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的融合,贯穿于杭州市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驻足钱塘江,坐拥西湖月;牵着运河走,枕倚西溪眠。
杭州的魅力,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让秀美与灵动在天地间延展;也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座东南名城的践行,使繁华与古韵在山水间交融。
这里曾有过一次次关于发展和保护的纠结,一场场关于管理与治理的对话,最终在快与慢、新与旧、大与小之中把握住了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拐点期”,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为“美丽中国先行区”探路。
“快”与“慢”的共存
在杭州余杭区,与章太炎故居一墙之隔的仓前古街,有12个800年历史“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被改建成了“种子仓”,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梦想小镇”。
从小镇成立至今不到3年,已集聚创业项目910余个和创业人才近8700人,创业企业进入梦想小镇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以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的最前沿最新潮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梦想小镇”里的皓石教育创始人宋扬说:“‘梦想小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给我们创造了拎包入驻的‘筑梦’‘圆梦’机会,这里有全国最浓厚的互联网创业氛围。”
同处余杭区的阿里巴巴总部和梦想小镇,彻夜通明的灯火、温热的咖啡、匆匆的步伐、极快的产品更新速度……演绎出代表着产业快速发展的节奏。而从梦想小镇驱车不过20分钟,就能到达余杭区的永安村,呈现的却是一番田园牧歌景象。
“永安村全村保有永久基本农田8342亩,保护率达96%~97%。”村党委书记张水宝说。永安村已然成为杭州城市西部的一道绿色屏障。
“慢”的坚守背后,则是余杭区对于耕地和环境保护的不懈投入。余杭2016年财政总收入超400亿元,位列浙江省县(市、区)第一。从2011年起这个区实施耕地保护有偿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补偿,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地力培育等,累计拨付补偿资金已达9796万元。
余杭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
在这里,经济发展飞速。杭州是全国第十个迈入“万亿俱乐部”城市,三产占比超过60%,信息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20%以上,拥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全球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这里,生活也可以很慢。山水相依,湖城合璧,随处可见大片绿意盎然的农田湿地,西湖、运河、玉皇山、富春江等符号化的地理样本,经过修复和保护,保持着天然纯粹的美。
“新”与“旧”的融合
在位于杭州拱墅区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波光粼粼,岸边桥西直街上是一排排整齐的白墙黑瓦建筑,里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书屋、咖啡吧、手工皮具店、老字号药房等。
沿着京杭大运河再往南走,便是集中连片的老厂房。这里每一块砖瓦都记录着曾有过的机器轰鸣,人流如潮以及货物往来时的喧嚣热闹。然而,随着时光的更迭,商业模式的变迁,它们也逐渐变成了城市中心一座座被遗忘的孤堡。
是拆除、废弃?还是创新、利用?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书记朱建明说,在杭州原先的工业重镇拱墅区,杭州丝绸联合厂锯齿状的老厂房变身为“丝联166”,长征化工厂旧址上建成“西岸国际艺术区”,陈旧的锅炉、锈迹斑斑的机器、灰色的工业管道,在这里与电脑、沙发、咖啡碰撞出了不一样的文创文化。
新与旧的融合,贯穿在杭州市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木森森,吴越国时期的梵天寺经幢历经千年沧桑,默默矗立在夕阳斜晖中。山坡两侧,白墙黑瓦的民居映着满山苍翠。这是上城区馒头山社区,地下深处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以前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的城中村。
借2017年G20杭州峰会的东风,当地政府拆违建,修道路,加建卫生设施,社区原来有一个人员结构混杂的群租集聚地,清理之后建设为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94岁老人李雅琴笑得合不拢嘴:“现在自己家门口又清爽又漂亮。”
以举办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杭州有序实施6大类605个项目,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让城市面貌呈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新形象。
“大”与“小”的统一
绿色杭州的建设,传承、修复不是一地一企一人的行为,不是摆放在沙盘里只供参观的“盆景”,而是处处皆有、人人能进的“风景”。
600多年前,在黄公望作《富春山居图》时,富春山水成为隐藏在画卷中江流沃土的点缀风景;而在富阳大兴造纸时,富春江的末端,曾一度沦为放逐污水奔腾而下的最后闸口。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10余年间,富阳先后实施6轮造纸行业整治,富阳境内大大小小的造纸厂,从鼎盛时期的460家,缩减到现在的125家。绿色杭州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注重每一位老百姓的获得感。在国家5A级风景区西溪湿地,过去是被围起来的,如今,和蒹葭苍苍的湿地美景相融合的是慢生活街区,随时可供市民和游客休憩,把生态美融在了生活美中。
“美不应该高高挂在墙上供人鼓掌,必须可触、可感、可分享,这种美才是最生动的美、活着的美。”西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韦隽说。
不光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且人人都是参与者,杭州这样的治理理念也促使着所有人加入其中。
杭州临安市为了保护古村落,提出“五不”:不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搬河石、不拆有历史价值房屋。清凉峰下百丈村是临安的暴雨中心,村外山边河畔层层叠叠的大石头长年起到缓冲山洪的作用,保护了村子安全。
“外地商人看中这些石头想出钱购买,统统被我们拒绝,给再多钱也不卖。”村民盛明其说。如今,这一景观每年吸引3万名国内游客。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沈锡权 商意盈 魏一骏/浙江杭州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