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冬季常见病,要这样用药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生理,鼻腔,药物
  • 发布时间:2020-01-09 21:10

  “问药师”创始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著有《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一书

  当看到这些病症,该如何用药?

  在冬季,发烧、咳嗽、鼻塞、流涕……频频光顾,针对这些常见症状,该如何合理用药,让宝宝尽快摆脱不适症状恢复健康呢?

  糟糕,鼻塞、流鼻涕了

  0~3岁的常用药物

  ·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器或生理盐水滴剂 鼻塞、流鼻涕是感冒时的常见症状。没有太多的药物可以选择,可以选择宝宝可用的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器或生理盐水滴剂来清洗鼻腔分泌物,滋润鼻腔,作用温和且安全。

  睡前用它来及时清除宝宝的鼻腔分泌物,不但可以缓解鼻子塞的症状,还防止躺着的时候鼻涕倒流到咽喉,刺激咽喉产生咳嗽。更小的宝宝,可以选择用棉签浸生理盐水润湿鼻腔。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不可自行使用高渗盐水 无论是海盐水鼻腔喷雾器还是生理盐水滴剂,含盐浓度都应该是0.9%的氯化钠。这个浓度盐水的渗透压和人体鼻腔渗透压基本上是等渗的,适合在家自己护理宝宝使用。市面上也能买到高渗的洗鼻盐水,但那种高渗盐水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不建议家长自己在家给宝宝使用。

  ·使用方法要正确 给小婴儿使用生理性海盐水鼻喷剂时,可以让宝宝躺着,但需要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将喷嘴轻轻插入上方的鼻孔,按压喷嘴,喷1~2喷,撤出喷嘴,使盐水在鼻腔内停留数秒。再将宝宝的头转向另一侧,在另一侧的鼻孔中重复该动作。然后擤鼻涕,或者扶宝宝保持坐姿,自然地让盐水流出来,最后用纸巾擦干净。

  ·让宝宝先熟悉鼻喷剂 稍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坐着或站着喷鼻子。有些宝宝对喷鼻子的做法比较恐惧,建议喷之前让宝宝先熟悉鼻喷剂,家长可以和他做游戏,先在空气中喷两喷试试,等宝宝熟悉后,再喷,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喷嘴清洗干净 喷完之后,喷嘴要用流动水冲一冲,随后用纸巾擦干。

  ×

  这些药不推荐

  ·复方感冒药 比如药店里热销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酚麻美敏糖浆等。这类药品成分复杂,宝宝使用后的风险大于受益。因此,6岁以下的宝宝都不推荐使用此类药品,2岁以下宝宝应该禁止使用此类药品。

  ·减轻鼻塞的鼻喷剂 如萘甲唑啉鼻喷剂、羟甲唑啉鼻喷剂、呋麻滴鼻液等。此类药品统称为减充血类鼻喷剂。它們虽然可以很快缓解鼻塞症状,但不推荐2岁以下宝宝使用,尤其不推荐长期使用,否则会使鼻塞的症状加重,形成药物依赖性鼻炎。

  ·海淘的通鼻精油类产品或者清凉油、风油精等 此类精油抹在鼻孔周围虽然有暂时缓解鼻塞的作用,但刺激性大,使用中反而会增加宝宝的不适。而且,此类精油成分还容易引起宝宝过敏,也是不推荐使用的。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引起鼻塞、流鼻涕的病因也有很多,如果宝宝伴有其他症状,比如抓挠眼睛、喷嚏不断、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睡眠不佳、自己在家护理了三天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鼻涕中有血、长时间张口呼吸等,都是需要去医院看医生的。

  重要提醒

  症状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症状本身不等于疾病。比如发烧是感冒时出现的症状,但不能说发烧就是感冒。引发发烧这个症状的疾病还有很多种,幼儿急疹、肺炎、喉炎等多种疾病都可以。因此,我们为爸爸妈妈介绍的用药只是缓解症状短期使用的,如果症状超过3天不改善或者继续加重,一定要看医生明确诊断引发症状背后的病因是什么,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咳咳咳,咳不停

  0~3岁的常用药物

  ·非药物缓解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通过咳嗽能阻止病菌和异物伤害到肺,还能通过咳嗽、咳痰将脏东西排出来。因此,咳嗽本身不会咳出肺炎,除非疾病本身就在肺部。因此,不主张单纯为了止咳而给宝宝服用强效止咳类药物。6月龄以下的宝宝可以少量多次喂母乳,6个月到1岁的宝宝可以喝温热的流食,如温水、温汤来缓解咳嗽的症状,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每次喝2~5mL的蜂蜜来缓解。

  ·雾化药物 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无须使用雾化方式进行治疗,雾化药物也必须由医生来开具。包括起到润湿呼吸道作用的生理盐水、缓解呼吸道炎症的糖皮质激素、使支气管扩张的沙丁胺醇等。由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常常可以持续两周甚至两个月时间,家长们了解了这个病程,才会心中不慌乱。

  ·第二代抗过敏药 由过敏引起的咳嗽在冬季其实也很常见。除了注意通风除螨、室内空气净化外,如果咳嗽得特别严重,宝宝可以在充分诊断后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第二代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雾化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用于缓解过敏性咳嗽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也需要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使用。·使用中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雾化时出现手抖等症状,吃过敏药时出现过度嗜睡等症状,需由医生调整用药。

  ×

  这些药不推荐

  ·强效止咳药 0~6岁的宝宝,不推荐含有止咳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待因止咳糖浆、福尔可定止咳糖浆等。这些强效止咳药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使得宝宝对咳嗽的刺激不敏感,进而止咳。从作用机理来看,可能会引起宝宝神经方面的副作用,比如嗜睡。在3岁以下的小宝宝身上可能表现为精神亢奋,还有引起宝宝死亡的血的教训。所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禁止将含可待因的止咳药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第一代抗过敏药 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不推荐家长自己给2岁及以下宝宝使用此类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会进入宝宝的大脑,造成宝宝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嗜睡,比如精神亢奋,严重的会引起宝宝死亡。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3月龄以下的宝宝咳嗽应该先去医院诊断。咳嗽的时间过长、咳嗽加深加重,比如听起来像小狗的叫声、呼吸明显增快、成串的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喘憋的现象如口唇发紫、精神萎靡等情况都不是由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了,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

  宝宝发烧了

  0~3岁的常用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如果宝宝腋下体温高于38.5°C,并表现出因发高烧引起的不适,如哭泣、煩躁、活动减少、胃口差、睡眠不安时,可以考虑选用以下两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月龄以上的宝宝,布洛芬可用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

  3月龄以下的宝宝发烧时,家长不能自己在家用药,应该看医生先明确诊断,由医生来决定是否用退烧药。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状态好时可以不使用 发烧是患病后表现出的一种症状,不是疾病本身。发烧对于身体对抗疾病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发烧本身烧不坏脑子。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缓解发烧引起的不适,而不是为了单纯的把体温降来。宝宝虽然发烧,但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状态都很好时,也可以不用退烧药。

  ·看清使用的药品的名称:这类药品,比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包装常常相似,所以给宝宝拿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药品的名字,而不能单纯想着“没错,就是这个粉色包装”之类的。

  ·避免重复服药和弄错剂量 多位家人照顾宝宝的时候,尽量固定一人喂药,以避免宝宝重复服药。喂药的时候,要看清毫克还是毫升,不要弄混剂量喂错药。同时,要记录好两次喂药的间隔时间。

  ·不推荐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 一般情况下,一种退烧药用够剂量就可以把体温降下来,不推荐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没有额外的好处,还容易出错。·小心药物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月龄以上宝宝。每次的服药剂量是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必要时每4小时服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5次。过量容易造成宝宝的肝脏损伤,不要过量使用。蚕豆病宝宝慎用。

  布洛芬可用于6月龄以上宝宝。每次的服药剂量是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必要时每6小时服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脱水症、肾脏功能不好的宝宝都不适用,哮喘的宝宝慎用。过量容易造成宝宝的肾脏损伤。

  ·勤喂水:服用退烧药后,宝宝常会出很多汗,这时候需要给宝宝勤喂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睡着时不必叫醒服药 如果宝宝睡得很香,没必要叫醒服药。充足的睡眠对于宝宝抵御疾病、恢复健康更重要。

  ×

  这些药不推荐

  ·阿司匹林、安乃近、去痛片、尼美舒利、地塞米松、中药注射液等药 这些药对宝宝的风险远远大于它们退烧带来的益处。比如安乃近可能会引起宝宝血液方面严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过敏等不良反应。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发烧虽然是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常见症状,但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比如肺炎等。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天无缓解或加重,发烧超过40°C,伴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皮疹、恶心呕吐等症,需要到医院看医生。这些情况下,单纯的退烧治疗反而可能会掩盖疾病诊断或耽误疾病的治疗。此外,任何时候3月龄以下的宝宝出现发烧,都建议去医院就诊。

  黏黏的痰怎么消?

  0~3岁的常用药物

  ·化痰药 痰液是由坏死的呼吸道细胞、呼吸道分泌物和病菌组成的。如果是黏痰不易咳出引起的咳嗽,2岁以上宝宝可以选择单一成分的化痰药,它们的作用是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强呼吸道纤毛的清除功能,常见的化痰药是氨溴索糖浆和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按年龄区别对待 1岁以下不推荐常规用化痰药,以改变体位,加湿空气,勤喂汤水来缓解;1~2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岁以上咳痰困难,可以使用化痰药。

  ·能不用尽量不用 化痰药能不用尽量不用,确实需要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痰液消退后要及时停药。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3月龄以下宝宝咳嗽有痰建议去医院就诊。剧烈咳嗽咳痰,咳嗽到呕吐好几次无法入睡。痰中有血丝,或呈砖红色、棕色、绿色,或有恶臭。越来越重,咳痰超过4周。呼吸困难,喘息,高热不退。拒食拒饮、精神萎靡等,有了这些症状都应该去医院就诊。

  ×

  这些药不推荐

  ·成分复杂的化痰药 比如有个药品叫作氨溴索口服液,仅含有氨溴索这个成分,而有个药品叫作氨溴特罗口服液,就含有氨溴索和克仑罗两种成分了,氨溴索是化痰的成分,克仑特罗是平喘的成分,适合有喘息的宝宝。如果没有喘息仅有咳痰的宝宝用了这个复方药品,可能在敏感的宝宝中引起心率加快,加重宝宝的不适。

  ·雾化的化痰药 雾化的化痰药治疗对于缓解痰液来说效果有限,再加上雾化剂型的化痰药很少,所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又中感冒的招儿了

  0~3岁的常用药物

  感冒不是症状,是一种疾病。感冒可由上百种普通感冒病毒引起,是一种自愈性疾病,目前没有针对普通感冒病毒的抗病毒药,治疗感冒主要是根据症状缓解不适。

  感冒可能出现发烧、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可以参照前文中的方法来缓解感冒引起的这些症状。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爸爸妈妈也可以参考前文写的注意事项。

  ×

  这些药不推荐

  ·复方成分的感冒药 禁止2岁以下宝宝使用复方感冒药,不推荐4岁以下宝宝服用,4~6岁宝宝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所以家长应该知道6岁及6岁以下的宝宝,都是不推荐用复方感冒药的。

  ·常见的复方感冒药 如酚麻美敏颗粒、氨酚伪麻糖浆等,这些复方感冒药中常见的成分有:缓解发烧的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鼻塞伪麻黄碱,缓解流鼻涕、打喷嚏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缓解咳嗽的右美沙芬。这些成分中,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单一成分对宝宝来说在正常剂量下使用安全性是充分的。其他的三种成分非但有效性不明,安全剂量也未建立,反而可能会给宝宝造成很多不良反应,比如嗜睡、亢奋等。所以家长要了解,6岁以下的宝宝都不推荐用此类感冒药。

  复方成分的感冒药不能真正治疗感冒,不会缩短感冒的病程。成人使用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带来的不适,但对于宝宝来说,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它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大,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希望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看了电视上的这类药品广告就给宝宝使用。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普通感冒的症状在家护理即可,多休息,多喝水。如果发现3天后也没有什么缓解,高烧不退,咳嗽没有缓解,或者宝宝的精神狀态持续不好,就应该去医院看看了。

  流感这头大怪兽

  0~3岁的常用药物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多种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的治疗分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普通感冒类似,就是缓解发烧、流涕、咳嗽等症状。流感还经常引起肌肉酸痛,可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这两个药除了有退烧作用外,也有止疼作用。

  ·抗病毒药物 对因治疗就是针对流感病毒,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颗粒。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关于奥司他韦的使用奥司他韦需要在医生明确诊断下由医生开具,家长不应该自己购买。奥司他韦不治疗普通感冒,不治疗其他的病毒感染,不可以用它代替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应在症状开始后尽快使用,要服用完规定的疗程。

  ×

  这些药不推荐

  ·复方成分的感冒药 原因见上文。

  ·其他不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 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生素:流感的病因是流感病毒,所以针对细菌起作用的抗生素就不应该用了,除非宝宝合并细菌感染,但这些是由医生来诊断的。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3月龄以下的宝宝。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除了类似普通感冒的发烧、流鼻涕、咳嗽、打喷嚏症状,更明显地它还能引起高热、肌肉酸痛,小宝宝可能就表现为精神萎靡,对平时喜欢的玩具都不感兴趣,原本活泼好动的宝宝突然变得蔫蔫的。流感需要及时诊断,及时服用抗流感病毒的药品能降低宝宝流感并发症的危害,能缩短流感的病程。所以家长如果从经验来看,觉得宝宝这次的“感冒”不同于以往的“小感冒”,尤其是处在流感流行季,或家里患流感的大人接触了宝宝,就应该去医院诊断了。

  对于有慢性疾病的宝宝,比如哮喘、心脏病,更易受流感并发症的影响,也推荐去医院就诊。

  噗噗噗,拉肚子

  0~3岁的常用药物

  ·口服补液盐:急性腹泻多由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均可在秋冬季节引起腹泻。腹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现象,通过腹泻,宝宝可将肠道内的病毒排出,强行止泻反而会使病毒排出不了,不利于康复。所以腹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补液而不是单纯的止泻。

  补液最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口服补液盐。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口服补液盐有三代的不同配方产品,推荐购买第三代配方的“口服补液盐3”,配方更科学。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口服补液盐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配置:用普通的凉白开水或温开水配制,不能用牛奶或果汁配置。配置所用的水量也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因为口服补液盐要有合适的“渗透压”,才能使肠道吸收液体和电解质。

  ·少量多次喂给宝宝:口服补液盐的味道通常不好,需要少量多次喂给宝宝,以免一次喂得过多,引起呕吐和不适。总用量可以每公斤体重50~75mL液体,4个小时内喝完。当然这不是必须的,家长可以灵活掌握时间。

  ×

  这些药不推荐

  ·止泻药:泻立停、易蒙停、黄连素这些止泻药对宝宝的不良反应大,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不推荐腹泻时使用。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家长们要了解,越小的宝宝越容易脱水。所以3月龄以下的宝宝如果出现急性腹泻,一定要去医院。

  如果宝宝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无法服用口服补液盐,腹泻伴高热,血便或脓液便这样的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痒痒痒,湿疹真难受

  0~3岁的常用药物

  ·润肤露、软膏或霜剂:缓解湿疹最重要的是保湿,保湿的产品有润肤露、软膏或霜剂。润肤露多是水包油类的剂型,容易涂抹开,但保湿时间短,易涂抹在头皮上。软膏或霜剂是油包水类的剂型,保湿的时间较长,可涂抹在脸上或身上。保湿是湿疹治疗的基础,需要勤涂多涂。

  ·激素药膏:中重度湿疹,在保湿的同时需要配合偏弱效的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简称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等。激素软膏可以缓解湿疹的炎症,可以止痒。家长应该了解常用的激素软膏的强度大小,合理使用激素药膏。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尽可能先选择弱效的激素药膏。

  ·每日涂抹一到两次,最多两次。

  ·全身涂抹时,使用面积不要超过体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家庭自己护理湿疹时,激素药膏使用的时间以5~7天为宜。超过7天无缓解应该看医生。

  ×

  这些药不推荐

  ·标榜无激素、纯天然的偏方秘方软膏。这些标榜没有激素的软膏其实可能私下添加了强效的激素成分,由于不知道加的激素是什么,所以糊涂用药可能造成严重伤害,不如明明白白用激素药膏。

  ·标榜抹一次就根治的夸大产品:湿疹不能抹一次就根治,而是一个逐渐缓解的长期过程,家长要做好和宝宝湿疹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含水多,虽然可以暂时止痒,但随着水分蒸发反而会愈发加重皮肤干燥,所以不推荐用炉甘石洗剂来缓解湿疹的痒。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首次出现湿疹的宝宝,应该先由医生诊断为湿疹再进行湿疹的治疗。因为3岁及以下宝宝可能发生很多出疹性疾病,比如幼儿急疹、水痘、脂溢性皮炎,这些对于新手家长来说是不可能自己分辨的。

  已经诊断为湿疹的宝宝,湿疹面积大,破溃疼痛,感染流脓或者应用了激素软膏仍然没有缓解症状时,需要去医院明确诊断。

  使用海淘“儿科神药”,悠着点

  在朋友圈代购的刷屏下,各种海外“特效药”层出不穷,很多妈妈认为国外的药比国内的安全、有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常见病遭遇“网红药”

  与感冒咳嗽相关的网红药

  ×德国小绿叶

  它的有效成分是常春藤叶子提取物,用来缓解慢性支气管炎与急性支气管炎伴随的咳嗽症状,在宝宝中临床研究数据并不充分,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也不充分,不推荐宝宝使用。

  ×日本面包超人感冒止咳药水

  它们家的药品大多数属于复方感冒药,不推荐6岁以的下儿童使用。尤其是蓝色面包超人止咳药水。它含有可待因,是一种强效止咳药。虽然可以止咳,但可待因是中枢性强效镇咳剂,对婴幼儿神经系统有损害,中国药监局明令可待因禁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ד日本止咳贴”妥洛特罗

  首先,这是一个日本处方药,有效成分是妥洛特罗,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妥洛特罗这个成分的药品在国内也有,而且,也是处方药!完全没有必要海淘。

  其次,支气管扩张剂常用于缓解儿童哮喘导致的呼吸困难,但是治疗哮喘时一般也不会单靠它,它只适用于短期使用,而且国际上常用的也不是妥洛特罗,而是此类药中经典的沙丁胺醇吸入劑或气雾剂,仅限于短期(一周左右)缓解症状使用。

  与鼻塞流鼻涕相关的网红药

  ×外用的通鼻产品澳洲的baby-balsam

  它的有效成分为桉树油、椰子油、芦荟萃取物、迷迭香提取物、

  薰衣草提取物。它可用于3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在妈妈的爱和呵护下使宝宝放松、缓解不适,可涂抹于前胸、后背、脚底或者是妈妈的身上。以安抚为目的使用,虽然没有不良反应报告,但都只是短期偶尔使用的经验,不推荐长期使用。迷迭香提取物含有少量天然樟脑油(0.22%),樟脑油有中枢神经毒性,虽然此款产品含量低,但不能因此就表明此产品可以给小婴儿大量使用。

  ×德国的Nasen

  它含有盐酸赛洛唑啉,是一种减轻鼻腔充血剂,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的宝宝。不良反应大,潜在的风险大。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药物依赖性鼻炎。

  ×新西兰Beggi鼻炎膏

  它的有效成分是麦卢卡蜂蜜和尤加利精油。类似于中国的清凉油,只适合短期偶尔使用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

  ×日本佐藤鼻喷剂

  这款鼻喷里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萘甲唑啉,它是我们过去熟知的老药鼻眼净、滴鼻净的有效成分,不过这类药物在我们国家已经淘汰。它主要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而达到消除鼻黏膜肿胀、快速缓解鼻塞的作用,我们统称这类成分为减充血剂。

  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缓解鼻塞的作用。但若连续使用超过7天,就可能使症状反弹加重,导致鼻子越来越堵。还有发生药物性鼻炎的风险,从而导致鼻腔干燥,鼻黏膜萎缩而造成永久伤害。

  和它同类的减充血剂药物成分还有羟甲唑啉和赛洛唑啉,都只适用于短期(不超过7天)、偶尔使用(每日2~3次),不能长期使用。

  那些海淘“儿科神药”到底能不能用?

  儿科类的海淘网红药品现在越来越多,多是卖家炒作起来的,这里面存在

  着诸多风险:

  1.看不懂外文药品说明书,容易用错药。

  2.运输过程中没有注意储存条件,容易买到失效药。

  3.缺乏监督,容易买到假药。海淘药品存在的质量风险要比国产药品大,建议家长们尽量在国内买药。

  与流感相关的网红药

  ×流感的治疗需要使用抗流感病毒药如奥司他韦,需要有明确的适应症和医生的处方,不适合家长自己网购。

  与腹泻相关的网红药

  √水果口味的口服补液盐Pedialyte

  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家长可以备这种口服补液盐,它比国内的口服补液盐味道好,宝宝服用起来更容易接受,更人性化。

  与湿疹相关的网红药

  ×德国优色林系列产品,如Aquaphor

  这是保湿产品,但不是百分百的凡士林,带有石蜡油、绵羊油脂醇、甘油等成分,这些成分使它不光有锁水的作用,还有滋润的效果,所以适合严重的皮肤干燥的保湿,但是对绵羊油过敏的宝宝不适合使用。由于保湿霜在国内也容易买到,所以不推荐非得海淘购买。

  ×澳洲木瓜膏

  它的主要成分是凡士林(96%)和木瓜蛋白酶(4%)。凡士林被广泛用在护肤品中,主要是保湿润肤的作用,其中只有4%的木瓜蛋白酶不太可能有神奇疗效。某宝上称木瓜膏为“万用膏”,适用于晒伤、烫伤、皮疹、痱子、蚊虫叮咬、润唇、护手护足等,其实就是凡士林的保湿润肤作用,但把它当润肤霜又太油腻,用做护臀霜又不如专业的护臀霜,它不过是一支高价的凡士林而已,不要对它的疗效抱有太高期望。

  1%氢化可的松乳膏

  ×它是最弱效的激素药膏,可以在缓解宝宝湿疹时短期使用。国内的激素软膏,虽然没有这个品种,但可以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将0.05%地奈德乳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用保湿霜稀释,所以没必要非得海淘购买1%的氢化可的松乳膏。

  家庭用药常见Q&A

  这里集合了关于家庭用药的高频问题,来看看专家的解答,当我们对每个问题都胸有成竹并在生活中贯彻,那么,药物就能更好地发挥它“有益”的一面。

  Q去药房给宝宝买药有哪些注意点?家长自己给宝宝到药房买药时,要问自己和药师几个问题:

  1.这个药有什么作用?

  2.它可以用于宝宝吗?

  3.它有宝宝的剂型吗?比如颗粒剂,溶液剂。

  4.它有什么副作用吗?

  相信家长们问了这些问题后,买药就不会出大错。同时,家长们要注意药店经常把一些不是药品的保健品、营养品、贵的药品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再加上不是药师的推销员一“忽悠”,家长们就乱了阵脚。因此,买药之前需要自己做足功课,知道自己要买什么药,或者咨询专业的药师而不是药店推销员或营业员。

  Q儿科用药往往需要把一包分成两三次或把一颗分成两三颗,怎么分呢?不那么精准要紧吗?

  宝宝的用药,最重要的就是要算准剂量、用准剂量,不建议估算。比如抗生素的剂量,就是通过体重算出来的,家长可以在药师的指导下计算服药剂量。举个例子,比如一包为100毫克的某抗生素颗粒,经过体重计算剂量,宝宝只需要65毫克,那就可以用10毫升的水溶解这包药物,浓度为10毫克/毫升,那么65毫克就是量取其中的6.5毫升,这样就可以精确用药了。

  对于需要切片的药物,家长可以买一个小的切片器,容易切准确,避免直接用手掰开。

  Q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等不同剂型的药物开封后应该怎么保存?

  家长可以先查看药品说明书的“储存”项,有的说明书也会提到开封后储存的要求,如果有可以参考执行,如果没有相关说明,一般按照以下要求:

  ·整瓶的片剂、胶囊剂:开封后,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可以存放到有效期。但要把药瓶里的棉花团拿出來,不拿出来的话,药品容易受潮。

  ·颗粒剂和干混悬剂:多为单独的小包装,开封后不宜过久存放,开封后应该在24小时内使用完,如果用不完,第二天就不应该再用了。

  ·口服的液体药品,如混悬剂、滴剂、溶液:开封后记下开封日期,一般开封后建议保存3个月。用之前仔细查看药品的颜色和性状,发生变化要丢弃。

  ·滴眼剂:开封后保存1个月,1个月以后要及时处理。

  Q家有宝宝,小药箱里应该放哪些药物?

  对于6岁及6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在家庭小药箱备以下几种药品:

  ·发烧: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或滴剂

  ·流鼻涕、鼻塞: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剂

  ·蚊虫叮咬:炉甘石洗剂

  ·尿布疹:氧化锌膏或者宝宝专用的护臀霜

  ·轻度湿疹:保湿霜、弱效的激素膏

  ·腹泻:第三代配方的口服补液盐

  ·常规的婴幼儿维生素补充:维生素D3的滴剂或软胶囊

  应该怎么给0~3岁宝宝喂药?

  ·液体类:首先,保证药品量取剂量准确,对于液体药品来说,要用带刻度的小杯子来量取药品。然后,要注意喂药时宝宝是坐着、站着的,对于躺着的小宝宝,家长应该把宝宝抱起来,上身抬高以免造成呛咳。液体药品为了口感好,通常含有糖浆,喂完药后,要注意喂给宝宝一些水,宝宝配合的话,让他漱漱口,以免引起蛀牙。对于实在不配合的宝宝,还可以用宝宝专用喂药器,类似于注射器的针筒,也可以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筒来喂,注意是针筒千万不要带针。喂时可以将它抽好药,放入宝宝的口中,贴着脸颊内侧,缓缓地把药推出。

  ·药片类:对于药片类的固体药品,一般不会给小宝宝使用。非用不可的话,可以咨询药师,这个药品可不可以切开成小片,便于服用。喂药的时候不要和宝宝玩耍,以免引起呛咳。

  ·胶囊类:有些胶囊,比如维生素AD软胶囊,可以把胶囊剪开,将里面的油状液体倒在小勺子里喂给宝宝的,不要直接放到宝宝嘴边挤,胶囊壳不慎没拿好滑到小宝宝嘴里,容易造成呛咳或窒息,有生命危险。

  Q家庭药物如何安全存放?

  ·确保宝宝拿不到:要存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并且应该有专门的带锁的小药箱。有些婴幼儿药品口味很好,宝宝容易当成果汁喝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混悬液就是草莓或橘子味道的,这两个药物如果误服过量,将会对宝宝造成很大伤害。还有的药品外观长得就像糖果,宝宝特别容易误服过量。

  ·每三个月定期清理小药箱:把不需要的药品及时清理出去,比如宝宝这次肺炎用了抗生素,没有用完的药,不能留着以后备用。因为抗生素都有其针对的特定细菌种类,能治好一种细菌性疾病不代表能治好所有的细菌性疾病。

  ·处理过期药品:要定期查看小药箱的药、有效期,对过期药品要及时清理丢弃。

  Q万一宝宝误服或多服了药物怎么办?

  ·刚刚服完时可催吐:如果发现时刚刚服完,尽量把手指伸进宝宝的喉咙部位催吐。

  ·去医院评估:家长先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对于没什么异常的宝宝,也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等专业人士,或者带去医院进行评估,因为有些药品过量产生的是慢性的毒副作用。同时带上宝宝误服的药品或过量的药品,便于医生查看。

  ·紧急情况120求救:对于出现昏迷、低血压、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宝宝,应该立刻打120求救。这种情况下不建议给宝宝催吐,容易在缓解宝宝呛咳或者窒息。

  我能做宝宝的“药师”吗?

  冬季最繁忙的地方莫过于儿科门诊,往往是“排队候诊几小时,问诊几分钟”,而且还特别容易引起交叉感染,这就导致一些家长不太愿意在宝宝出现小毛病时去医院,宁愿自己摸索着“先吃点药试试”,这样做可取吗?

  父母做“药师”,这件事靠谱吗?

  这些情况下父母可自己给宝宝用药

  对于常见的轻微情况,比如宝宝普通感冒流鼻涕、发烧,家长可以用海水鼻腔喷雾剂、退烧药在家护理宝宝。不建议扎堆去人满为患的儿童门诊,以免和其他小朋友交叉感染。此外,宝宝的慢性病再次发作,若父母很有经验应对,也不建议一定要去医院。

  这些情况下不可以自己用药,一定要去医院

  3月龄以下的宝宝出现不适,需要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先看诊。3月龄以上的宝宝,家长要观察宝宝,如果宝宝出现长时间不吃不喝、哭闹烦躁、不肯入睡或者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呼吸困难、皮疹,这些情况都不应该在家自己处理,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这些可以由父母给宝宝服用

  前文提到的缓解发烧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腹泻时口服补液盐、湿疹时候用的外用激素软膏等缓解症状的非处方药品,家长可以按照药品说明书给宝宝使用。什么是非处方药?简单地说,药品包装盒的右上角有OTC标识的药就是非处方药。它是可以不经过医生开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需要医务人员指导也能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主要包括感冒药、止咳药、退烧止疼药、通便药、外用药等。

  这些不可自己随便用

  处方药,如抗生素、抗病毒药。顾名思义,处方药是指只能由医生开处方才能使用的药物,而且患者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监护指导下购买和使用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因为处方药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上市不满5年的新药,临床对它的药效和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第二,可产生依赖性或者容易被滥用的某些药物。例如,安定类镇静催眠药物,过量会抑制呼吸导致死亡;

  第三,药物本身毒性较大的药物。例如,所有抗癌药物。

  第四,用药方法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例如,注射剂必须在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给药才行。

  ·三无类产品,标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或保健品。

  ·任何家长觉得自己不熟悉的、有疑问的药品。

  宝宝用药的基本安全守则

  宝宝生病,最怕吃错药。由于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0,000的宝宝陷入无声世界,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给宝宝用药,这些安全守则父母必须牢记在心。

  没病不随便吃药预防

  媒体曾报道某些幼儿园为了预防流感,给孩子们集体使用病毒灵、喝板蓝根等;很多家庭也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服用能预防感冒。实际上,这些措施都是无效还可能有害的。除了疫苗,世上还没有哪种神奇的药物能预防流感。提醒家长,对药品要心存敬畏,别轻易给宝宝用药。

  不滥用或盲目拒绝抗生素(抗菌药)

  滥用抗菌药将增加抗菌药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菌药治疗时,却没有有效的药可以用。

  不过,由于现在宣传得多了,有一些家长开始一味地拒绝抗菌药,这也是不理性的。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要求服用抗菌药了,就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抱有排斥心理而盲目拒绝。

  不迷信中药无毒

  由于中药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往往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写着“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并不代表绝对安全。同样,广告称“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的安全。因此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

  不多种药同时吃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错觉,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上。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进入体内都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而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如果多种药同时服,很容易造成肝肾的损伤。

  仔细核对药物成分

  有些家长在医院开完药后,自己又到药店去买药,如果不注意各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就可能发生重复用药,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例如,有退烧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存在于多种复方感冒药中,如果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还服用了其他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导致孩子的肝脏损伤。

  不给儿童吃大人的药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吃自己服过的觉得有效的药,认为只要剂量减半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肝脏还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他们的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因此,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的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

  不要搞混药名和剂量

  一项“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儿科常见的“泰诺林”和“泰诺”,前者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儿童退烧;而后者是复方药,含有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儿童感冒的对症治疗,有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买药不轻信亲朋好友推荐

  很多家长喜欢相互交流育儿经,对亲朋好友孩子用过、吃过的药物都非常信赖。我提醒家长,不要根据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私自给宝宝服用药物。因为每个宝宝的年龄、身体发育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只有专业医务人员才能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用哪种药。

  不随便吃保健品

  儿童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吃保健品。比如不少妈妈都给孩子从海外购买“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不仅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不少孩子把它当糖吃。但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国外已有多个关于这种“小熊猫”服用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孩子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大量误服所致。因此提醒家长们,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把保健品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而且注意饮食均衡的话,宝宝通常不需要额外服用保健品。如果真的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营养补充剂。

  不迷信海外药品

  由于认为洋货一定好过国货,导致一些家长喜欢从网络上购买国外的药,这里面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国外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并且由于网上的商家缺乏监管,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比如网上流行的“小蜜蜂紫草膏”,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入口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其在美国的适应证只是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而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时需要咨询医生。这种药膏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其口服剂型曾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因此外用时还要避开溃破的皮肤,以防药物吸收入血。

  疫苗,帮宝宝平安度过冬季

  除了生病时正确用药,父母更应该“预防先行”,这样才是宝宝的保护神。而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冬季最需要接种的疫苗是流感疫苗。父母需要了解正确接种流感疫苗的要点,如时间、年龄、剂次、选用疫苗种类、禁忌症。

  时间:流感疫苗需要每年10月份开始接种。每年接种的原因是因流感病毒变异快,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会更换新的病毒株成分。

  年龄:我国目前有三价和四价两种流感疫苗,都是灭活的疫苗,四价疫苗比三价疫苗多预防了一种乙型流感亚型。三价疫苗可用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接种,有0.25mL和0.5mL两种规格,6月龄到3岁用0.25mL的,3岁以上就用0.5mL的。四价疫苗用于3岁以上的宝宝接种,3岁以下的宝宝不能用四价的流感疫苗。

  患哮喘等慢性疾病的儿童体质弱,更容易感染流感,因此属于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加以保护的人群。《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中明确指出慢病患者是优先接种人群。

  选用疫苗种类:对于适龄的宝宝,只要免疫单位有了流感疫苗,就应该尽快接种,四价和三价哪一种有就打哪种。如果免疫单位仅有三价,也应该及時接种。因为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及时接种才能在流感高峰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准备。不应该为了等某个厂家的牌子而错过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

  剂次:根据我国2018年到2019年流感预防接种指南,6月龄到8岁首次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打两针,两针的效果最佳。不是首次打的,或是超过8岁的,都是打一针。具体到每一个宝宝,需要结合所用流感疫苗品种的说明书,遵从当地免疫单位的具体规定进行。

  禁忌症:对流感疫苗或者其中辅料过敏的宝宝是接种流感疫苗的禁忌症。6月龄以下的宝宝接种不了流感疫苗,就更需要照顾宝宝的家人接种流感疫苗,不将流感病毒传染给宝宝。

  最后提醒家长注意:虽然说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药物,但不代表它是预防流感的唯一措施。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还应该是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勤通风保持环境清洁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