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计算得当的前提下,才能发散思维研究命题的真理。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阶段,常在数学计算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一味的批评指正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对于学生错误的扭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计算误区,掌握计算的规律与技巧,为后续教学的深化开展做好前期铺垫。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计算错误;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12-0014-01
引言: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思维较强的特性,对于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难免感到力不从心,教师应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角色,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索问题,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养成计算与检验的良好习惯。
一、会错题意的纠正方法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浅层面,对待枯燥的小数计算题,缺乏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在脱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容易走神、对问题摸不着头脑,长此以往,产生对数学的逆反心理,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应试教育的波及下,教师对于学生的书写习惯等细节不重视,导致学生越发字迹潦草,在不经意间抄错或看错数字,马虎的开展运算,难以在后期检查中发现错误,对此,教师应在计算的日常练习中,规范学生的书写方式,引导学生仔细审题,避免出现粗心大意导致的不必要问题出现。例如:题目本身为3.2+2.3,学生只轻扫一眼,就按照3.8+3.2展开计算,在计算后缺乏演算认识,心急的进行下一步学习,缺乏计算的耐心,教师在发现此类情况时,先不要急于批评,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教师可以打趣的口吻让学生自主意识到错误:“2是2,3是3,把2写成了3就相当于什么你知道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教师趁势说:“3像是耳朵,2像是鼻子,鼻子和耳朵都弄乱了,还能愉快的玩耍吗?”学生先是忍不住发笑,待冷静下来便开始产生惭愧的心理,教师此时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判断学生的心理动态,辅以激励的语气为学生建立改正的信心:“抄错了题还算的这么准,看来你学习的不错,如果再细心些,一定是满分的成绩!”学生在教师温和的期待目光下,开始暗暗下定决心,改正错误,真正拿到满分证实自己的实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我剖析错误因素,自觉改正错误,相较于教师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要显著的多。
二、细节错误的纠正方法
计算都是以数字字符与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有的学生在基础的概念理解上就存在误区,在混合运算等较为繁琐的问题上,难以宏观把控运算规律,经常顾此失彼,忽略计算细节,教师应针对此类问题的根本形成原因,在与学生充分的沟通后,了解不同学生的计算习惯,以阶段性回顾的办法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牢记运算规律,从简单的数字入手,逐渐增设计算的难度,梯度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计算22.9+14.9时,最后一位的两个9相加,需要进一位数,学生在2+4上忘记加上由9+9进一位的1,最终得到的结果是36.8,与实际的37.8差了0.1,教师可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知识0.1虽小,看似差的不多,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若是差了0.1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先让学生明确计算错误的严重后果,继而帮助学生回顾进位的规律,以同类问题的18.6+23.4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并当面指导,直到学生熟能生巧,灵活运算为止。
三、计算习惯的纠正方法
学生惯于按部就班的计算,缺乏计算技巧,在大量的计算练习中,难以短时间完成计算要求,滞后计算速度,且后期检验中,依然按照计算的方式重复检验,难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受到桎梏,脑筋变得越来越死板,教师可教授学生一些简便的运算方式,提高运算速度,节省时间进行计算的深化探究。例如:计算65.6-24.2时,可见各个位数的被减数都比减少的数字大,那么就可以直观的以5-2,5-4,6-2的方式口算得到答案,且在利用公式排布进行计算后,可利用分割数字组成的方式重复检验,第一时间找到计算的错误点并更正。另外,还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投机取巧,对于62.5-34.8这样的问题,仍采用上述方式,结果将小数位的2.5与4.8对换位置,算成32.3,因此,在简算意识的建立伊始,教师就应强调技巧的对应性,思维要灵活但不可用错地方,促使学生针对不同的计算题采取不同的算法,掌握问题的多重思考途径。
四、计算态度的纠正方法
一些学生对于数学计算过于放任自流,缺乏上进心,当发现或被教师指出错误后,不总结错误原因,而是极端的,向同学寻求帮助,让他人帮忙计算,甚至直接抄取答案,教师对于错误的发现,基本采用错题重做的形式让学生改正,成效差强任意,学生下次犯错的概率依然没有多少减少,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主纠错意识,让学生准备错题本,阶段性总结排查错误常见规律,找到自己的出错方向,例如:学生在自查时,发现许多错题都是由于没有检验造成的,之后便会自发的对计算题进行检验,查漏补缺促成自我进步。
教师应深挖计算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偏差,帮助学生探寻到适用于自己的计算方式,以错治错,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叙芳.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9).
[2]赵海亮.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4).
陆秋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