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引领未来发展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1-09 10:24
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初具规模,已逐步渗透到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政策和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数字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数字中国发展步入新时代
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数字经济在中国快速兴起,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数字蝶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发布的统计结果,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0.3%,占服务业行业比重平均值为29.6%,占工业比重平均值为17%,占农业比重平均值为6.2%,总体对GDP的贡献达到了69.9%,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存在极大潜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已在电子商务、金融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全球数字经济引领者,中国已成为数字创新企业的乐土,同时也是数字前沿技术的投资大国。中国发展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力量,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其一,中国市场体量庞大,拥有7.51亿互联网用户和7.2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拥有22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为数字商业模式迅速投入商用创造了条件。其二,庞大的客户规模与使用强度让中国成为孕育前沿数字技术的实验场,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建立的丰富数字化生态圈如今正在不断拓展延伸。其三,中国政府是数字化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而且已成为数字产业的投资者、开发者和消费者,给予创新足够的试水空间,为中国飞速成长的数字经济提供支持。
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和体量还将持续增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
国家战略推动数字中国快速前进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导向日益清晰。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发展新征程。
未来5到10年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持续发力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考虑,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为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环境和新机遇。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未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大数据发展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部署要求。
毫无疑问,随着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前瞻设计,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数字中国将加速落地,数字经济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数字中国发展现状
数字中国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回顾近20年来的信息化推进历程,数字中国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一直在发生变化。我们将数字中国的发展历程大体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数字化基础阶段:主要指2001年之前,计算机代替部分人工,提升了数据处理、文件办公的效率,在这个时期各行各业基本实现了网格的互联互通和办公自动化管理。
碎片化应用阶段:2002年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颁布,政府开始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战略,以“十二金工程”为代表的垂直部委应用开始逐步规划实施落地,各级地方政府以及部分应用领域规划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应用系统,为具体业务领域的运营效率带来了很大提升,但同时也呈现了“碎片化推进”的特征,形成了部分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融合化平台阶段:2015年国家正式出台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通过大数据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2017年出台的《“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统筹整合和共享共用,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推进解决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将“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作为较长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蓝图。
体系化创新阶段:预计从2021年开始,数字中国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实现技术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这些体系化的创新将切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中,构建全面发展的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当前阶段面临的挑战
当前,数字中国发展处于从“碎片化应用”到“融合化平台”转变的阶段,亟须发挥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需求侧看,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数据驱动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深度参与,不断激发新的需求。
从供给侧看,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数字中国未来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技术层面,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业务层面,数字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流动不畅,应用领域不广泛、应用程度不深,离满足民生和治理需求还有一定空间;在制度层面,制约数字红利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监管制度、标准规范不健全。
新时代,构筑数字中国的发展新体系
智慧社会是数字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的新理念。
与“智慧城市”概念相比,智慧社会的内涵更广、覆盖范围更宽,更体现“以人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内涵上,智慧社会不仅是要解决城市病等具体问题,还注重解决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在覆盖范围上,智慧社会统筹兼顾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的全面智慧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续的矛盾。在理念上,智慧社会强调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通过群众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群众在此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同步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数字中国是有机生命体
如果把“数字中国”比喻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那么数据就是流通于这个有机体的血液,信息基础设施是感知和传输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平台是循环系统,城市治理是运动系统,产业发展是消化系统,民生服务是呼吸系统。同时,还需要一个统一的大脑来汇集这个有机体接收的各类信息,来调节支配各类中枢系统开展生命活动。如果各子系统要做到快速执行大脑的决策,就需要信息的融合、协同、共享。
数字中国发展的“四梁八柱”
基于上述“数字中国”有机体的构建模型,软通动力提出了数字中国发展的“五个一体化”发展体系,即充分整合汇集三类数据(包括政府管理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构建城市大脑,利用互联网“连接、去中心化、共享”的本质属性,在“善政、惠民、兴业”领域助推各子系统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数据融合一体化、城市治理一体化、产业生态一体化、民生普惠一体化”,实现智慧社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泛在先进的基础支撑体系,统筹规划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大力推广云服务模式,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采集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服务支撑、安全保障等共性基础资源集约共享,提高整体使用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
数据融合一体化。统筹政府行政、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企业经济、基础设施五大领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实现数据关联、交换、管理、优化、共享、展现。
城市治理一体化。打造智能精细的城市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治理,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产业发展一体化。构筑融合创新的智慧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创新型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创新智能制造的技术和中国品牌,推动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兴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打造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
民生普惠一体化。完善便捷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绿色环保、物业及设施的扁平化管理,不断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实现全程全时为民服务,增加群众的应用获得感。
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要素
做强新技术。瞄准大数据核心技术领域,对标世界先进的科技前端,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发展新经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培育领军企业,储备人才队伍,在两化融合基础上,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新治理。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加强政企合作,实现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构建新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紧抓民生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聚焦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普惠、便捷。
强化大安全。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数据产权保护相关制度,加强数据风险预警和溯源能力,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数据资源。
提升新能力。政府和企业都要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满足协调统筹、决策指挥和日常运转的需求。
数字中国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对于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两大主体——政府和企业来说,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踏上新征程、无愧新时代,加快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与民生改善,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步伐。
文/郭炜 冀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