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低年级,数学,兴趣
  • 发布时间:2019-01-16 16:05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目标,教师就必须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游戏教学法、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12-000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目标,教师就必须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大的动机成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级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游戏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保持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都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集中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向40分钟要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环节让学生边玩边学。下面我从三个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

  案例1: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准备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等积木,然后把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同样多的积木,让学生们玩“搭积木”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搭得高、搭得漂亮,这样学生能边玩边直观认识到立体图形,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案例2: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先准备许多不同图形的卡片,让学生玩“拼图”游戏,随意摆出两组图片,学生会发现有“同样多、多、少”三种情况。

  案例3: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教师准备一些小木棒,请学生们猜猜有多少根。数出10根小木棒,十个一是十,一捆就是代表10。然后让学生们玩“摆小木棒”游戏,学生任意摆出十几,接着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最后提问:“再添几根有几个十几个一,或者说出有几个十是几根。”

  在游戏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游戏活动,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以上的游戏教学法,从案例1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放下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通过游戏活动自觉地进入到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并运用获得的知识来解答游戏中的问题,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奥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案例2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游戏中去感悟这三种情况,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大小。案例3,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有了边想、边说、边做的过程,就能让学生学得主动投入,兴趣盎然。这样设计学生通过自己的小手就能轻松自然地在游戏中获取数学新知。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认识10以内数”这一内容,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学校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了1滴水、1本书、1张桌子、1扇窗、1只小鸟、1个小朋友、1群小朋友、1棵树、一排树……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个小朋友以上是一群小朋友?几棵树是一排树?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个小朋友),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群小朋友);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棵树),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滴水)。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安排进行一节数学实践课:教师创设去超市买东西,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让同学们用20元去买。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效果。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数学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呈现方式能够带给小学生极强的吸引力,让数学知识更加多彩。例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五指歌》的视频动画,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歌中进一步巩固了对1-5的认识。这时教师引出了今天的新内容6和7。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需要靠教师积极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法,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陆妹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