环。那么,再下一环还有啥呢?如果把当初铺了不少出租车的第三方的屏放入这样的空间,更合适的流入内容又应该是什么呢?或者存不存在一种更简易的方式,使得这一空间并非私密的割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