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也可以说是后工业化时代,一个地方要保持它的特色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讲的文化,它的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群体,一群人,他们的生活生产、生存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或者提升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观念,一种他们共同的信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规范,包括法律这些。
所以文化的基础,就是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愈是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交流比较缺少,交通不便的社会里,文化的地方特色就愈是丰富多彩。为什么呢?因为必须要依靠自己所生存的这个环境里的自然条件,没有办法利用外界,人际交流也很少,当然特色就保存下来了。
风跟俗是不同的。“风”可以把它解释为时尚,时尚变化很快的。以前哪怕一个比较封闭的、保守的年代,笔者注意到学生怎么突然之间穿鞋子鞋带不系了,把舌头塞在里面。他说现在很流行,这叫时尚。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带子系起来了?他说现在系带子是时尚。这就是“风”。
那么“俗”呢?俗就已经形成了习惯,形成了习惯以后就比较稳定,所以往往一千里路的范围里面大家的俗都是一样的,而且俗往往就变成一个观念,变成行为的方式,所以它就比较稳定,时间一长这就成为“传统”。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今天的现代化、后工业化,包括互联网,又为人们自觉地保持某一种地方性的生活方式、信念、价值观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个是两个方面来看。
一个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的建筑。有的城市是某一个建筑,某一个艺术品,某一样东西,一般的城市特色通常都是这个。以前建的民居都一样,因为民居是满足需要,不是标志性建筑。那你跑到欧洲的城市看到都差不多,但是它的标志建筑是什么呢?往往是教堂、市政厅或者博物馆。所以如果一座城市要保持,从物质条件讲,一个是它的标志性建筑。
第二个是什么呢?街道网络。现在到意大利、西班牙或者到英国的小镇、小城去,走进去觉得古风尤存,其实有的建筑也变了,但是基本的街道网络还是保持下来了。那为什么到中国城市有的就没有呢?我们本来三条街,就把它盖成一个大广场,五条街把它变成一个八车道的大马路,那这个城市怎么保存?把一个城市基本的网络,原来城墙里面的那些小街小巷基本网络保持住了,哪怕旁边建筑更新了,那基本上这个城市还在。
但是光有物不行的,还要有人,那就是能够传承这个城市文化的人。它需要一些人。那么这些人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传,一个是承。有些文化的确今后传不下去了,因为对于人来讲,生命总是有限的,那么就要及时的记录下来,有条件的让他带徒弟,那他的记忆就传承下来了。
总而言之,从城市的物质方面,如果注意保存,还有从城市人的方面,把一些重要的文化传承人,把他们所传承的文化保存下来,那么这样这个城市地方的特色文化才能够得到延续,才能够得到弘扬,而今天我们有这个条件。但今天缺的是保存地方特色文化的自觉。
文/葛剑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