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呐喊,你听到了吗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13 09:52

  真正的成长必然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任何形式上爱的匮乏或剥夺,都会给孩子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创伤。只要是正常的爱,给得再多也不会让孩子变坏。

  温柔的控制

  最近碰到一个6岁多的小女孩,她总是闷闷不乐,她的家庭氛围很好,父母恩爱,对孩子也极其上心,一有时间就陪孩子玩耍、阅读。可是孩子为什么会不开心呢?相处下来,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妈妈感觉孩子吃得少了,一直在旁边温柔劝说,让孩子再多吃一些;感觉孩子情绪低落,在一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专心陪你,你应该开心;孩子在路边捡到有些脏的小玩意,便温柔相告:有细菌,脏,快扔掉;尤其是孩子玩的时候,妈妈也要指点一番,让孩子选择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即便孩子喜欢其他游戏,可为了让妈妈开心,还是会违心地选择妈妈认为好的。

  她的父母感觉自己很爱孩子,给孩子自由,不打不骂,对孩子温柔以待,但孩子呢?她在家经常默不作声,独自发呆,因为她感觉不被父母理解,感受不到自由,感受到的只有不被信任。这种温柔的控制好像被很多父母所推崇,它不像暴力对孩子身心造成显而易见的伤害,不会让小孩子察觉到父母可怕、专制。

  孩子在父母的糖衣炮弹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要么反抗父母,要么唯唯诺诺,长期依赖父母。

  过度管控会带给孩子伤害

  无论父母对孩子有多柔情,如果心里不尊重孩子,老想着改造孩子,任何事情都要去指导孩子,没有把孩子放到平等地位,不管出于什么心态,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孩子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没有安全感。有多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睡觉晚了担心,玩电脑担心,穿衣吃饭都在担心,偏偏不担心自己过度的管控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很多父母总是严重低估孩子的能力,怕孩子做不好,不厌其烦地叮嘱,帮忙。孩子想要独立,想要自己做事情,父母又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来压制孩子……怕孩子没礼貌,便训练孩子要彬彬有礼,问候别人,殊不知能力是在一次次自己动手实践中提高的,道德也是在社会环境中慢慢习得的。如果想让孩子好,那么就少唠叨孩子,无条件地支持和信任孩子,同时自己做好道德榜样,孩子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自由是信任、尊重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空谈。温柔的控制是摧毁自由的一把剑,孩子把心思用在与父母对抗上,怎么能更好地自我成长呢?

  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就适合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它的好,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链接,亲子关系不好,一切都没有意义。

  在自由环境下成长,人生才丰盛

  尊重、信任孩子,摘下父母高高在上的面具,把自己放到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小事、细节做起,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决定,不去干涉孩子对事物的体验。

  体验即成长,孩子的认知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发展起来的。

  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爱他,支持他,陪伴他。孩子只是不成熟,在做一些不危险、不违背社会道德法律的事情上,父母无需干涉,只要做好孩子的善后工作即可。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对孩子进行说教,给他一个拥抱,这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而不是冷冰冰的大道理。

  我刚满4岁的女儿,在面对爸爸要求她听话时,反抗说:“我不听你的。”爸爸问:“那你听谁的?”她回答:“听我自己的,让我自己选择。”这是孩子的原话。

  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坚定无条件养育、爱和自由的信念,孩子就能拥有很好的自我。

  心理学家李雪在书籍《当我遇见一个人》里提到,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现在外在的、隐形的控制在不知不觉地吞噬着孩子的幸福快乐,希望父母们能意识到,只有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从内心真正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孩子才能在真正的爱和自由的环境下迎来丰盛的人生。

  ●高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