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怎么“活”起来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版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2-07 10:59
真正让版权“活”起来,使产业的价值核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整个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考题
当“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一词在2015年被影视圈炒热时,还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所谓“IP热”不就是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吗?IP的价值为何被说得如此夸张?
虽然伴随种种争议,但不可否认,“IP热”为文化产业全链条的版权开发开了个头——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版权在产业意义上的价值,也正是因此,版权更加成为了被争夺的对象。
2017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京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探索促进著作权(也即版权)有效运用的新模式新途径,切实让著作权用起来、‘活’起来,努力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版权资源“跑马圈地”之后,真正让版权“活”起来,使产业的价值核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是整个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考题。
打通内部链条
网络音乐服务商们对独家版权的过度抢夺,引发了国家版权局2017年9月对主要网络音乐服务商的那场约谈。
约谈也释放了一种信号:如何推动开放的版权生态,建立更加良好有效的数字音乐授权、合作和运营模式,才应是各大平台布局的新方向。
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曾在2017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展示过一份榜单,榜单上显示着网易云音乐2017年1月到10月播放量排名前十的华语歌手,其中多为出道十年以上的老牌歌手。
在丁博看来,这份榜单证明了中国音乐市场对新兴力量的迫切需求。
其实,网络音乐服务商也因此看到了争夺现有版权资源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回到产业链上游,在现有音乐格局下,开拓新的版权资源,不仅可以扩充曲库,也可将新孵化的版权资源攥在自己手中。
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原创歌曲征集活动、阿里音乐旗下在线音乐平台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等对原创音乐人的扶持计划,都展现了这样的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溯源产业链上游的计划,并非止于音乐作品版权,而是将音乐人本身视为一种版权资源,力图调动平台内部全链条的要素,对音乐人进行全面打造。
如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从专辑投资、线上推广、线下演出、音乐人指数体系、音乐人沙龙、音乐人周边、音乐人培训等方面全方位培育独立音乐人。
而阿里音乐的“寻光计划”则邀请用户与专业评审团队一同投票,获胜的音乐人可以获得制作专辑的机会。
随着阿里集团完成对大麦网的收购,阿里音乐也将搭建用户、艺人、平台三方联动的“线上+线下”音乐营销模式。
有分析认为,对于刚刚走出盗版阴影、努力寻找“独家版权模式”之外可能性的在线音乐来说,这些“孵化”计划其实是在尝试实现平台内部链条资源的全面互动,避免自身的“IP池”成为一味囤积版权而缺乏再激活手段的“死水”。
但是,各个平台的“IP池”之间是否能真正形成开放流通的格局,还需要观察。有业内人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此前国家版权局的约谈已经“初见成效”:“各平台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动音乐作品的转授,‘独家版权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泛娱乐生态共营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腾讯音乐首席执行官彭迦信曾提到他对在线音乐未来的一种畅想——打造“基于音乐延伸出来的泛娱乐”。
“唱片公司的艺人和我们在音乐领域合作后,我们也可以牵头让他们代言游戏、帮游戏创作歌曲、参与影视剧的拍摄等,用音乐为这些娱乐产品增值。”彭迦信说。
“泛娱乐”概念与“IP热”相伴相生——“泛娱乐”就是指以IP(或者说版权资源)为核心,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粉丝经济。
泛娱乐战略最终的指向,就是让版权资源在不同领域实现活化和增值。它最先从网络文学的版权开发开始,进而渗透在文化产业各领域,形成“多点开花”的泛娱乐版权开发格局。
可以看到,近年来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头部”内容,都成为了泛娱乐生态下版权共营的着力点。
例如,网络文学经历了“头部”内容的影视改编热潮后,动画改编也开始出现。如《择天记》《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都被改编为动画作品。
一个背景是,近年来中国动漫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根据泛娱乐大数据平台艺恩咨询在《中国动漫行业IP价值研究报告》中发布的相关数据,随着二次元的核心用户群体“90后”“00后”步入社会,二次元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以起点中文网的热门小说《全职高手》为例,其改编动画《全职高手》2017年4月7日在腾讯视频和哔哩哔哩播出。截至发稿前,在需要付费观看的前提下,《全职高手》在哔哩哔哩的总播放数达到8265.4万,在腾讯视频上累计播放也达10.2亿次。
另外,《全职高手》舞台剧也已在2018年1月开启全国巡演,同名电视剧也在拍摄中。
北京版权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岳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这就是存在于文化产业链条中的“马太效应”:“文化产业里越是‘头部’的内容,转化为其他形式后的价值越大,放大的效应也越大。”
企鹅影视动漫工作室总经理、腾讯视频动漫中心高级总监金文君曾在采访中坦言:“最惨的项目就是中小项目,比如‘千年老三’,在商业化价值、制作量级、明星量级等维度都是第三的那种,这种项目每次都很容易被刷下去。”
这是“IP价值泡沫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普通IP做不动了,没人敢要,拿在手上是在坑自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吴长青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号召力未达到“头部”水平的版权资源,并不适合通过泛娱乐战略进行盲目铺张的开发,而应该寻找精细化、有重点的运营路径。
通过新旧融合实现活化
泛娱乐生态共营下的版权资源活化,更多针对的是新兴的“网生内容”。实际上,在文化产业的传统板块中,大量的版权资源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在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李天田(脱不花)看来,当下文化产业新旧板块融合发展的趋势,为版权资源的活化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这在知识付费领域和出版业的版权合作中已经实现了。
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分析机构艾媒咨询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内容付费行业整体爆发后,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到2.92亿人。
“观其本质,知识付费依然是内容生产商与用户之间,输出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或服务换取酬劳的商业模式。”出版业观察者陈香认为,“这种模式在传统的出版行业、教育行业和咨询行业早已存在。图书产品作为成熟的知识产品,与知识付费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李天田表示,罗辑思维开发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App希望在未来三年内,通过图书转述付费产品,建立“中文世界里最大的知识转述版权库”。也就是说,知识付费平台可以将自身转化为版权内容服务平台,从而激活传统板块的版权资源。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产品,图书的生产流程已经十分成熟,这保障了内容质量。对于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围绕图书版权,可以开发优质的知识付费产品,也减轻了因生产周期短、更新频率高造成的内容生产负担。
目前,很多出版商正在积极转型为知识付费内容的生产商,并且成立了版权开发部门,寻找活化优质图书版权的路径。
在读客图书执行副总裁朱筱筱看来,出版业若成为版权开发的源头,“可以低成本、低风险孵化优质版权,而优质版权是优质电影、电视剧、网剧、游戏的基础”。
“哈利·波特系列”也正是在图书畅销后,通过影视和游戏改编进行了版权增值,以小说的世界观设定为蓝本,美国、日本还建立了“哈利·波特主题公园”。
实景娱乐路径需探索
围绕版权资源打造主题乐园、影视小镇,近来也成为不少影视公司和地产公司的梦想。不过,这种通过实景娱乐实现版权活化的路径还在探索中。
2017年12月22日,电影《妖猫传》上映,虽然口碑两极分化、票房体量也未见惊喜,但片中呈现出的长安盛景,却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赞赏。
而为《妖猫传》量身打造的襄阳唐城影视基地(以下简称“唐城”),却未能随着影片上映而收获相应的热度。
在大众点评的评价页面上,有一位评价者在2017年12月28日这样写道:“看了《妖猫传》才决定过来的,淡季的景区比较冷清,周边商户基本都在歇业中,游客稀稀落落。”
文化产业观察者尹航也在同一时期对唐城的客流量、体验内容和运营能力作了实地考察。
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唐城的操盘者缺乏对文旅地产的运营经验,而唐城本身又是在毫无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平地造城”,旅游资源较为单一,其版权开发的核心价值点尚不明确,基础设施也很薄弱。
近年来,多家影视公司巨头纷纷涉足实景娱乐领域,布局影视小镇、主题乐园等项目。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建成并经营良好的实景娱乐项目数目并不多。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自媒体“华谊兄弟研究院”,曾以“主题公园”“游乐园”“影视旅游”“影视城”等为关键词,提取了微博上消费者们在2017年下半年对主题公园旅游和影视实景旅游项目的看法。
围绕经典的影视版权资源,影视实景旅游项目本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但是“华谊兄弟研究院”在分析文章中表示,目前的影视旅游景点,还无法通过更深层、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以满足游客的内在需求,而这也造成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主要的关注点更多停留在“景点打卡”上,仅有约7%的游客“有充分沉浸体验”。
通过观察,“华谊兄弟研究院”发现,消费者对影视实景旅游还未形成主观旅游意愿。
原因在于,国内现有的影视旅游项目多为过往影视拍摄基地对外开放演变而成,缺乏围绕经典影视版权资源的重点开发,且地点都较为偏远,缺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这证明,我国当前的实景娱乐还需经典影视版权资源的文化内涵补充,从经典影视版权活化的角度调整实景娱乐的发展策略,改变景点附带产品形式单一、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有限的现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璇 李振/北京 广东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