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着眼当代艺术的摄影收藏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04 14:20

十年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央美美术馆)开始尝试在美院学生毕业作品中收藏摄影作品,这成了央美美术馆摄影收藏的缘起。而2009年,王璜生从广东美术馆馆长(2000年至2009年)一职调任央美美术馆馆长(2009年至2017年5月),也把他在广东的摄影收藏经验带到北京,从而让央美美术馆的摄影收藏步入发展轨道。

那一年,央美美术馆策划了“景观·静观:中国当代摄影专题展”,关注“景观摄影”这一“针对人工化景观现场所进行的特殊拍摄方式和摄影类型”,展出了吴印咸、渠岩、线云强、何崇岳等11位不同时期摄影家的景观摄影作品。在展览结束之后,每一名参展摄影家的作品被央美美术馆至少收藏了一件。这是该馆首次大规模集中收藏摄影作品,而接下来的八年摄影收藏中,其思路和对摄影的总体态度始终没有变化。

摄影是当代艺术表达的重要媒介

在摄影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的作用主要还在于记录和新闻报道,虽然从施蒂格利茨在20世纪初提出“直接摄影”以来,一代代摄影师们都在极力争取摄影在艺术领域和艺术史中的定位,但摄影仍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被当时的艺术界认同。

这种形势在1970年代以后的当代艺术界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新一代艺术家们在充满摄影的环境中成长,而且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多媒体创作,艺术家要表达一个观念或理论,可以采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比如画家也会随身带着相机,用摄影语言来分析自己的画作。慢慢的,摄影因其灵活性强、话语直接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艺术创作活动和艺术话语体系中。

如今,人们已经普遍承认摄影与其他媒介同等重要。很多曾不以摄影为主要创作方式的艺术家们,也开始在实践中使用照片,其中许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并大范围展览。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家在艺术领域中得到认可。

可以说,如今的摄影,已经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之一,这便是央美美术馆开始重视摄影展览和收藏的理由。也因此,央美美术馆的收藏偏向于能够表达艺术观念的艺术类摄影作品。央美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说:“摄影作为艺术藏品,不能仅看画面是否够好。国内外都有很多看起来很棒的照片,但摄影者是把摄影当成工具,没有将其当做独立艺术创作媒介,那么央美美术馆不会收藏这样作品。”

除了“景观·静观:中国当代摄影专题展”,央美美术馆举办的最重要的摄影系列展览是“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于2013年、2015年已经举办了两届。作为央美美术馆的品牌展览活动之一,双年展旨在观察当代国际摄影实践与交流,审视摄影作为一种介入、应用和不断自我更新的媒介,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载体,如何不断参与到当代文化的叙事与艺术新秩序及新格局的建构之中,并鼓励摄影语言的探索和观念的拓展。

除了举办展览收藏部分国内外当代摄影的代表作品,部分国内外知名摄影家和艺术家也因为认同央美美术馆对摄影的观点,向其捐赠了部分摄影作品,如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南非艺术家罗杰·拜伦、日本摄影家久保田博二等。对他们来说,摄影正是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媒介。

与艺术前沿紧密联系的美术馆

2013年5月31日,知名摄影家、画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翁乃强将自己143件摄影名作捐献给央美美术馆。翁乃强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后长期在媒体做摄影记者,199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可以说,翁乃强是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翁乃强外,央美美术馆这些年来也收藏了不少美术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作品。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它隶属于中央美术学院,而是因为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和正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像姚璐、王川、缪晓春这样的教师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摄影的代表人物,其往届毕业生中也有像陈漫、于筱这样已经在当代摄影领域取得不菲成绩的摄影师。

与一般学校里的美术馆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定位不一样。央美美术馆对学生和教师作品的收藏有较为严格的标准,重点要考察作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事实上,这样的收藏是央美美术馆较其他美术馆所独有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直接得益于它与艺术前沿保持着天然的联系。除去艺术展览的社会功能之外,美术馆还承载着公共艺术教育、学术研究、出版等各项职能。因此,一家美术馆的背后往往需要强大的学术支撑。中央美术学院正是为央美美术馆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和支撑。

王春辰这样说:“央美美术馆和现当代艺术结合得特别紧密,因为作为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会接触大量国际化、当代性的艺术理论和作品,展开历史性的学术研究。”

曾任央美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也曾谈到,中国很多美术馆对收藏摄影作品不重视,因为收藏摄影首先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该收藏什么类型的作品?收藏的目的和方向?怎样评定摄影家及其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这些都关系到如何建立收藏体系。而这也正是摄影学术界关心和讨论的议题。

摄影创作不论身份,收藏亦然

如今,央美美术馆收藏的摄影作品已有数百件。而这数百件作品中,有的创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

《摄影世界》曾在2016年1月专题中讨论摄影的边界正在逐渐拓宽,摄影正在成为一种新工具。当这种工具与文本、录像、装置作品、行为艺术等结合,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也许是一种新的公共社会问题研究方法。当下越来越多的摄影师不断进行跨媒介创作尝试;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艺术家拿起相机表达自己的观念。

“现在很多时候大家策划大型展览一定会有摄影。因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有影响,这个时候策展人就不会只考虑他是否是摄影家的身份了。比方说我们策划杨福东的展览时,没有人说他是摄影家,而会说他是当代的观念艺术家,只不过他的创作媒介是摄影。再比如说,缪晓春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具有强烈观念性的场景照片,但很多人不会把他只定位在摄影家上。”王春辰说。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摄影创作已经不论身份,收藏亦然。

这是央美美术馆的选择,但其中也透露着一种无奈。在国内美术馆的传统认知中,纪实仍是摄影最主要的属性。就像美术馆不会收藏报纸一样,摄影作品很难被纳入美术馆收藏体系中。而且,不仅大多数人没有把摄影当作艺术品类,大部分从事摄影的人也不将照片当作艺术品来对待。用王春辰的话说,这导致“玩摄影的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与艺术界本身不发生交集,现在即便是交集多了但还是不够。”

因此,国内很多美术馆成品牌、成系列、且带有研究性质的摄影展少,有的甚至每年也不会举办一次。这反映了国内摄影发展和摄影收藏的不成熟,但成熟需要过程,我们在等待摄影的边界更加宽广,以便吸引更多艺术家介入其中;那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摄影作品出现在美术馆中,不仅将提升公众对摄影收藏的热情,也会助力中国摄影向前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