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拉萨林卡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松赞拉萨林卡,纪录片,追梦之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1-01 11:47
松赞拉萨林卡坐落在布达拉宫偏东南方的山坡上,与拉萨河遥相对望,从这里的窗户向外望去,布达拉宫以不可忽视的雄伟姿态出现在眼前——巍峨的宫殿,墙体红白交错,金顶华丽,仿佛是嵌在王座上的宝石,令远处群山黯然失色。得益于较高的地势,在房间里,熙攘的拉萨城景和肃穆的远山都可以尽收眼底。
这个惊艳了游人的松赞拉萨林卡,只是创始人白玛多吉逐梦之旅里的一个中点。
白玛多吉离开央视开始筑梦之路
白玛多吉出生于云南迪庆的香格里拉,经营松赞前,他在中央电视台工作。
那时他发现,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藏族文化,甚至还有些误解,觉得藏族人比较粗犷,“但我所了解的藏族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很含蓄,甚至还有些内敛”。所以他希望通过电视这个平台,架起一座桥梁,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地了解藏族文化。随后白玛多吉陆续制作了一些展现藏族文化的纪录片,收获了不错的评价。其中,他在1998年自导自拍的纪录片《大山的肖像》,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的优秀奖。应邀参加电影节时,白玛多吉接触到了国外的精品酒店,小小的建筑,却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让一直希望外界更了解藏族文化的白玛多吉,萌生了做酒店的想法。
恰巧那时,白玛多吉总是听到从云南迪庆出差回北京的同事抱怨,说这个世外桃源什么都好,就是住宿条件太差。听到这些,白玛多吉联想到自己从小生活的在香格里拉克纳村的家,便想从自己的老宅子做起,给旅人提供舒适的“家”。当时,他家有两个院子,父母一院,妹妹和妹夫一院,占地面积约有1000多平方米。2001年,白玛多吉拆掉自家的房子,拿着六万元现金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借名不远处著名的“松赞林寺”,给酒店取名“松赞绿谷山居”,启动了松赞系列的开端。
起初,綠谷山居的经营并不顺利,白玛多吉聘请过来自多地的行业从事者维持经营,但反响平平,都没能让绿谷山居走上正轨。那时,甚至有过团餐每人只卖11元,一间房只要80元的日子。2003年,白玛多吉决定辞去央视导演的工作,自己接手管理。他聘请了解当地文化的本地员工,向客人介绍藏族的宗教、文化、历史。慢慢地,绿谷山居的经营终于开始有了起色。
在白玛多吉的梦想中,松赞绿谷只是起点,他希望自己的酒店可以像古时候的驿站一样,让每个拥有不同风景的驿站首尾相连,串起一条风光旖旎的旅行路线。在央视的11年里,白玛多吉大部分时间都在藏区拍摄,清楚家乡最美的景色都在哪里,所以他知道如何寻找酒店的安置处。2005年,白玛多吉的第二家酒店“松赞香格里拉林卡”诞生,也是此时开始,他的每一间酒店名中间都将地名写入:奔子栏、梅里、塔城、茨中、丽江和拉萨……松赞陆续开设了11间酒店,分成了“林卡”和“山居”两个系列,串起了香格里拉环线和滇藏线两条旅游环线。
这种由白玛多吉首创的“住宿+旅游”模式大获成功。《Tatler》《Conde Nast Traveler》《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等国际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国际权威旅行评价网站Trip Advisor更是连续九年把松赞列入“中国最好的25家酒店”;美国前财政部部长鲍尔辛、英国安德鲁王子、泰国公主以及各国驻华大使等,都曾入住松赞。
从2001年到现在,接近20年过去了,松赞依旧长盛不衰,这背后离不开每处酒店对当地特色的把握。不仅在建筑外观上根据当地风格修建,展示当地的文化,还对该地独到的风景了然于胸。比如,在梅里山居经常有个仪式性的活动:如果清早雪山出来了,员工就会给有需要的客人打电话,请他们起来看雪山的“日照金山”。而在拉萨林卡,不消说其它特色,仅是推开窗就能看到布达拉宫这一点,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窗外的布达拉宫独具匠心的拉萨林卡
松赞拉萨林卡是由10栋藏式建筑组成的城堡,由北向南缓缓抬升,酒店每个房间都可北望布达拉宫。考虑到高原气候,在建筑布局和层高上作了精心设计,让整个建筑群西转25度,有效提高采光率,即便是冬日也可沐浴在暖阳中。
修建过程中,拉萨林卡邀请了曾两次参与布达拉宫重大维修的工匠,复刻了布达拉宫的羊八井石灰浆外墙。这个灰浆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普通化学涂料,它是从拉萨60公里外羊八井的矿中挖出来的白灰,用传统的调和方式,把它制成浆料,再在墙上进行泼浆。整个工艺和原料跟布达拉宫外墙使用的一样。另外针对拉萨林卡的外观,白玛多吉和工匠们借鉴了西藏罗布林卡新宫的建筑形式,在门厅、正门、窗户的细节上,都吸收了罗布林卡的藏式园林建筑风格。包括大昭寺洒满阳光的黑色窗棂、金色颇章悬梯以及敏珠林寺的片石鱼背墙,也都有借鉴,细微之处,彰显用心。
步入室内,很多游客惊叹酒店内浓郁的藏文化气息。拉萨林卡内部依照拉萨贵族风格装饰,悬挂大量精美唐卡和挂毯,近100件古老的纺织品展示在各个区域,活脱脱一座藏族艺術博物馆。屋子里每一处陈设,都让人陶醉于藏文化的气息之中,精致的细节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这里并不是一家酒店。事实上,里面很多藏式家具、饰品,都是白玛多吉多年的私人收藏。有人不解,为什么要把这些藏品直接放在大堂、餐厅甚至客房这些容易毁损的地方。白玛多吉认为,“收藏”的价值来自于“展示”,“这些藏品,如果太久见不到人,也会得忧郁症的”。
为了尽量保护原生态的环境,白玛多吉一直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建设酒店,从木工、石工到铜工,每项工艺都尽量聘请当地手工艺人,拯救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在建设松赞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位很好的铜匠。他迫于生计,曾一度改行做浮雕。我就跟他说,你来我这里,只要你想做,就可以一直在这”。现在松赞已经有五位铜匠,从门箍门扣到铜锅铜盆,他们用双手敲制出了松赞酒店的所有铜器。
拉萨林卡保留着原滋原味的当地文化。酒店内98%的员工都是当地人,在与他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就能享受当地文化。这种附加于人身上的文化特性,是物件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拉萨林卡有别于一般藏式酒店的特点之一。
逛拉萨跟画匠学唐卡
拉萨是一座汇聚了文化与艺术的“日光之城”。每天,许多藏族人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而来,像涓涓细流汇入大海,在拉萨生活、学习、朝圣……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拉萨林卡,来到拉萨,不妨到经典的景点逛逛。拉萨街头是浓郁的酥油香,八廓街上是人潮起伏的转经信众,阵阵桑烟的大昭寺广场上汇聚着信仰的无穷力量。在拉萨本地人心中,大昭寺是比布达拉宫还重要神圣的地方。拉萨人一天的开始与结束,都在此度过,四面八方磕着长头的朝圣者也以这里为终点。与大昭寺的神性相比,隐藏于藏族民居的小昭寺则显得亲切,瞻仰大小昭寺供奉的释迦摩尼8岁与12岁等身像,走入凝固的老拉萨的记忆。最后去街边掀开旧式甜茶馆的帘子,在熙熙攘攘的甜茶馆里,点上一壶甜茶,一碗藏面,看浓缩了的西藏市井百态。
逛完热门景点,选择一处冷门的修行圣地才不虚此行。比如扎叶巴寺、哲蚌寺、色拉寺等佛教圣地。扎叶巴寺是隐于达孜的山崖狭缝间的石窟寺庙群,是西藏的四大隐修灵地之一,也是离拉萨最近的一个。身处松赞干布曾修行过的石窟中,眼前河谷中村落的模样与百年前并无太大不同,俯瞰云影在远山缓慢移动,如同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圣贤们一起,获得内心的平静。哲蚌寺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每年藏历六月三十的雪顿节,将在哲蚌寺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在雪顿节的开幕仪式上,浑厚的法号和悠扬的唢呐轰隆吹响,巨幅唐卡徐徐展开,信众手中的白色哈达则应声飞起。如能看到这番景象,不虚此行。
切身体会过藏文化后,用一天的时间,参加拉萨林卡组织的唐卡绘画活动,在画匠的带领下,亲自作画。作为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绘画艺术,唐卡已拥有至少1300多年的历史。与普通的绘画不同,唐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色彩。画一幅好的唐卡,至少需要30多种颜色,其中红、黄、白、蓝、绿、紫青是常见的基本色。配色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传承,不同派系留下了不同的配色风格。无论何种派系,好的唐卡配色层次十分细腻,在观者眼中变化无穷。唐卡的绘画颜料更是非同一般,上色用的是矿物颜料,多采用松石、玛瑙、珊瑚、金、银、珍珠、朱砂、琉璃等贵重的宝石矿物;而精致的勾线,则多用植物颜料。
为了能让客人参与其中,原本需要长期磨练学习的唐卡绘画技艺,被画师们简化,进行短时间的教学,客人就可以跟着画师勾线、上色,绘制一幅带有祝福和净心意味的作品。这一勾勒描绘的过程,能让客人深切体会藏文化的奇妙,享受拉萨林卡带来的难忘时光。
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