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研究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19-01-16 16:30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除了要对教材知识展开教学以外,还需要积极探究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活动,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拉近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联,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当中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本文将重点就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关键字】高中语文;生活化;特点;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12-0017-01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著名的观点:“生活即教育”,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的核心观点。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教育要从生活中获得。就目前高中的教学来说,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老师、家长会不自觉地引向知识的获得,即以教材、分数为重点,即使新课标的实施背景下,语文的生活化仍然是个难题,而通过课本所接触和学习的语文知识显得生硬、枯燥、单调、机械,使得语文这门本来生动形象的学科变得没有那么有趣了。发现语文的有趣需要进行有益的尝试是试着让语文生活化,语文生活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中语文生活化的特点

  (一)关爱与尊重生命。高中阶段处于个人发展的青春期阶段,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从生命视角来看,语文所包含的听、说、读、写等都具有鲜活的生命,高中语文教学理应尊重生命,歌颂生命。就目前我国教育目的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实施以及评价来看,都渗透着对人性的关爱。而语文的生活化正是对关爱生命的最好诠释。语文生活化主张尊重生命的独特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与个人及学科的快乐。

  (二)开放性。语文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在实施语文生活化的的同时,要从大的人文环境与教学方面的创新上下功夫。人文环境是对于自然环境而言的,在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当中,人文环境非常重要,在相对宽松的对话空间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哲学家马丁˙布伯说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之话语”,这是一种平等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教师在语文生活化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赞赏、鼓励、合作,使学生能够拥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愉悦心情来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

  (三)体验性。语文生活化的宗旨是与生活靠拢,即将所学的内容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一些很难与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常常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而表现出来。故高中语文生活化所追求的是知识内容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去学习更能通过具体的感知、直觉来体验。这样所学的内容就有了生命,个人对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加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学来的知识才牢固,进一步讲,可以活学活用。

  二、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现代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将来的升学考试,还需要实践去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最后能达到活学活用。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多个视角,如心理、情感、人生观与世界观等去认识世界,在给与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关注生活热点,增强学科的前沿性。生活化的高中语文教学倾向能了解许多生活中的热点,而这些热点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时就能积累大量素材。如现今流行的广告语,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广告台词,可以培养学生增加对词语的敏感。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太多的生活方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来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来拓展语文的广度和深度。

  三、促进高中语文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导语生活化的引入,增加趣味性。一堂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提起学生兴趣的敲门砖。导语运用好的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提起来,继而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课堂的教学也会取得好的效果。而在导语中加入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元素可以迅速使学生获得亲切感,对后续的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习。语文小到一个具体的词大到一篇小说,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都能使学生在看到内容时,激发出相应的人文情感与关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情境从中感受到的一切体验,选择真善美的东西,摒弃假恶丑的东西,以实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三)动手操作性的作业,从生活中找素材。在作业的布置环节,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带有实践性性质的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这就是所谓的学中做、做中学的启示。学生在应用语文知识及语文学习所积累的情感体验分析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又可以借助实践,印证及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实现知识学习及知识应用的良性循环

  (四)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语文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活的思想,应该给予每一篇课文生命。语文课堂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化,语言是组成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而语言是生活中焦急和社会往来的必要方式。语文教学目标除了着眼于实际运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受到优秀传统文学的熏陶,拥有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想真正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回归生活化,那么老师就要从教育理念上开始解放,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把文章和课文读出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化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是分不开的,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求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多种教育资源有效组织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活动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熊芳.感悟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2012,(3):54-55. .

  赵洪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