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业与员工关于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的博弈

  摘 要:在以前,大多数企业传统的激励员工的方式主要是用物质激励,但是现在员工的工资水平渐渐平稳且足够生存,物质激励的效果已经大不如前。物质激励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员工开始注重物质激励以外的非物质激励。因此,本文将分析探讨该如何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保留物质激励的同时,企业也要注重非物质激励对员工工作所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企业与员工;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

  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能够自觉主动的完成本职工作和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质激励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应该改变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加入非物质激励的方式从精神上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和最大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物质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方式单一

  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是实物奖励或是金钱奖励,激励方式单一且窄。这种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奖励的范围如果太大,相当于没有奖励,无法很好的起到激励效果。另外,由于这种激励方式往往和员工的业绩挂钩,而业绩的多少又取决于员工的素质,也就是说员工为企业带来越多效益,员工就能获得更多奖励。如果一直使用这种奖励方式,由于员工的工作水平有高有低,这种奖励势必集中在前者的少数人身上,这将大大降低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二)加重企业管理成本

  企业使用物质激励的方式,增加了管理成本,势必会加重企业负担。虽然在一定程度是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增加任何成本都会让企业利润减少,增加的成本可能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

  (三)加大管理难度

  物质激励的获利者往往是少数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物质激励的结果却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见,因此,可能出现暗箱操作等不公正的现象,一旦员工认为结果有失偏颇,就会激起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对立情绪,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降低管理效率。

  二、非物质激励的优势

  (一)奖励范围大

  与物质奖励的方式相反,非物质奖励可以给予多数员工在不同层面上的精神激励,奖励面十分广泛。由于奖励不是集中于少数人的身上,所以可以调动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节约企业成本

  非物质奖励偏向于精神方面的激励,企业在物质方面的支出减少,也就不会提高企业的成本,从而也不会造成企业利润的减少。非物质激励是一种低成本的激励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物质激励可能会导致企业员工的利益冲突,而非物质激励由于其奖励范围广,能够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非物质激励能够令大部分员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减少了员工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

  三、将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物质激励的弊端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很好的被非物质激励分散或者抵消。但是物质激励有一定的好处和必要之处,也不能直接摒弃。因此,应该结合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优势之处,更好的提供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协调好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关系

  企业重视非物质激励的同时,并不是要用非物质激励来取代物质激励,也不是要弱化物质激励的功能,而是将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激励体系。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类似于点与面的关系,物质激励集中于少部分人群中,即为点;而非物质激励的对象囊括了大多数人,即为面。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激励制度最好的效果,因此,非物质激励对于物质激励来说是一种有益补充。

  (二)深入调查,了解员工需求

  企业不能想当然的制定非物质激励,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奖励方式。对于在温饱线以上的员工来说,物质奖励的效果往往不那么显著,可以多给予一些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工作荣誉、职业培训等;而那些明显处于温饱线以下,需要养家糊口的员工来说,应该多给予一些物质激励。这种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才能最大的发挥出员工的工作潜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激励员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激励的效果是否达到目的,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首先,可以通过奖励后员工的工作业绩来表现;其次,可以观察其他未获奖的员工的工作效率是否改变,被奖励员工是否发挥了积极模范作用;最后,还可以观察整体员工工作水平是否提高。

  结束语:

  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物质激励,将非物质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补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邹宁琳.浅议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中员工激励机制的运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9(04):73-74.

  [2]郑元青.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问题浅析[J].現代营销(下旬刊),2018(11):182-183.

  [3]殷明.非物质激励的内涵与范围探讨——兼论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融合[J].劳动保障世界,2016(20):57-59.

  [4]钟思缘.非物质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中介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林敬梓.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6,(26):72-75.

  作者简介:冯福如(1980-),女,本科,福建省三明市人,汉族,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