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校园网:草坪上的梦想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无线,校园网,梦想,需求
  • 发布时间:2011-01-04 16:50
  无线大举进入校园

  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802.11n标准的正式颁布,使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并使无线网络的移动性和兼容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过去制约市场发展的产品价格也在逐渐下降。据市场调研报告称,目前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移动互联设备与智能手机,都开始内建Wi-Fi芯片,预计这个趋势未来将延续。另外,由于802.11n的强大功能和芯片价格的一路下滑,新推出的无线产品将陆续选用802.11n标准,这将使2010年802.11n出货量将超越802.11g,成为市场主流。

  在教育行业,尤其在高校中,学生和教师拥有大量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和具有Wi-Fi功能的手机。一方面,校园生活具有很鲜明的移动性特点,学生们除了在宿舍需要上网外,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户外,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移动上网的需求。同时,在高校中,由于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会议,对于校外参会代表们来说,也迫切需要能接入网络。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建设周期较长的建筑群体,很多校园内的建筑无法架设或不适于架设有线网络。同时,校园一般占地面积大,空旷场所较多,这也决定了有线网络有不少盲点。因此,毫无疑问,WLAN目前是满足教育行业尤其是高校网络接入最理想的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水平,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效率。据初步统计,目前,WLAN已经开始在各大高校广泛部署,截止到2009年年底,已有超过50%的“211/985”高校部署了无线校园网,仅H3C公司在全国高校部署WLAN的用户就超过200所,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

  校园网络建设是复旦大学迈向新世纪校园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无线网络部署使校园网得到了发展和充实。复旦大学信息办副主任闫华介绍说,复旦大学2002年开始启动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最初只是覆盖了学校的一些核心部门;2005年二期工程上马,在一期的基础上,针对热点校区,如教学楼、大型会议室、阅览室和草坪等进行覆盖;2007年三期工程开始建设,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和基于802.11g的设备,覆盖了邯郸路、枫林路、张江、江湾四个校区;2010年5月,按照学校“十一五”规划中的实现无线校园网90%的覆盖目标,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招标,从2004年开始就与复旦大学合作的H3C公司以突出的优势再次中标,并全部采用802.11n设备。目前,学校无线网达到2000个AP(无线接入点),这在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据闫华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枫林路校区的全覆盖,到今年年底,将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既定目标。

  武汉大学从1995年开始了校园网的建设,并在2002年就开始了对无线网的关注,还购买了思科的胖AP进行无线网的试验。不过由于经费紧张,无线校园网的建设迟迟没有开始。近两年,武汉大学启动了无线校园网的建设,目前全校已部署了基于802.11n技术的400个AP,可覆盖所有的教室、部分室外区域和公共会议室,但这还远远不够,只是部分地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武汉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石岗说,在学校的“九五”规划中,曾制定了这样的目标: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能上网,原来这是梦想,现在这已经有望实现了。

  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无线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各高校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无线规划、部署、安全、管理、维护、优化等。在这些问题中,最令各高校头疼的问题主要有:WLAN设备和校园网中的现有有线设备不能统一管理,维护工作量巨大;扩展性差,虽能够承载IPv6业务,但无法像IPv4用户一样进行认证和管理;受限于无线控制器性能,只能进行本地转发,但本地转发模式下安全策略部署困难;无线网络不能和有线网络提供统一的计费策略;作为无线网络的核心,无线控制器出现故障后网络恢复周期长;学生宿舍、图书馆等用户密集的区域使用效果差,甚至网络不可用。

  在采访中,高校IT主管们说的最多的还是应用软件的转换问题。随着各高校WLAN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笔记本电脑已经不是学生在校园里上网的惟一终端设备,像智能手机、PDA等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学校校园网上的内容资源还都是基于PC机的,无法使用其他上网设备。石岗说,终端设备的多样化迫切需要校园网内容资源也有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也许是未来“十二五”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使校园网的建设更加以人为本。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万仲保介绍说,华东交通大学在2004年开始与H3C合作建立了无线网实验室,并与江西财大两校互通,目前无线网主要用于节能校园监控中有线网覆盖不到的地方。万仲保认为,无线网真正的应用在于带有Wi-Fi的智能终端,而不是笔记本电脑,所以开发或转换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软件,如课件和校园网上的应用,是当务之急。

  嘉兴学院在构建无线校园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目前高校在无线网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校与运营商的关系问题。嘉兴学院目前已经实现了校园的无线网全覆盖,部署AP近2000个,其中有1/3采用802.11n,主要部署在学生宿舍和图书馆等区域,其余均采用802.11b/g,所有设备均采用H3C公司的产品。嘉兴学院前网络中心主任张维康介绍说,他们关注无线网很长时间了,但由于资金问题、应用问题和用户群问题而迟迟没有启动,最终学院与运营商达成了协议,采用了无线校园网由运营商投资、学院建设的模式,网络归学院所有,无线网络的资产属于运营商,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网的建设,而学院2.5万名学生也成为了运营商潜在的用户。张维康认为,在学院与运营商的这场博弈中,最终的结果是双赢,这对于建设无线网资金不足的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不过,在采访中,张维康一再强调,在无线网的建设中,最后一公里必须掌握在学校自己手里(无论是无线网还是有线网都是大学的基础设施,与学校中的实验室一样),以避免将来学校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发展过程中受制于人。石岗也认为,在如何看待运营商进校园的问题上,学校要自己掌握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意识到自己“主权”的重要性,要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无线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是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石岗认为,在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中,对于安全问题,一是很重要,二是有代价,因为过度的安全措施会给使用带来不方便,也会使性能下降,并增加管理工作量,他认为,安全措施“够用、适用就好”。

  在大学校园里每天都会接待许多访客,尤其是举办国内、国际会议时,更是会有大量访客需要利用WLAN解决上网问题,而这时安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对此,复旦大学采取了多种机制来保证安全性,包括由负责接待访客的复旦正式员工做担保,进行账号申请,即申请即开通,并有时间段限制,做到可控可追踪;另外,在举办大型会议时,参会代表注册时使用的Email账号就是无线网的账号,即刻开通,非常方便。据了解,目前,上海高校正在建设“高校无线通”,实现各高校师生账户跨校认证接入无线网络,“高校无线通”是上海教育城域网提供的上海高校无线网络跨校认证平台,目前已有多所学校完成了部署。

  目前在高校中,基本都已经建成了有线校园网,因此,在部署无线网的过程中,实现有线、无线的统一管理,这是许多高校IT主管的经验之谈。H3C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参与IETF联盟WLAN标准制定的厂商,紧跟WLAN的最新发展,并在国内率先推出802.11n技术。在与国内200多所高校合作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H3C教育解决方案部经理周延认为,校园网建设必须实现无线、有线网络的一体化管理,才能使校园网具有更好的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H3C提供了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解决方案,可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以及一体化的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部署,可大大减少维护管理的工作量。

  观点:

  复旦大学信息办副主任闫华:无线网在校园里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那些已经解决了用户接入瓶颈问题的学校,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应用问题。

  武汉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石岗:学校要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意识到自己“主权”的重要性,要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万仲保:无线网真正的应用在于带有Wi-Fi的智能终端,而不是笔记本电脑,所以开发或转换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软件是当务之急。

  嘉兴学院前网络中心主任张维康:最后一公里必须掌握在学校自己手里(无论是无线网还是有线网都是大学的基础设施,与学校中的实验室一样),以避免将来学校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发展过程中受制于人。

  链 接

  i-Stanford的启示

  2009年,复旦大学信息办副主任闫华一行人去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考察学习。刚进入斯坦福校园,同行的人手中的iPhone手机就自动进入了WLAN,手机上出现了斯坦福大学的标志。原来这是斯坦福大学已经启动的i-Stanford项目。他们点击进入后,手机上出现了8项WLAN应用,其中有一项是校园导航,它导引你如何到达你要去的地方。当他们路过某个教学楼时,在手机上点击后屏幕上显示出这个教学楼里当时正在进行的课程,而具体点击某个教室后,屏幕上即刻显示出该教室正在上的课程和讲课的教授,再点击这位教授,又继续显示出该教授的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以及目前所带的学生。闫华介绍说,i-Stanford的其他几项WLAN应用包括:Stanford TV,可以在手机上看斯坦福大学的电视节目;实时的讲座信息,即当时哪些教室有哪些教授正在做讲座;球赛播报,附近的篮球和橄榄球场比赛的分数;视频教室,视频教室正在上的课程(如果是可以对外公开的),甚至可以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等等。

  闫华说,无线网在校园里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i-Stanford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那些已经解决了用户接入瓶颈问题的学校,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应用问题。

  目前,复旦大学正在启动“i-复旦”计划,就是要开发针对校园无线网的应用。对于高校来说,如果开发出合适的应用,无线网的建设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的确,正像闫华所说,随着智能手机、iPad、iTouch等的出现,终端呈现出多样性,对WLAN的支持也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而高校又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其追求时尚、前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WLAN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将促使高校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快速跟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