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渐近

  在2018年6月27~29日于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0家行业知名企业,展出了包括物联网、可穿戴技术、互联城市、虚拟现实及无人操控等即将在5G时代影响人们生活的新技术,令外界颇为惊叹。

  而两周前的6月13日,主要的国际通信标准制定组织3GPP,刚刚批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方案。这标志着首个真正意义上的5G全球标准正式出炉,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这一切都预示着,5G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5G是5th-Generation的缩写,也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和4G相比,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延时更短。一个形象的比喻是,3G相当于四车道,4G相当于四十车道,而5G则是四百车道。

  当然,5G在凭借升级版的技术特性满足人与人之间日益增加的通信、娱乐需求外,还将提高网络的智能化水平,给物注入一定的感知反应能力,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能够相互“对话”,带领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

  外界普遍认为,从2G到4G只是一种渐进式创新,网络架构本身并无太大变化,只是网速在逐渐变快,而5G要面向各种新的服务,提供不连续的、崭新的能力,因此被看作是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创新。

  这种彻底式创新可以简单理解为,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在5G时代,网络服务不再“一视同仁”,运营商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网络运行速率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5G毫无疑问将会在未来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高通2017年发布的《5G经济研究报告》预测,2020~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因此,全球各国早就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布局5G,中国也不例外。

  早在2013年2月,中国5G推进组便成立了;3年后的2016年1月,中国宣布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实验,并给5G的实验、商用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此后,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国内公司均开始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在5G上的努力也最终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由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编码方案;而截至2017年初,全球1450项5G网络重要专利中,10%为中国人所有。

  在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后,中国的5G建设如今已开始逐步落地。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已陆续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及业务与应用示范。

  一大批行业应用也初露真容。可以试想一下,在未来的5G时代,无人驾驶将会成为现实,汽车不但能根据路况寻找最优行车路线,还能实时躲避障碍物、礼让行人。

  远程医疗也不再是简单的视频问诊,而是能实现远程手术;工厂里的机器人将成为工人的“助手”,巡视工厂、参与维修,等等。换句话说,5G将会完全颠覆你的生活。

  尽管这些都还未变成现实,但时间已不会太久。按照运营商们公布的计划,2019年5G就会实现部分商用,2020年将正式商用。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5G网络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产业链的其他企业都极具挑战性,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毫无疑问,5G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既要避免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应把5G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迎难而上,实现自我突破。

  文/张瑜 王元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