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2017稽查执法“账本”

  1月20日,证监会发布年度稽查执法“账本”。2017年,证监会针对资本市场各种乱象顽疾进行集中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

  全年,稽查部门受理各类违法违规有效线索625件,交易监控发现的异常线索占70%,全年新启动调查478起,立案调查312起。全年集中部署4个批次专项执法行动共54起典型案件,重点打击财务造假、爆炒次新股、利用高送转非法交易、私募乱象等市场典型违法行为。

  信息披露被滥用于非法牟利

  陈勇利(证券研究员)

  根据证监会披露,2017年启动违规披露案件立案调查64件,较去年增长33%,其中财务造假占40%,重大事项不披露占26%,这两类为违法的主要类型。公开信息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最重要的依据,利用信息披露牟利,是对市场秩序的严重扰乱。

  证监会近日公布慧球科技等7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的处罚决定书,对慧球科技处以240万元罚款。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鲜言曾因操纵“匹凸匹”股价案接到34.7亿元“史上最大罚单”,本次再被罚款420万元,并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慧球科技案是典型的利用信息披露操纵股价的案件。2009年9月,慧球科技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顾国平为实际控制人。2016年4月,鲜言控制的上海躬盛与顾国平达成股权转让意向。鲜言在不晚于2016年7月就成了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然而2016年8月29日公司披露的半年度报告仍称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鲜言控制慧球后不披露,就是为了混淆视听,因为其之前游走监控边缘的操纵行为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

  2016年7月21日始,瑞莱嘉誉持续买入慧球科技股份,3个月后持股10.98%,成为第一大股东。由于其未及时改组慧球科技董事会,公司仍由鲜言实际控制。感到危险的鲜言,在2017年年初炮制了1001项“奇葩议案”,内容如同狂人疯语。鲜言指使董秘将“奇葩议案”通过网站、股吧对社会公开,引发市场哗然。

  鲜言案例成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挑战法律底线、屡次实施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彻查严处的标杆案件。这类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造假环节不断延伸,涉及IPO、再融资、并购重组、持续披露等多个领域;二是造假手法不断翻新;三是并购重组违规披露折射脱实向虚倾向;四是信息披露异化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工具。

  “老鼠仓”案少了,漏洞在私募

  尤为之(证券研究员)

  2017年,证监会就“老鼠仓”事件立案13件,立案数量同比减少60%,违法高发蔓延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从涉案领域看,8起案件涉及私募从业人员,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自营等传统多发领域。而私募基金犯罪案件具有涉案金额巨大、资金运作环节违规多发以及资金募集环节违法手法多样等特点。

  从违法行为看,共同违法案件增多,由私下单独交易转变为共享信息、交换信息、合谋从事非法交易;有的“老鼠仓”与内幕交易、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相互交织。

  从违法性质看,个别从业人员在证监会严打背景下仍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在接受调查期间继续作案,性质十分恶劣。

  “老鼠仓”是指机构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或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2017年两起典型的“老鼠仓”事件引发投资者关注。一起是深圳市恒健远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总经理胡志平,利用管理产品的便利,了解交易信息后,用岳母的证券账户给私人谋利,交易了41只股票,获利538.66万元。

  另一起是北京喜马拉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刚,也是利用管理投资产品的工作便利,通过买卖相关的股票,给别人的个人账户谋利,从而提取业绩报酬。吴刚交易的股票有16只,获利达948.02万元。

  负责调查上述两起案件的福建证监局认为,两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五)项的规定,决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罚款。

  证券、基金从业人员,在职务行为中会获取投资信息,但是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属于违法行为。

  内幕交易案件中,并购重组仍是重灾区

  周方(证券研究员)

  2017年内幕交易平均案值超过3000万元,7%的案件涉案金额突破亿元,超过70%的内幕交易获利,最高收益4000余万元。

  从内幕信息看,并购重组仍是内幕交易重灾区,利用高送转、重大亏损等业绩类信息从事非法交易案件多发。

  从涉案主体看,法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直接交易占40%;内幕信息泄露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包括知情人子女就读学校校长、开办企业所在地党政干部等。

  从传递方式看,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客观上为内幕信息在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等多种熟人圈多层多级多向传递提供了便利,形成一批窝案串案。

  2014年4月中旬,华为原副总裁、时任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一男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某处获知华中数控重大资产重组的内幕信息,随即借用他人账户大量买入“华中数控”股票,并暗示其妹同期买入,两人合计获利700余万元,构成内幕交易。2017年1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判处李一男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700余万元。

  在不成熟的市场,投资者习惯于根据“内部消息”买卖股票,有些人甚至忽视股票交易基本常识学习,只跟消息下注。基本面、资金面对部分投资人而言都没有“消息面”重要。事实上,市场上消息纷繁复杂,难辨真假,普通投资人盲目听从小道消息,往往会遭受损失。

  对于接近核心圈的投资者而言,如果通过内幕消息购买股票,虽然可能高额获利,但很多情形下直接构成犯罪,对个人而言得不偿失。

  上述案件的宣判,警告“消息灵通人士”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警示市场参与者应摒弃“靠打探消息炒股”的恶习。

  互联网、自媒体成虚假信息编造、传播的新途径

  李娟丽(证券研究员)

  证监会发布信息指出,2017年新增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件调查7起,同比增长40%。这些案件的特征在于互联网和自媒体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违法手法和形式多样化以及行为目的复杂化。

  一则虚假消息带来的破坏力往往连消息发布者也难以事先评估。

  2016年6月上旬,鸡蛋期货主力合约JD1609价格持续上涨,一个名为“中国蛋品流通协会”的民间组织(未在民政部门注册)部分“会员”因持有该合约空单出现较大亏损。6月14日,该“协会”所谓“秘书长”曾某起草了《转交给大商所领导的一封信——中国蛋品流通协会联名上书》,捏造鸡蛋期货遭多头恶意炒作、“协会”力不从心、请求有关部门查处的虚假误导性信息,并夸大事实称“有鸡蛋养殖户因套期保值被逼借高利贷,即将家破人亡”。

  6月15日,曾某通过由其担任网络管理员的“中国蛋鸡信息网论坛”公开发布上述虚假信息,经门户网站转载后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当日,JD1609合约价格最大跌幅达4.1%。部分“协会会员”通过卖空该合约获利。

  案件发生后,经大连商品交易所排查,调查组锁定“协会”核心成员,历时一年多深入8个省13个地市的农村地区细致取证,最终让曾某等人受到法律严惩。

  2018年,证监会对于干扰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违法违规行为将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明辨信息来源,以官方公开信息为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