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再生——以空间弹性为设计导向的探索

引言

空间作为建筑构成的基本单元,最初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认识,而墙体等围护结构形成的秩序、样式才是设计所关注的重点。直至 19 世纪德国建筑师戈特弗里德 • 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的首次提出,建筑界才正式引入“空间”的概念。经过不断地探索发展,建筑空间本身结合了人的物质使用需求和精神属性,迄今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建筑空间理论。空间弹性包含了“空间”与“弹性”两个概念,从词义理解是建立在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上,表现为围合边界的可变性与适应性。然而,空间的另一方面理解来源于人,正如赫曼 • 赫茨伯格表述的那样“对物理学家而言,空间就是指物体或现象存在的范围,或更应说是移动。在它之外,即在人们留心的范围之外,那便是空白” [1] 。建筑设计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它来源于空间使用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而空间弹性给予建筑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理解空间弹性就需从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两方面整体考虑。

1 空间中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空间最初的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庇护的场所,以坚固的围合边界抵御外界危害。但随着人类发展进步,空间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在满足庇护的同时开始寻求使用空间的精神需要满足,也就由遮蔽的空间过渡为真正意义的建筑空间,空间的功能因此变得复杂多样。建筑正是这样逐渐发展变化而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是物质及精神的空间需求。

处于空间中的我们需要不断接受外界刺激来感知世界,一旦被限制或剥夺了感受,那么空间就会变得令人不安、烦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人置于完全封闭的空间中,试验人员全身穿着柔软的衣物以隔绝皮肤的触感,在几乎无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观察他们脑部的反映活动。实验发现,当我们无法感知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大脑便会产生幻想以弥补外界刺激的不足,短时间内大量的幻想诱导形成幻觉及负面情绪,虽然整个实验过程很短,但试验者却感受到了相当漫长的精神煎熬。相反,我们在受到过多的外界刺激时,例如持续强烈的光照及噪声,也同样不能忍受,并产生出逃离这一空间的想法。

因此,建筑空间应能够主动地、可变化地适应我们的需求,通过接受有益且适量的外界刺激来获得更为舒适的空间感受。利用空间弹性的设计方式,提高空间可变的能力,依据不同的需求和合适的刺激而进行动态的调节,提高建筑空间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表达。

2 空间弹性的物质界限——空间边界

空间,通过围合的方式界定出范围,边界的相对位置控制着空间的大小,空间与边界息息相关。三维的空间方位概念在建筑模型中是以屋顶、地板、墙壁构成,如同封闭的盒子,外表有着清晰明确的形态,但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内部感受却是阴暗、死亡的。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边界是相当模糊的,我们对建筑空间边界进行弱化,通过开门窗洞的形式打破完全封闭的边界,从而获得与世界之间的交集感。这种模糊的边界赋予了空间弹性,给建筑设计带来更多探索可能。

2.1 尺度、距离及形状

我们生活的世界空间存在各种形式的空间尺度,从粒子到宇宙间无不有空间的存在,它们之间看似独立,然而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范围。在我们认知的空间尺度中,空间的大小来源于我们从身体的尺度中获取的信息,也就有了相对的参照标准。说明我们并不擅长于对空间大小的绝对感知,例如,我们在形容微米级的大小时,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印象,通常是以人的头发丝作为比较。同样的,在宇宙中,我们无法形容出木星的大小,而是通过说明它是地球的多少倍才能得出相对的体量感受。距离也是如此,在比较和移动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对于空间距离的认知,同时也获得了空间边界和形状的初步印象。我们感受的建筑尺寸、距离、形状之间形成对于世界及空间的系统认识。

2.2 外部与内部空间的再融合

建筑的四壁、屋顶、地板构建起一种空间特性,边界承担着交换和媒介的作用,隔断且连接着不同的使用需求,划分出内部与外部空间。但是,随着建筑空间的分化、解放与扩张空间边界正渐渐消逝,建筑也将获得了开放。一般来说,边界都是活跃的;城市之间,建筑之间的边界并非绝对清晰——仅仅是人为的界定——甚至是相融合的。在潮水涨落之时,在四季变化中,在门窗的闭合之间,空间边界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这种不确定性抑或是模糊性才是空间本原的、真实的存在。空间并不能被人为地界定,建筑的设计亦复如是,那些从建筑延伸到室外的挑台、连廊及底层架空模糊了建筑的形体和室外空间的界限。而绝对封闭的边界是设计者给自己带上的枷锁,在限制空间思考的时候,也限制了使用者对于空间的真实需求。

3 空间弹性的精神扩展——空间运动

人类,空间最直接的感受者,通过精神的感知认识和体会空间;我们有着复杂的心灵,通过情感赋予对空间的认识。“这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他们说,“那是我曾经工作的大楼”。空间参与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我们以感官和心理机制去理解空间。在人身体行动和精神意识的需求中,空间融合了时间的记忆得以产生新的富有变化的扩展。正如阿尔多 •范 • 艾克所表述的,“空间在人的概念中就是场所,而时间在人的概念中就是场合。”

3.1 空间与知觉体验

周围环境本身是固定的,人类经由运动感觉和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来了解他们所处的空间,表达不同的场所感受,例如山间溪流旁竹木的小屋与城市中高耸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徐守珩就将知觉体验描述为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原初动力和根本方式。运动与视觉在其中表现为一种主动选择的状态,我们通过身体移动及眼睛去探索空间,并在脑海中形成了空间最基本的印象,当空间的绝对边界阻碍了运动和视线,或更确切地说行动或视距受到限制时,也就失去了对空间探索的兴趣。另一种感受是触觉,它可以是主动的触摸感知物质的柔软与坚硬,也可能是被动的感知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相比视觉而言,触觉的感受更真实。帕拉斯玛说,“眼睛是一种距离和分离的器官,而触摸则是接近、亲密和喜爱的感觉。”最后是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它们大多是被动接受的,场所中固有的声音与气味,会在头脑中形成对空间记忆。感官的认识放大了空间实体,使空间具有了多样性的精神感受,我们通过身体的感知重塑了建筑空间。

3.2 空间的时间性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以现在为界,“过去”所处的空间与时间形成对应,空间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身体记忆,而空间本身也随时间变化,我们感受到的这种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正是空间融合了时间的表现。如可以将时间与空间作为整体考虑设计,那么空间将会呈现一种动态感。当我们身体静止时,打开门窗,通过空气的流动、光与影的变换来感受时间的流动,空间随时间的需要而不断改变,这种动态的表现依靠空间弹性营造出一种有机的、交织的、延绵的空间体验。当设计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空间的使用状况是一种不确定的关系,带有单向对“将来”预言的性质,据此产生了如布莱恩 • 劳森提出的三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延迟、丢弃式设计和无委托设计。延迟滞后于时间,丢失式只为现在而设计,而无委托的设计是一种真正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方式,也是空间弹性的设计方式。时间作为第四维的存在影响着设计师对空间的探求,它带给人对空间的另一种理解和感受。

4 从物质空间到精神空间

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激发了我们对精神空间的追求,产生了对于空间的重新思考,设计师也将建筑设计与融入人的情感和意识体验。赫茨伯格说,“我们经历的空间必然从一种原始感觉产生而来,它是一种在基本现实上构想尺度的能力,是一种高于抽象概念的对真实世界的反应。”从物质空间的认识到精神空间构建,我们依靠原始感觉创造并再生空间的概念,正是这一头脑中转变的过程给予了建筑师导向新世界的钥匙。空间的塑造从每个人儿时起就建立了对物质空间的感知,随年龄的成长逐渐拓展了我们的精神意识,对于空间的认识也经历了时间的变化。空间弹性就是为满足精神空间需求,在不可预测条件下保持空间适应能力的最大化,并最终服务于空间使用者——人。人本身就意味着一个空间,一个由物质及精神的空间个体。人与空间之间形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对空间的理解是一种包含关系。正如我们无法将自己的形象与空间情景相分离一样,我们的身体记忆也不能脱离空间。空间弹性模糊了这种包含的边界,空间也因此变得开放和具有活力。

结语

人以物质认识了空间,空间影响着人的精神,空间的概念从产生起就注定将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在模糊了物质的边界和拓展精神意识空间的过程中,通过我们身体与空间的有机统一,既创造新的精神空间形态,也使过去物质的空间获得了再生。空间弹性融合了我们的精神感受,使得我们能随需求而自由地获取外界的刺激。在包含了模糊动态的边界、扩张的感官体验和时间意识的空间中,给予人内在的精神感受,并在容纳和扩展之间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创造并再生出新的空间活力,它开启了一扇思想与空间融合的大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