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时间,李光琼帮助了100多户白血病家庭
善于待人、宽于容人、乐于助人、严于律己——20岁那年,外公把李光琼叫到床前,伸出4个手指头,她念出这16个字后,老人就走了。如今,她也是耄耋之年了。“我一定会像外公一样,把这16个字践行至人生最后一刻。”
最美“包租婆”
成都市中心林荫街一座名为“南虹和苑”的老旧院落里,底层有一间面积仅40平方米的房子,那里先是李光琼与老伴的爱巢,后来成了白血病患者的“港湾”。
26年前,一名白血病患者的母亲找到中介,希望能在华西医院附近租一个便宜房子。中介告诉她:“跳伞塔街道有一个爱帮人的‘好婆婆’,你们可以去找她。”
患者叫小菲,当时刚读小学六年级,专门从雅安赶到成都治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她家无法承担更多的住宿开支。李光琼免去了她们的房租,还给了150元作为日常补贴。
小菲在李光琼家住了一年后,病情好转,但回去后又复发且不可逆转。医生建议抓几副中药缓解小菲的疼痛。李光琼心里也痛,拿出100元给这对母女当路费,又请来消防队员帮忙送到茶店子车站,“听说他们又给母女俩凑了几百元,还买了票送上车”。
不到一个月,李光琼接到小菲母亲的电话,声音里满是颤抖和悲伤,“她对我很感激,而我很难过,这是我收留的年幼孩子中唯一去世的一个。”
故事很快就传开了,更多病人找上门来。只要还住得下,李光琼来者不拒。最多时一天有十几家人搭伙。“有时我都找不到煮饭的地方,只有等他们吃完后再煮面。”
包括小菲母女在内,26年时间,李光琼帮助了100多户白血病家庭。本刊记者想问她要一个患者的联系方式,她说“没有”,“我的钥匙就放在门卫那,有人来了,自己拿去开门。”
成都武侯区南虹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强说,李光琼最出名的绰号便是“最美包租婆”。
16字“凑出”人生目标
李光琼生于1932年,四川达州大竹县人。“我8岁时,外公说,人生目标立于心,行走方能正其身。我给你两个星期,你想好用四句话16个字来表达。”
两周苦思冥想终于凑成了人生目标:“善于待人、宽于容人、乐于助人、严于律己。”
她后来才发现,这16个字,长辈们一直都在践行:外公是个教书匠,中过秀才,但村里的娃娃没人教,他又回来了;父亲做米生意能挣些钱,可每次卖米收到钱后,总会拿出一半分给种粮农民;母亲虽然没念过什么书,但相夫教子,丝毫不差。
在川东大山里当了20多年乡村教师后,李光琼1974年随夫来到成都,在原西城区乡农市街道任城管科科长。那时至今,她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慰问消防官兵。
李光琼回忆,与消防队结缘始于1982年的学雷锋日。原本要来街道办义务打扫卫生的消防队员,被她带去清理十多年没人管的犀角河。消防队员手脚并用,很多人的皮肤都被划破了,老百姓拿出好东西给他们吃,但他们什么都不要,说河道清理工作今后还会帮忙。
从那以后,李光琼的就足迹遍布成都各消防中队,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二娘”“编外司令”“警营好妈妈”。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八中队指导员胡杨说,赶上建军节、老兵退伍,李妈妈都会带着礼物来看望队员,他们也回赠牛奶和粮油等。
组建学生寒暑假服务队、给出狱青年送新被子、给贫困大学生捐款……1987年退休后,李光琼有更多时间做好事了。她说,宽于容人、善于待人、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做到这16个字,你就是一个纯粹的人、真实的人、快乐的人。
“飞”出自我
李光琼的收获并非全是“点赞”。有些邻居“声讨”她:“年纪这么大,拿退休金也该让自己好好过,何必把钱用在别人身上,自己过得穷酸?”
每月退休金5000元,这样的晚年生活质量不应太差。但是走进李光琼的“蜗居”,又确实让人觉得很“穷酸”:40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3个更窄的空间,外间给患者及家属租住,中间那间李光琼自己住,里间给照顾她起居的达州老乡住。
春节期间,患者及家属都回家了,床上凌乱地放着衣物和被褥,桌椅上堆满了各种杂物,地上放着便携式马桶,房间弥漫着呛人的潮气。
但是,老人全不在意,她很专注地介绍墙上的三幅字,每张都只写一个“飞”字:“我最爱这个字,看似笔画精简,一勾一画间却奥妙重重。”
对物质生活极简追求的背后,蕴含着老人强大的精神追求。李光琼说,来成都后,老伴去世19年了,女儿也没住在身边,算半个空巢老人了,但是她并不孤独。因为每个有良心的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只言片语,都可以温暖人的心灵。
那个叫小菲的患病小女孩,曾经用糖纸折了许多漂亮的小花,还给她写了明信片。“我因为工作忙而疏于打扫,房客都会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因为每年都要给消防官兵送1000双袜子,街面的商贩都认识李光琼,每年都提前给她备好袜子,“我去买毛衣,他说这几年你都买我的袜子,我就便宜点给你。”
人生的路走得越是遥远,就越怀念出发的地方。李光琼说,怀念出发,最好的方式就是付诸行动,她想把“善于待人、宽于容人、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这16个字刻于更多人心里,给更多人带来温暖。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叶含勇/四川成都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