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兴趣
  • 发布时间:2021-01-16 16:34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会重点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当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就会非常的投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会被最大化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很高。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让学生说话。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家长只是一味注重语数英成绩等因素,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更好地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任务,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些就应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如在五年级《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战争片段以及相关难民新闻报道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如何爱国,有深刻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容量,收到良好效果。

  二、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才会让学生有深刻的认知;才会在课堂中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内核,勇于突破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组织学生成立调查小组,例如《我们班,他们班》组织学生到别的班去观察、去调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等亲身实践获得对他们班为什么会优秀,或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有直接感受,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三、创造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如果单调,枯燥只限于在教室中,长此以往,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会一点一点地被抹杀掉,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游戏心理强烈。针对这一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在教学时合理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去分角色扮演各色人物,让学生去体会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混乱不堪。我还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游戏规则,游戏都将无法进行。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物的责任,有利于引导学生去理解他人,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邀请校外人士走上讲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涉及到法律和传统文化,我们要积极邀请相关资深人士来为孩子们上课。这些教师往往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长期与学生打交道,育人理念和方法都很独到,让他们来讲道德与法治课,很可能会讲出新意,讲出特别的味道,学生或许会更喜欢。“引得来金凤凰”,就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法学、文学、艺术等优秀人才引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中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情感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这样学生才会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参与度以及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继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有效策略[J].新教师,2019(07):66-67.

  [2]胡丽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教育科学--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教育科学.2017 年08 月20 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