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琅琊观醉翁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滁州,琅琊,醉翁亭记
  • 发布时间:2018-02-28 15:48

  滁州与池州,我都曾到达。若干年后,那潺潺的水声、那绿绿幽幽的泉,竟都超越了这两个地方,突兀不凡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据朱熹说,有人曾买到这篇散文的初稿。其开端原是序列四方诸山,共数十字,后来修改,统统删去,只剩“环滁皆山也”五字。劈头而起,突兀不凡。

  但是,我身在滁州,却并没有意识到被山四周环绕,甚至久久的,我误以为琅琊山在池州。“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我眼前的景致正是如此,无一字多,无一字少。滁州与池州,我都曾到达。若干年后,那潺潺的水声、那绿绿幽幽的泉,超越了滁州与池州,突兀不凡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年,我四处外出,做地方发展的深度调查。许多调查选题都是热点,文章多被新媒体、各新闻门户网站头条转载。一时,我也成了报社里让办公室最为“烦恼”的人,经常有地方跟随着各种“公函”而至。如今,自然,当年调查的热点都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新热点里,甚至,我自己都要询问度娘后才会想起。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抵达琅琊山,登亭。在亭里,伴着山泉的清响,与宾客们对弈。酒醒后,挥笔成《醉翁亭记》,并请人刻于石上。

  《醉翁亭记》后,琅琊山的僧人们忙碌了。前往琅琊山观摩《醉翁亭记》的人越来越多,不仅要现场观摩,观摩完了还要带走拓本留个纪念。来要拓本的人太多了,结果寺庙里用来做拓包的毛毡都用光了,不得已,僧人们只好将自己床铺上的毛毡贡献出来制作拓包。更有甚者,有的商人看到《醉翁亭记》如此受欢迎,就随身带上文章的拓本,走一处“海关”,需要交税的时候,就给税官送一本《醉翁亭记》的拓本,这样就可以免税了。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欧阳修,韩愈之后的又一“古文运动”领袖,因为被谪而至滁州任太守。这是欧阳修第二次遭谪,这一次的心情却与之前大不同,真有了受挫感,以致自嘲“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有人说,韩愈的文章像澎湃的浪涛和滚滚的潮头。欧阳修的散文,则是潋滟的秋波和澄澈的春水,委婉清浅越发衬托出一种雍容的气度。在我看来,正如琅琊山那一汪绿泉,《醉翁亭记》无疑是欧阳修的标志名作。

  在滁州时,常有一些人慕名前来,请教其古文。除章生、王向、孙秀才、徐无党和徐无逸兄弟外,还有曾巩。曾巩在滁州拜访欧阳修的时候,再次推荐了王安石的作品,并最终被欧阳修选入其《文选》(被选入者,皆是其时人文俱佳者)。欧阳修,在醉翁亭近旁,修了一座醒心亭,邀请曾巩写一篇《醒心亭记》。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郊。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地势险峻。“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五年后,著名的音乐家、琴师沈遵,来到滁州琅琊山琅琊谷,倾听飞瀑的流淌、鸟儿的鸣唱,就在涧边席地而坐,谱琴曲一首,名曰《醉翁操》,又名《醉翁吟三叠》。再五年后,两人相遇,欧阳修填词《醉翁吟》,并作《赠沈博士歌》。三十年后,庐山一位道士,名曰崔闲,非常喜欢《醉翁操》,专门邀请苏轼为这首曲子填词……

  滁州,因有琅琊而名,因有“醉翁”而灵。

  文/丘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