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全流通 利好香港市场

  中国证监会于2017年12月29日宣布,启动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将遵循“成熟一家、推出一家”有序方式推进。本质上而言,“H股全流通”与2005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类似,将为巨量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

  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及将从四个方面择优选择试点企业:

  1、符合外商投资准入、国有资产管理、国家安全及产业政策等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

  2、所属行业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契合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

  3、三是存量股份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且存量股份市值不低于10亿港元。

  4、公司治理规范,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依法合规,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充分保障股东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

  H股上市公司简介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252家H股上市公司,占港股总市值和2017年总交易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9.9%和34.8%。受益于互联互通机制的开启,H股公司的市值和交易金额占比在2017年同比分别增长27.1%和39.9%,较2016年的增速大幅加快。

  Wind数据显示,当前252家H股公司中,98家为A+H两地双上市,因非流通内资股亦可在内地交易所上市交易,所以这些公司不存在必需通过H股才能实现“全流通”的问题。截至2018年1月2日,剩余的154家H股公司非流通股权的合计等价市值约为2.62万亿港币,为目前这些公司已流通H股市值(1.14万亿)的2.3倍,或相当于2017年底港股市场总市值的7.7%左右。此外,这些公司中,非流通股本占比超过60%的高达120家,且不乏总市值超过千亿港币的大盘股,包括邮储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财险等。

  “沪港深三地市场”进一步一体化时隔12年,“H股全流通”启动,为巨量内资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定价机制,意义非凡。本质上而言,“H股全流通”与2005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类似,将为巨量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此次试点H股上市公司将迎来新一轮的股权改革机遇,盘活存量资产,打开融资渠道。

  除了将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一致外,“H股全流通”解决困扰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特有历史遗留问题,提升投资者信心。同时,“H股全流通”后,将提升H股公司在各项全球指数中的权重,流动性的增强亦会加大对于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也会增强公司治理和企业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利好香港资本市场发展。

  短期而言,也无需担心“供给突然增加”造成市场波动。因为大部分H股框架公司为国企,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试点也将遵循“成熟一家、推出一家”有序方式推进。我们认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最关键还是“全流通”后融资的参与方。

  鉴于H股“全流通”的试点标准,港股中的金融,电信和“一带一路”等相关公司最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试点企业,中长期将受益于改革的推进。另外,从增量的角度来分析,全流通会提升香港市场的交易量、打开资本市场操作空间,并吸引更多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因此,我们也看好香港交易所和大型券商。

  中信证券 杨灵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