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 发布时间:2020-06-07 21:53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数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对数进行理解,可以通过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更好的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快更准的找到解题思路。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数感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成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数感属于内化数学知识的含义以及无意识的理解。通常指的是人们对运算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开拓自己的思维,利用灵活的思维去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利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这对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变成数学家,但是我们希望他们都可以通过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所以我们发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数感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简单来说数学就是人们对世界进行定量的关键。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们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结合,就是说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数学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学生们的发展与进步。数感是学生们在不断的学习中,通过积累所产生的,培养这个能力,教师们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对于生活环境进行分析与研究,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感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举例来说,在对人民币进行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将自己家里的一些东西带到教室中,将其当成商品,准备一些纸质的钱币道具,这样教室就可以成为一个商店。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始进行买卖,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卖东西的人和消费者,在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向学生学生提出要求,看谁可以利用 10块钱买更多的东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对自己今天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之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大家分别说一下自己花了多少钱,买到了多少东西,以及每样物品的单价是多少。这样便可以更好的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对人民币进行了解,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增加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帮助他们培养数感。

  二、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数感只是人们对于数以及预算的理解,是一种对数的理解的态度与意识,但是在目前我国小学所进行的数学教育中,数的计算占了绝大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对数的计算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教学场景,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成一项数学任务。

  1.口算训练是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口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对数的运算进行训练时也需要口算的帮助。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们的口算能力,必须确保学生对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灵活的运用,并且帮助他们归纳一些口算的方法;之后让他们自己进行非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学生们便对学习有了更高的积极性,也完成了对学生数感培养的任务。 2.估算训练是数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应强化训练。

  估算体现了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数的范围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估算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一些估算的方法,并且对于估算得出的结果进行一定的解释。

  举例来说,在进行非整数的运算过程中,可以先将其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之后得出相应的结果,这样做并可以当成是估算的练习,对于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及时的对其进行鼓励与表扬,帮助他们提高对于学习的兴趣。

  三、组织合作交流,实现数感真实化

  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他们有时间与其他的同学进行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便会充分的活跃自己的思维,完成共同进步的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数感,增加对于数的理解与认识。比如在学习十以内加减法时,教师们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一个桌子上有 10 根铅笔,拿掉了两根桌子上还剩几根铅笔,同学们在看到教师所出示的图片后,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换成 10 减 9 的算式,学生们就无法对其进行回答,这时便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们在深入的讨论之后,便可以回答出自己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这样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便可以通过分析,对问题进行求解,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可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数感。

  四、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产生的前提就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数量进行感知。数学知识必须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环境进行结合,带领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手脑等器官的参与才可以真正的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形成数感。在课堂中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数的作用。例如在对数的认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数一些小棒,在对小棒进行计数的过程就属于对数进行感知的过程。之后让同学们用皮筋将小棒捆起来,每 10 根捆成一起,这是对数的进行第 2次感知,在捆小棒的过程中,让他们懂得每 10 个是一个的概念之后,便在其中加入 10 进制的计算方法。在对厘米一米进行认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手比划出一米以及一厘米的长度,比如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一厘米,而伸开两臂的话长度大约为一米,用厘米来测量橡皮,铅笔以及小刀等文具,而对于门,窗户以及教室的长度,则用米来当做其单位。通过同学之间测身高,胸围,以及感受 50 米 60 米 100 米之间的距离差距,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测量,形成了数感。

  总而言之,对于目前所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数感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如果一个人有着更好的数感,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但是如果要做到上述情况,就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与培养,数感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将数感的培养当成一个教学任务,真正的做到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让数学可以跟着学生的直觉前进。

  参考文献:

  [1]张晶.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求知导刊,2016.

  [2]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

  韩马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峰迭新区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