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教练必须对此负责,令人失望的告别很难让接受,我们需要时间走出来。事实上,过去一年我们状态很难让人满意,必须要采取一些重要的措施了。2004年欧洲杯我们曾碰到过同样情况,但从那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004年欧洲杯出局,德国足球开启了洗心革面的推到重来,从克林斯曼为标志的入主,德国足球从技术体系到训练体系,再到选材体系,都开始了颠覆性的改变,加上德国足球青训的厚积薄发,德国足球开启了真正的黄金十年。
勒夫说的必须采取一些重要的措施是什么?是暗指他的退出吗?下周,勒夫将在思考后作出决定。德国足协的官员则认为,德国足球必须经历巨大的改变,而最适合作出这个改变的,还是勒夫。最新的说法是,德国足协已全票通过勒夫留任。
对于勒夫的功过,总结还为时过早。倒是此次世界杯德国队留给我们的谜团和困惑实在太多。德国出局,众人所指首先是勒夫。在传统印象里,德国是大赛型球队。本届的热身赛前,德国5场热身不胜,最后时刻才2比1战胜弱旅沙特,问题显然早已暴露。
但勒夫执掌德国10年,对德国队比赛周期的预判和阶段性状态调整早已了如指掌。若说勒夫视而不见,压宝大赛开始带动状态,那显然完全忽视了德国队教练组的职业程度。对于4年一次的最重要的大赛,抱着对卫冕的终极目标,说勒夫和他的团队没有充分重视,甚至被说是昏庸无能,恐怕只是球迷意气之辞。
另一个直指德国队出局的尖锐问题是内部矛盾。5月份厄齐尔与土耳其总统合影带来争议是德国内部矛盾的放大。事实上,熟悉德国内情的媒体记者应该了解,德国队内部的小团体并不是秘密。
在球队中有很多小组,一个被称为“慕尼黑小组”,包括胡梅尔斯、诺伊尔、基米希、穆勒,还有此前效力拜仁的克罗斯。另一个小组是厄齐尔、赫迪拉、博阿滕、吕迪格以及德拉克斯勒组成的“bling bling”小组。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们时常戴着金链子,有个外向的生活方式。
而德国队素来有内部会议的传统,即便少了上届夺冠的精神领袖拉姆等人,也很难上演其他豪门场上主力心猿意马的宫心计样板戏。德国队自2006年来就再未在大赛阶段有过公开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既是德国传统所决定,也是德国队内部沟通机制所决定。所以强硬说本届三场小组赛皆因内部矛盾暴露而导致失败,实属牵强。
再一个槽点是意志涣散,无心恋战。从最后一场的场面上,的确找到这个苗头,但意志涣散无心恋战的说法,却不攻自破,还记得克罗斯对瑞典一战那记集勇气和才华的绝杀世界波吗?记得那之后所有球员忘情狂欢吗?记得德国教练席冲动到去挑衅瑞典教练席吗?德国球员,大多效力于豪门劲旅,屡建战功,天赋横溢。他们要刻意隐藏对胜利的渴望,对卫冕的渴望,而去刻意选择漫不经心的散步以及寄希望于某次灵光一闪的超常发挥?这是谜团!
还有论调指出德国打法看似先进,其实迷失于控球而落伍于时代。我们知道,德国足球的现代战术意识始于克林斯曼入主,当时德甲深受其益,打法百花齐放,克洛普、海因克斯都将自己的战术特点反哺于德国足球,德国足球打法一度引领风潮,将控球、快速反击、区域密集反抢和频繁跑动等完美融合于一体,使得技能控制全场,又让每一次断球都能形成极具威胁的进攻。
固然,瓜迪奥拉的战术思维被普遍认为给德国足球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如果说勒夫不能看到德国足球打法目前的弊端,一味沿袭经验主义,未免武断否定了勒夫10年来在攻势足球和平衡足球方面的工作,也同时否定了勒夫在2017年联合会杯夺冠上的创新尝试。
其实,种种疑问也是德国足球此次出局的问题所在,但我们暂时无法回答这些疑问。也许我们唯一可以达成主流共识的是,以拜仁为班底的穆勒、博阿滕的灵气褪去,赫迪拉、厄齐尔的老去,以及以格雷茨卡、德拉克斯勒等人在欧洲主流球队的非主流地位。假若说这次出局之旅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第一次世界杯之旅,第一次想好好战斗,打入一球助攻一球的罗伊斯。
就在德国队出局的第二天,新赛季也就是第56个赛季的德甲联赛的赛程出炉,8月24日德甲开战,也许拜仁为首的德国队队员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备战联赛的时间居然如此的悠长。
特派记者叶凌志发自喀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