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设计产品的供应链之殇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04 14:50

全国各地的文旅景区、文博单位以及地方文化部门近些年每年举办的各类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不少于500场次,累计投入产品设计及竞赛费用超过10亿元以上。由地方政府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相关高校联合举办的工业设计大赛每年至少100~150场,累计投入20亿元。

巨大的投入并没有带来对等的产出,大赛的设计作品转换成量化产品或商品的不到3%,即便是获奖产品,转换率也不到15%。绝大多数设计基本停留在样品展示阶段,更多的设计只是效果图便束之高阁。这也是国内设计大赛与国际级设计大赛的真正区别所在,红点、IF获奖设计产品的市场投放率达到80%以上,产品化或商品化是这一类产品国际设计比赛的首要标准。

任何产业成熟的标志在于产业链与产业经济生态的形成。我国文创产业当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资源和资金都集中在前端,即创意和设计领域;而对于产品生产制造及销售流通等重业务及高风险环节,鲜有创业者或机构愿介入其中。文创设计领域对供应链端的回避,造成了我国IP授权产业、文创设计产业的跷跷板现象:大多数创意资源集中在产业前端,这些资源集聚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族群,消耗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但并不能够真实推动产业升级和产生消费迭代的产品。

创意和设计不能够转换成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没法转换成为设计领域的生产力源泉,制造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产能萎缩、闲置和倒闭,零售业者的内心流血一般感受着现金流逐步干涸和客流逐渐消弭。

文创设计领域里产业链的断裂和彼此隔断在1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显然不能再归结到国家政策与扶持不着力,这已经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桎梏。设计业者对于其成果应用一开始就缺乏对供应链的思考和连接,通常他们不会从供应链基础构成 — 材料、工艺、设备、技术和成本出发去设计一款产品。反之,他们会花上半年乃至几年的时间完善产品的设计美学、效果图。就经济学含义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劳动。在源起阶段的不足必然造成产业链难以集聚形成。

库存是产品从设计、生产、交易到销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进程。作为创意和设计业者,其职业属性、社会角色、自有实力等都不应该成为创意和设计产品库存的承担者。在现实中,至少有5%~10%的创意和设计机构不得不将大部分收入沉淀为产品库存,创始人不得不选择在创造产品的同时分出更多精力去打造品牌和市场营销。这种专业分工的扭曲对于形成完善、科学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意和设计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生态,作用一定是反向的。

创意和设计领域供应链之殇正是制造业、设计业成为行业领先以及垂直产品利益收割机的大好时机。目前,有一些供应链驱动型制造业在一些专属产品领域尝试设计与制造的联动。它们作为国内最大的垂直产品的供应商,拥有充沛的产能、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快捷而广泛的设计合作体系、垂直而丰富的产品开发系统,它们直接面对市场覆盖,使其成为该设计产品最大的垂直供应商。这种产业链模式就是被称为ODM模块下的供应链管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