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观察政务新面貌

  “不摆花架子不作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北京市海淀区日前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务开放,你我同行”主题政务开放日活动。聚焦公众关切和民生重点事项,采用“请观众看”和“请群众说”的形式,“零距离”了解群众所需、现场解答疑问。本刊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看到了服务新面貌,听到了民生新期待。

  “用群众所需所想指引服务”

  走进政务服务大厅,信息展示充分的电子大屏幕首先映入眼帘,上面有贴心的天气预报、具体的业务信息和各种温馨提示。除随处可咨询的工作人员外,一层大厅中央还设有两个智能引导机器人。国税、地税、工商等办事大厅分布有致,指示牌引导明确,墙上屏幕实时动态显示办理情况,宣传手册、业务指南摆放在桌面上,各类业务办理显得井井有条。

  “海淀区政务服务大厅是一个开放的、阳光运行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服务平台。”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中心主任、区政府办副主任马学印说,“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摆花架子不作秀,把群众所需所想变成服务。”

  马学印表示,进入新时代,要有新风貌和新作为,作为海淀“窗口人”,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今后要怎么做。“十九大以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窗口人’身上表现得更为具体,学习、宣传、践行十九大精神,就是把群众的需求和事情办好,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暖、便捷和高效。”

  “从工作人员角度讲,十九大以后,我们在思想上、心态上更加成熟,对于我们的目标也更加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马学印说。

  “真正将‘放管服’落到实处”

  据悉,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海淀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已入驻了29个部门、606个法人服务事项,并按照“企业、非企业法人事项进大厅,个人事项下沉下放就近办理”的原则,在全区29个街镇统一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了620个社区服务站,构建了海淀政务服务三级联动服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国税局第十四税务所所长张松说:“在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第十四税务所入驻海淀区政务中心,积极探索国地税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他表示,作为纳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第十四税务所直面纳税人办税的“堵点”“痛点”“难点”,坚持耐心倾听、用心沟通、专心办理,让纳税人装着信心来、怀着舒心办、带着放心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理念,指明了新方向。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些离不开税收的‘保驾护航’,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张松说。

  “本着学习好十九大精神,我们要主动作为,继续深化优化纳税人服务,特别是在一些优惠政策和一些国家税收政策落地上下功夫,使这些政策能切切实实让纳税人知晓并享受到。”他说,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互联网+”,加强建设“电子税务局”,力争将纳税人来税务局办理的90%的事项可以在网上解决,这样可以让纳税人多跑“网路”、少跑“马路”,真正将“放管服”落到实处。

  期待服务更优化更便捷

  据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中心副主任于秀明介绍,海淀区政务服务大厅开通了三种接受群众意见反馈的渠道,包括微信扫码提意见、网上公开提意见和第三方暗访调查问卷形式。“我们每个月都会有几百份调查问卷,问题最多的是集中在业务和流程上。”她表示,政务服务决不能“门难进,脸难看”,在各部门职能整合、信息共享上,联动还需要更加优化,努力解决“事难办”问题。

  刚从政务服务大厅办完事的网络公司林女士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来办事,效率特别高,自助机直接打印,不用排队,也不用手填。“服务态度上我觉得改善非常大,前几年问询一下很不容易,现在都是工作人员主动提示你该怎么做,会主动为你考虑。”

  谈到期待,林女士表示,未来希望政务服务的工作人员能保持对每位群众的耐心和细心,不会因为每天无数人问无数遍同一个问题而不耐烦,同时,程序化的流程能再简化一些,要的各种材料再少一些,一件事情能在一个地方一站式办完。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梁文雅/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