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建筑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上海,建筑
  • 发布时间:2018-09-28 15:05

  作者用积累的大量素材梳理出了一个此时此地的上海。

  建筑是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的呈现,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建筑已经积累出套路,这也是当下东西方建筑学的共同困境,陷入装饰主义的空洞之中似乎也是难免。冯琼、刘津瑞编著的《上海新建筑》记录和讨论2013~2018年上海市快速城市化之后的第一个缓冲期,从郊区新城到历史老城区,有本土也有国外的建筑师,作者用积累的大量素材梳理出了一个此时此地的上海。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住宅市场创造了大量的设计工作,但重复性高且对创新要求低,被建筑师们戏称为“产值”。所处都是国外地名,要么就是“御”“府”等旧字眼来彰显根本没有的尊贵。吊诡的是,名字风格迥异多变,建筑却恪守着南北朝向、行列布局的教科书模板。居住建筑是背景建筑,却已经改变了我们感知和观看城市的体验。

  在空中鸟瞰上海,高密度蔓延的城市呈现出一种均质的状态,少数地标建筑混杂,城市面目含混不清。居住建筑形成了中国城市的景观风貌,也被视为千城一面的重要元凶。

  传统建筑学主要为权贵阶层服务,直到1876年诺曼肖设计的位于贝德福德公园郊区的中产阶级住宅。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冲突引发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罗伯特欧文和傅里叶的启蒙运动把理性主义和平等自由思想普及开来——这是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泉。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序言中写道:“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

  青浦、嘉定的建筑集群实践在上海新世纪以来的造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在当代中国的建筑版图和专业话语圈中,它们已经具有许多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重要性。青浦嘉定集群实践开始于21世纪初,有青浦新城建设管理中心、青浦区涵璧湾花园等来自国际知名建筑师的作品,也有嘉定新城幼儿园、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等来自相对年轻的明星建筑师的作品。青浦区和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部,是中国文化里最典型的江南地区。两个新城分别位于历史地理学上所讲的高乡和低乡。建筑师们把自己对江南的理解投射到建筑中,在完全不同的肌理、材质和表达中诠释着不同却又相同的江南。

  2001年,上海建设郊区化“一城九镇”的目标被提出后,青浦区被定位为“新江南水乡”,嘉定则被定位为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大舍建筑事务所的青浦夏雨幼儿园设计将马蒂斯《静物与橙》的形式和江南园林空间融合,内向、消解模糊边界、封闭和开敞对等,必不可少的围墙和分散的个体建筑维持了“江南”特性。山水秀建筑事务所的朱家角人文艺术馆,通过叙事性的建筑组织、景观园林手法、呈现和隐匿,营造的空间体验,隐藏在朱家角胜利街街委会和老年日托站设计中,山水秀建筑事务所放弃了现代主义手法,参照姚承祖的《营造法原》并放弃了非功能性的装饰构件,来凸显建筑的公共属性。阿科米星的嘉定文化信息产业园二期建筑,用悬挂庭院来解放地面空间,材料上钢结构和双层金属网在营造朦胧感的光影和意境的同时,满足了施工和造价控制的要求。

  但青浦、嘉定的集群建筑实践有新奇淡定的开头,结尾却略显沧桑无奈。在21世纪初的“一城九镇”中,“一城”是英国小城松江、“九镇”是意大利小镇浦江、西班牙小镇奉城、加拿大小镇枫泾、德国小镇安亭、美国小镇陈家镇、荷兰小镇高桥、北欧小镇罗店、欧美小镇周浦,而朱家角是其中唯一一个江南水乡风格的小镇,这无意中创造了青浦嘉定集群实践中文化退守的可能性。然而建筑设计上的坚持却无法消解城市空间中的场所缺失,再造的江南文化无法如江南水乡那样热闹而富有生气。

  城市多样性的基础是人的多样性,人的多样性优先于形态的多样性,这也就可以解释在如此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中,仍然可以形成具有差异性的城市文化。在西方学者痛斥欧洲城市虚伪的同时,他们惊奇于中国城市“地狱般的繁荣”。当下城市的多样性来自于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空前流动性。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每年都在补充新鲜的劳动力,这些新增的年轻人口能够不断丰富和提升城市的活力。但是随着全国范围的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整体城市化速度的显著放缓,我们不得不正视城市的多样性危机,而之前看似温和的“形态的单一性”也会转而伤害“文化的多样性”。如果我们任由老公房社区衰退,高档封闭式社区扩张,阶层缺失了社会流动性后,这种严重不均衡的增长势必会加剧社会隔离,未来贫困人口聚居的老式高层公寓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式城市贫民窟的雏形。

  文/理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