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融合助力深度精准传播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新闻周刊,深度传播,优势
  • 发布时间:2019-07-19 07:34

  作为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北京周报》创刊61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外介绍中國的使命。2019年两会期间,《北京周报》将全媒体报道和外宣结合,紧紧围绕国外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前后方即时互动、跨部门合作及多媒体平台融合,高效、高质、高量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国内外读者实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回反馈,表示他们看到周报报道的深度解读后,对中国的发展更有信心。

  《北京周报》通过这次两会报道也认识到,只要坚持“深度传播、精准传播”的原则,就不会出现“本领恐慌”。抓住全媒体融合的机遇,传统的外宣媒体也能御风而行。

  主旋律更高昂

  主题是区分高下的试金石。在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真正的硬核媒体做的永远是内容。外宣媒体的任务,就是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传播到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受到挑战,世界经济发展势头遭遇冲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年度政治大事——两会必然会为全球所关注。但众多的两会议程中什么是外国人最想了解的呢?

  早在2019年2月,北京周报社多次就两会报道召开会议,分析舆情,针对两会前的预热、两会过程中的前后方互动、两会结束后的跟踪报道,做出了详细策划和周密部署,确定了中央厨房每天值班的主厨及主厨的“主菜”。两会召开后,中央厨房每天针对舆情分析,集中对前一天的全媒体平台报道情况进行点评。同时根据两会当天的议题,跟踪已有的选题进度,及时对新出现的选题进行报道方案调整,根据各语种各平台的优势布置相应产品发布安排,全媒体融合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3月初,《北京周报》两会报道的网络专题开始上线,针对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会期间,《北京周报》推出全媒体专题,针对习近平主席在两会期间的发言、《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带一路”、《外商投资法》等重点话题进行独家分析评论。两会结束后,也对环保、科技、人权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

  自3月5日开始根据社编委会安排,与多媒体部门合作,推出中英文语种全媒体专题系列“两会学习时间”,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系列讲话,共推出《习近平谈“文化自信”》《习近平谈“生态文明”》《习近平谈“脱贫攻坚”》《习近平谈“乡村振兴”》《习近平谈“创新创业创造”》《习近平谈“强军兴军”》六篇文章,以中英文双语图表、文字稿的形式,在网站、两微账号和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步推送。

  《北京周报》在网络、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开幕、习近平主席讲话、《政府工作报告》、多场新闻发布会及总理答记者问等,真正实现了全媒体时代的“深度传播,精准传播”。

  基于舆情分析,《北京周报》针对《外商投资法》草案及《外商投资法》审议通过、“一带一路”等选题制作封面文章、稿件、图集、图表、视频等产品,推出系列访谈,正面回应国际社会的疑虑关切。

  正能量更强劲

  如果把20多年前的平面媒体时代和全媒体融合时代做一个对比,单从报道数量上看,结果也很惊人。《北京周报》是一份48页的英文周刊,如果单纯制作杂志上的内容,即使每篇报道只占一页,也只能报道40多篇。

  2019年两会报道期间,北京周报网站推出中、英、日、法、德共5个语种5个专题。《北京周报》《中国与非洲》推出英、法共2个语种3个专栏,英、法共2个语种封面报道5个。北京周报社各媒体平台共发稿700余篇,其中外文稿件220余篇,原创稿件141篇;海外社交媒体推送消息及视频353条,总浏览量126万次,总播放量28万次,互动13万次;微博、微信及国内其他平台推送消息及视频86条,总浏览量146万次;发布独家视频11条。直播新闻发布会、记者会32场。

  近几年来,《北京周报》在发挥原有中央级外宣英语杂志作用的同时,一直积极致力于各种H5、音频、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的开发,和周报社多媒体部门合作实现了平面媒体、网站、微博、微信、脸书、推特、优兔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联动。

  全媒体融合,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北京周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重点发布不同形态的产品。全媒体融合报道,打破北京周报社各语种、各部门之间自成一体的原有模式,形成了“深度传播,精准传播”合力。

  《北京周报》围绕习总书记下团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第一时间发布多篇评论,制作成不同形式的产品,在多平台发布;精选来自不同行业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观点,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任务目标进行解读,并以图表、图片形式,简明直观地展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部署的2019年工作任务,生动呈现两会这一中国政治生活大事的盛况。这些解读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疑虑,给担心中国经济下滑拖累世界经济增长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在专访文章《“一带一路”推动中乌合作深入发展》中表示,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并通过“一带一路”与世界共享机遇。乌兹别克斯坦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并将继续深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关系迈上新台阶。文章在第11期《北京周报》(3月14日出版)、周报英文网站和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刊发。

  特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Kerry Brown)撰稿《“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布朗认为,“一带一路”合作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并非输出“中国模式”,而是中国向世界扩大开放,分享中国智慧和机遇,共谋发展繁荣。

  在专访视频《两会观察:从“质疑”到“点赞”!希腊人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何以转变?》中,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以中远海运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为例,客观真实地介绍“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成果。

  此外,《北京周报》自3月初两会伊始,以融媒体、立体化合作传播方式分别在《经济学人》网站及杂志、《彭博商业周刊》持续推出供稿供版稿件,深入解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焦点话题,合作报刊总发行量达207万份(册)。

  占领舆论制高点更迅速

  原创稿件的统计数字证明《北京周报》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而国外读者发来的反馈则证明了周报更是把硬仗能打得漂亮的队伍,能够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全媒体融合报道让读者反馈更加迅速。3月15日,《外商投资法》通过后,《北京周报》在第一时间推出了独家评论,并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当天,《北京周报》官方微博的报道成为新浪微博热点的头条。

  《北京周报》还获得多位外国读者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和邮件等多种渠道反馈正面评价。

  《经济学人》信息部经济学家汤姆·拉弗蒂(Tom Rafferty)发来邮件说:“这(《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代表了民意的工作报告……降低增值税的政策必将受到广泛欢迎……必将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增长。”

  国际知名智库席勒研究院院长黑尔佳·策普·拉鲁什(Helga Zepp-LaRouche)发来邮件说:“事实说明,在人权领域,中国付出的努力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中国已实现了8亿人脱贫,到2020年将彻底消除贫困……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则已极为陈旧落后;习主席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因为审美教育能够培养美好的思想和灵魂,而在西方,推崇虚无主义的大众青年文化正在损害一代又一代人的认知能力。”

  斯里兰卡中国协会副会长吉尼斯·德斯尔瓦(Jinith de Silva)表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们为中国伟大的发展成就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倍感高兴。中国实现了700万人脱贫,这令我们惊叹不已。习近平主席的领导非常出色,为世界各国领导人树立了成功的榜样。”

  利比里亚《每日观察者报》编辑阿拉斯卡·摩尔·约翰逊(Alaskai Moore Johnson)发来邮件说:“《北京周报》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文章非常出色,抓住了每个要点。”印度自由撰稿人马杜里卡·拉·乔汗(Madhulika Ra Chauhan)在邮件中评价该篇报道“信息量大,语言流畅”,并表示“非常赞赏中国政府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全媒体融合时代,《北京周报》在本年的两会报道中用实际能力和传播效果证明,只要克服了“本领恐慌”,全媒体融合带来的并不只是挑战,而更多的是机遇,是更广阔的未来。

  丁盈 侯贝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