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学习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叫的创造性学习习惯?本文从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四个方面去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系;创造性学习;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7)07-0004-01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究其根源,不外乎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因而,教育教学领域应该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因而,更易于培养其好的学习习惯。

介于此,我以小学数学课堂为阵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些许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措施。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措施

好习惯,将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因而,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

1.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 21×48 是看作 20×50 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 看作 50 后,21×50 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 看作 50,看大 2,积就增加了 2 个 21,如把 21 看作 20,就看小 1,积减少 1 个 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

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 1.1 例 2 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 1 或 10 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 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 及比 0 小的数就不行。”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 0(无意义),而比 0 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1.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仍以“小统计”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过程,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母亲生日的数据,课上在模拟给妈妈庆贺生日的情境中,认识各月份母亲生日人数的统计图。既使学生初步知道怎样收集、整理、解释数据,又进行了爱长辈的情感教育。

1.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材中一些看似一般的题目都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素材。在教学时不片面追求题量,不找“各种各样”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不增加过重学业负担。摆脱“题海”,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 40 分钟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学习水平。

1.4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在一组例题或一单元相关知识学完后,让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如,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新授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一步计算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间的发展变化;复习时,通过自编题等学习活动并结合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悟出题目内容变,而其结构不变,掌握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并构建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结构。这样教学从近期效应看,学生解题思路清晰,且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解决了以往通过四个例题的教学,有些学生虽会解答四类题目,但不能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有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只会依样画葫芦解题的偏向。从长期效应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解了知识,再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并、删除、提取,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创新劳动。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四项内容,它们都是以思维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形上升态势。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在实践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或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较合理的知识序列,建立信息库,便于日后提取、删除、归并,进入新的实践、探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点与联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创新意识。

2 结束语

总之,我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上措施,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也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俊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16):289-290.

[2]申海军.谈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36-13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