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老电话,博物馆
  • 发布时间:2018-03-27 14:37

  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

  电话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沟通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1887年,美国纽约城上空的电话线早已星罗密布,而19世纪80年代初,电话才刚刚传入中国。在当时被人称为德律风的电话,刚一出现,即令国人大为叹奇。如今几乎家家都有电话,人手一部手机,传递着信息,沟通着情感。在北京有一处博物馆,收藏了一百多年来各式各样的电话机,这些现代人们眼中的古董,在历史上却曾带来一次次变革,为人们开启了一段又一段的新生活。

  博物馆简介

  北京顺义有个汉石桥湿地公园,沿着公园河堤漫步,寻着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能看见路边一处尖顶木屋。大门上横悬着木匾:老电话博物馆。

  博物馆不大,约300平方米。进门后首先看到很多文创产品,益智类玩具占了大多数。由于展厅面积的限制,唯一的一个展厅目前只展出了200余件藏品,以“目”字型参观线路游览。环顾展厅,不难发现所有的展品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相近年代的展区又按照生产国家的不同进行细分,方便参观者全方位了解电话的发展进程。

  馆长车志红介绍说,这是家私人博物馆,但却是中国唯一一家以世界电话机发展为基础,全面反映世界电话一百多年发展的电话机专业博物馆。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电话机博物馆。他和副馆长张大放都曾是普通的“白领”一族,机缘巧合之下二人成为民间收藏家,又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并于2006年创建了这个博物馆。

  馆内的藏品从最早的发电机带动的磁石墙机电话到上世纪30年代手摇式电话,红军长征中能发电的军用话机,再到上世纪80年代牛仔裤兴起时的牛仔裤形象的电话,还有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家领导人专用的“红线一号”电话,琳琅满目。车馆长介绍说,展出的藏品仅占全部藏品的2%还不到,博物馆会根据节假日及相关庆祝活动,不断调整展品,每季度定期更换,即使反复来参观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手摇电话时代

  为什么要收藏老电话?如何找到这么多老式话机?车馆长说:“正所谓‘千里眼,顺风耳’,100多年前贝尔发明电话机,实现了人类期待已久的远距离沟通。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说,收藏电话机的意义相当深远,电话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替代的一部分,它和人的亲和力是其他收藏品不能及的。众多的收藏品都是历史和文化的承载,只有将它们背后的历史挖掘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喜爱、看懂。”

  如今电话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用品了。但100多年前,电话技术却像今天的航天技术一样,神秘而高端。

  展品中有一部美国芝加哥电器公司1945年出产的手摇式电话机,淮海战役时,粟裕调度千军万马的主要通讯工具就是这款电话机型。1959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使用的电话原机被移交至军事博物馆,并被评为一级藏品。岁月变迁,如今这款电话已经鲜有出现。

  车馆长介绍,粟裕用的这款手摇电话机是美国在1945年才生产出来的。而在1948年到1949年进行的淮海战役期间,就出现了这款电话,说明当时美国还是非常支持国民党蒋介石的部队,把最先进的设备都给了他们。但最终这些装备还是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缴获了。“当年有老照片为证,粟裕在战场上使用的那种老电话机就是这个样子的。”车馆长说,这种手摇电话只能是一对一通话,比如在前线和指挥部之间进行通话,不具有拨号自动选择功能。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电话的更新换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快,世界上新出产一种电话机至少要卖二三十年。再往前推到100多年前,拥有电话生产技术的国家只有五六个,比现在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还少,属于非常尖端的技术了。

  老北京第一个电话局

  说到电话发展的历史,车馆长滔滔不绝,他着重讲起了老北京电话发展的故事。

  1900年,八国联军攻到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第二年,一个叫璞尔生的丹麦商人趁乱擅自把自己在天津租界里经营的电话延伸到了北京,私自在城里和东交民巷架设电话线路,这就是北京最早出现的电话。

  其实早在璞尔生之前,也就是1899年11月19号,清政府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已经向光绪皇帝上了奏折,主张大清国应该独立开办电话业务。光绪皇帝回复,电话可归电报局兼办,并任命大清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兼任电话局总办。但是直到1904年1月2号,由清政府钦准的中国第一个官办电话局才最终诞生。当时安装了一台100门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老北京的电话局发展史就此开始。奇怪的是,这个大清官办的第一个电话局竟是租用清朝大学士翁同龢的8间马厩开通的。

  尽管光绪皇帝主张在北京开办电话业务,但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就是不准在皇宫里安装电话。慈禧不准在皇宫里安装电话,据说是因为“架杆立线”会影响皇家的风水。慈禧死后,她的灵柩需要移到清东陵的时候,北京电话局只好把东华门、北池子、东直门一带沿途的电线杆临时拆除了。

  1910年4月,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打破了“皇宫不得安装电话”的禁令,在紫禁城设立了6部专线电话,安装了一台10门小型电话交换机。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惟一的皇家电话局,电话主要连接紫禁城里的建福宫、储秀宫和长春宫等住所。

  聆听一百年前的声音

  车馆长介绍说,电话在一百年前不只是作为工具存在的,更是艺术品。比如展品中的埃菲尔铁塔电话,正是由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于1892年设计出来的,它的形状犹如穿着旗袍的中国美人,十分典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话的形态开始产生很大变化。如猫王形象的能唱歌的电话机,以及高跟鞋、足球、汽车、动物造型等各种样式的电话机,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当问到车馆长,这些电话是否还能用的时候,车馆长脸上露出了骄傲又自豪的表情。车馆长抓起了旁边一部让人不知算不算是电话的装置,然后转动上面的拨盘。不一会儿,随身的手机便响起了的铃声。车馆长说:“这是一百多年前的壁挂式电话,我们不仅进行外观修复,还保证它们可以正常使用。这个馆里的电话机不论多老,只要接上线就能拨打出去。”

  这也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所有的馆藏电话机都可以使用,电话机既能打通馆内所有的电话,也能与外界联系通话。很明显,这座老电话博物馆并不是单纯的古董陈列室,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

  藏品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除收藏电话外,还有五十多种与电话发展相关的藏品。比如有电话电报老地图,有历史上电话公司的股票,有普及发展电话的宣传画,有电话公司的徽章,有世界各地的老电话号簿与电话相关的邮票、明信片、首日封等物件。车馆长在介绍这些与电话有关的藏品时,讲起了副馆长张大放先生寻觅民国时期一幅电话广告画的故事。

  那是幅20世纪初,年历广告杰出代表人物郑曼陀先生所绘的广告画,张大放先生久觅无踪。因郑曼陀是杭州人,张大放多次去杭州和上海的古玩市场探寻这幅画,始终没有如愿。直到有个周末,张大放本想去潘家园,却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奔了报国寺。一进报国寺,张大放一眼就看见了那幅画,心中窃喜,拿起画来一问价格,800元不砍价,说也就是有点残,要不然低于2000元都免谈。张大放那天兜里只带了500元现金,又不想失去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大概是卖家看出张大放是真心喜欢,加上他软磨硬泡不肯撒手,卖家一狠心,500元就给了他了。拿到手后张大放兴冲冲地说,别说500元,就是给我一万块我也不会卖的。不管品相好坏,这也是绝版了。

  馆长对这些藏品如数家珍,他自豪地说:“现在给我一部电话机,通过观看外观和内部结构,基本上能判断出是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生产的,误差超不过10年。”

  梅兰芳的唱段

  车馆长说,收藏的过程有满足又有感叹,还有些许遗憾。2012年初的一天,偶然听到广播中的一则报道:已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天津利顺德饭店,因为有许多历史名人曾在此下榻,故开辟了诸多纪念室。其中一间,因京剧大师梅兰芳多次下榻,被命名为梅兰芳纪念室。纪念室的桌子上,放有一架老式电话机,到访者只要是拿起听筒,就能听到梅兰芳《贵妃醉酒》的演唱录音。

  听完这则消息,车馆长马不停蹄赶到该饭店。经过研究确认,这台老式电话机是1904年,在德国柏林研制成功后,传入中国的第一代录音电话机。

  车馆长无数次地与店方交涉转让,均未如愿,也成为他最大的遗憾。车馆长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尽管如此,我依然为利顺德的独特做法所折服。因为在此之前,从没有人这么做过。值得包括我馆在内的更多博物馆学习借鉴,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Tips

  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公园内

  开馆时间:周二到周日8:30-16:30

  票价:20元/人

  栏目主持/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