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信息:常年粉饰引巨亏

  根据业绩快报,万达信息(300168.SZ)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648.33%,公告称,2019年业绩下降系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导致。

  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比同行业上市公司,万达信息几乎从未对存货进行充分的计提,研发费用更是采用全额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也给上市公司埋下了亏损的种子。

  营收失速

  自上市以来,万达信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2013-2017年,万达信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3亿元、15.43亿元、18.69亿元、20.75亿元、2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1%、27.18%、21.11%、11.05%、16.41%;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99亿元、2.29亿元、2.42亿元、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3%、45.11%、15.29%、5.51%、34.13%。

  万达信息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其在上市初期的一系列收购行为,公司先后收购了四川浩特通信有限公司(下称“四川浩特”)、宁波金唐软件有限公司(下称“宁波金唐”)、上海复高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高”)的各100%股权,2014-2017年,三家公司合计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4亿元、5.65亿元、6.59亿元、6.22亿元,占当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4%、30.22%、31.76%、25.75%。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说,三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还算正常,但从净利润占比的角度,就会发现万达信息的业绩严重依赖三家公司,同期,三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742万元、1.22亿元、1.86亿元、1.21亿元,占当期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重为43.93%、53.36%、76.70%、37.38%。

  收购标的“亮眼”的业绩固然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但业绩“过于”依赖收购标的也为万达信息的业绩埋下了隐患。

  果不其然,2018年,万达信息就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的问题,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2.05亿元,同比下降8.73%;利润总额2.57亿元,同比下降30.11%。次年,公司业绩进一步下降,据公司业绩快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3亿元,同比下降2.82%,实现利润总额-12.64亿元,同比下降592.68%,收购标的业绩的变脸或是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收购标的四川浩特业绩下滑尤为明显,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四川浩特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564万元、1866万元,净利润-4474万元、-2329万元,而2014-2016年的平均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为3.37亿元与4677万元,前后业绩变化幅度令人咋舌。

  低质量的利润

  从利润绝对值的角度看,2018年以前,万达信息始终保持着“不错”的业绩,但是从利润质量的角度,万达信息的业绩就不那么“亮眼”了。

  自2014年以来,万达信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几乎始终处于相悖的状态,2014-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万达信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亿元、1250万元、1.15亿元、-2.34亿元、7226万元、-11.06亿元。

  显然,万达信息绝大部分时间赚取的只是账面利润,而非真金白银。

  无独有偶,万达信息应收账款增速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司的利润质量不高,2014-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增速分别为68.36%、12.29%、3.54%、45.94%、29.30%、12.52%,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7.18%、21.11%、11.05%、16.41%、-8.73%、5.81%,大部分年份应收账款增速均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而且,过高的应收账款增速意味着公司业绩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赊销”导致,而依赖“赊销”的业绩增长必然无法持久。

  粉饰业绩

  除了利润含金量低,万达信息业绩也存在被“粉饰”的问题,2014-2018年年末,公司账面存货分别为5.31亿元、9.46亿元、10.33亿元、12.66亿元、11.4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4.23%、18.63%、17.14%、15.82%、14.61%,虽然占比并不十分突出,但万达信息上市近10年间从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

  按照申万三级行业划分,万达信息与东软集团(600718.SH)、太极股份(002368.SZ)同属于IT服务行业,而这两家公司均对存货计提过跌价准备。

  万达信息对存货的这种会计处理方式,显然存在着粉饰业绩的嫌疑,而逐年攀升的存货周转天数更进一步印证了人们对公司业绩的怀疑,2014-2018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19天、237天、281天、279天、354天;同期,东软集团、太极股份的最高存货周转天数也仅为120天。相比之下,万达信息没有理由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更耐人寻味的是,万达信息存货科目明细中,开发成本占绝大部分比重,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末,万达信息的开发成本科目金额分别为7.15亿元、9.56亿元、10.85亿元、11.9亿元,经计算,其占存货的比重分别为69.21%、75.50%、94.93%、95.03%。

  开发成本属于生产阶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勉强说得通,但在2019年业绩预告中,公司却突然計提存货跌价准备7.18亿元。

  根据2019年半年报数据,可以推测万达信息上述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绝大部分来自“存货-生产成本”科目,那么,公司为什么一改以往多年的做法而在2019年一次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呢?

  除此之外,高比例的研发支出资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厚”了上市公司业绩,2015-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分别为2.46亿元、2.58亿元、1.69亿元、4.70亿元,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71.58%、64.71%、55.55%、80.50%,而同期太极股份的该比例分别为9.52%、24.22%、20.33%、16.07%。

  相比之下,万达信息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远高于同行业企业,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怀疑。

  异常的净利率

  2014-2018年,万达信息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2.90%、12.28%、11.67%、13.44%、10.22%,IT系统集成服务-综合行业的平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6.04%、7.43%、6.44%、6.82%、4.83%,万达信息的销售净利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通过进一步查询历史财报,《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上海复高与宁波金唐“异常”的销售净利率是造成上市公司高净利率的主要原因。

  收购公告显示,上海复高与宁波金唐均为应用软件-医疗信息化行业企业。

  被收购前,即2012年与2013年,上海复高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1.85%、18.10%,宁波金唐分别为27.62%、32.11%,大体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相近,而2014年两家公司销售净利率却“异军突起”,2014-2018年,上海复高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5.86%、28.42%、38.72%、32.53%、35.68%,宁波金唐分别为40.16%、40.08%、42.30%、36.83%、33.20%。而据Wind数据,2014-2018年,应用软件-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卫宁健康(300253.SZ)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4.96%、21.44%、50.05%、19.09%、21.33%,2016年其销售净利率的激增是受投资收益的影响,倘若剔除该影响因素,2016年卫宁健康的销售净利率约为25.03%。

  相比之下,上海复高与宁波金唐的销售净利率高得令人赞叹,若与上述的存货以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问题一并考虑,则又不免对其销售净利率的真实性打一个问号。

  紧张的资金链

  含金量不高的利润虽然为万达信息贡献了“精美”的报表,但也使得公司陷入资金紧张的境地。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万达信息账面货币资金为6.67亿元,短期借款24.8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5亿元。显然,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资金缺口。

  更令人费解的是,正当资金紧张之际,上市公司本不充裕的资金却遭到大股东通过绕路第三方的方式占用。2018年年末,万达信息的账面其他应收款余额仅有1.69亿元,而2019年三季度末却增加至7.34亿元。

  根据万达信息发布的“关于公司自查原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的补充公告”中表述,2019年1月至3月,公司通过第三方账户向原控股股东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万豪投资”)累计转出资金5.40亿元,向万豪投资合作方累计转出资金2.04亿元,转出资金发生额共计7.44亿元。

  虽然万豪投资在2019年第四季度归还了部分占款,但截至2019年12月25日仍有3.01亿元占款未归还,而大股东的如此行径,使得上市公司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依靠“賒销”与会计处理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增加公司业绩,但并不能为公司带来高质量的利润,而隐藏的“成本”总有一天会爆发。

  针对文中所涉及的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向万达信息发送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胡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