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模式:高效方案引领土塘升级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圈养模式,土塘养殖,方案
  • 发布时间:2022-01-05 18:20

  养鱼亩产达到1 万斤;一亩的水 面比原来多赚1 万多元;不再成天为改 底、消毒、培菌等调水程序忙的抽不开 身;捕捞作业一两人即可轻松完成;传 统土塘只需稍加改进就能完成;安全环 保符合国家政策,这样明显的优势您动 心了吗?

  笔者在此次的湖北之行中有幸走 访到了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何绪刚教 授,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零排放圈养 绿色养殖”技术正在为传统土塘养殖户 们带去新的变化。

  土塘升级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我国水产养殖模式中 以传统土塘养殖模式占比最大,据数据 统计,2019 年全国池塘养殖总产量已 经达到2480.4 万吨,占总水产养殖产 量的48.84%,可以说土塘养殖占据着 我国水产养殖的半壁江山。但随着时代 的进步,农业行业中不管是作物还是畜 禽都在不断进步,机械化作业贯穿养殖 全过程,而相比之下渔业却依旧显得停 滞不前。随着“十四五”的进行和“五 大行动”的推出,渔业传统养殖模式急 需改造升级,渔业发展处于转型的重要 阶段,大到国家小到个体养殖户,都迫 切需要解决方案,而方案之一,现如今 呈现在了大家眼前,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土塘养殖的问题在哪里

  目前的传统土塘养殖放养密度越来越高,饲喂量也随之增大,随之而来 的问题就是残饵、粪便和有害氮素的大 量堆积。而传统土塘不设立排污系统, 水质污染以及病害问题日渐严重,对养 殖效益有很大影响。加之国家对环保问 题的日益重视、国民对于绿色产品的高 需求使得土塘的问题更为突出,大量使 用调水产品的方案已经不足以支撑当前 的局面,“治标不治本”甚至略显“劳 民伤财”。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推 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本着“时时打扫 卫生”的理念,“圈养模式”应运而生。

  试用多年,辐射全国多省,技术趋于成 熟

  “圈养模式”即采用锥底圆桶的形 式在池塘中规划出一片水体集约式养 殖,通过吸污把桶中的粪便残饵等时时 回收分离,溶解态氮素通过湿地系统循 环再流回池塘内使有害物质不超过水体 的自净能力,达到水体循环利用的一种 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实验证明其集污效 率可以达到90% 以上。据悉,“圈养模 式”已经试用多年,何绪刚教授介绍, “圈养模式”从2017 年开始小试,2018 年-2000 年中试,测试其排污能力与 养殖效果,这段期间全国有9 个省投入 试用,总体400 多个“圈”,至2020 年 6 月份开始正式推广,到2020 年12 月 底已有1300 多个“圈”投入使用,辐射全国11 个省,最北至河北沧州,最 南至海南均有试点。目前一个“圈”占 水面25 平方米面积,据试验4 个“圈” 成一组,1 亩水面用1 组最为合适,外 塘选用种植底生水草、生物膜技术和放 养花白鲢三种方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理论上适用于所有养殖品种,但目前应 用于淡水鱼类较多,如加州鲈、草鱼、 长吻鮠、花䱻等养殖技术较为成熟,甲 壳类等还需进一步实验与摸索。

  绿色环保、品质高、效益高、可复制 性强

  何绪刚教授在采访中介绍到,团 队通过实验确定了合理的养殖密度,保 持池塘水质清洁,不仅不会因为空间导 致鱼的品质降低,反而能让鱼的体质变 好,品质更接近于水库养殖的效果,而 且通过时时排污能够让水体长期处于优 良的状态,把污染源“切断”,从根本 上保证水体的健康,全程不需要投入品 的介入,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即可。因 为有排污装置的介入,水体不需要刻意 的培菌培藻,菌藻低丰度的“清水”更 能保证水体的稳定性达到多年不换水的 效果,稳定健康的水体可以降低病害的 发生且养出的鱼土腥味低。通过增氧设 备增氧过程中的气体推动形成“圈”内 外的循环流水也更加节约能耗。

  根据中试阶段的养殖情况来看, 该模式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池塘,且改造 方便,只需要规划出部分水域改造即可 投入使用,建设成本上一组设备的所有 建造成本加起来平均只有8 万元左右, 根据养殖地区等区别差价在1 万元左 右,而且今年湖北省有望率先纳入农机 补贴,审批下来后成本还会再降低2 万元左右。而运行成本中饲料成本是占比 最大的一环,以鲈鱼为例,目前的实验 证明该模式的饵料系数低于0.9,相较 于传统土塘可以降低0.1-0.2 左右。另 一方面,该模式看似24 小时增氧,但 增氧更为集中,分配到每公斤鱼产量上 的电能消耗并不比传统土塘高,实验数 据显示,每增长1 公斤鱼,“圈养模式” 耗电量在1.5-1.8 度之间,散养鱼耗电 量在1.6-1.8 度之间。除此之外,该模 式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 万斤,雨天亦可 以正常投喂。

  继续优化,带来更高效益

  当然,以上并不是“圈养模式” 的终点,何绪刚教授的团队还在继续优 化方案,首先一点就是增氧模式的革新, 其团队正在寻找更高效的增氧方式。目 前的增氧方式是采用空气压缩机微孔爆 气的方式增氧,但空气中氧气含量仅 占21%,如果采用纯氧或更高效的增氧 方式,单位鱼体增氧的能耗会进一步下 降。除增氧以外,何绪刚教授团队还在 尝试更多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给出 合理的养殖方案,帮助养殖户达到效益 最大化。“圈养”区也采用固定式和浮式两种以应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尾水处 理方面目前采用三级湿地系统提高尾水 处理效率,工艺还在不断提升中。管理 上也在向智能化与机械化方向靠拢,从 日常的管理到捕捞,通过机械代替人工 的方式节省人力成本,也更加高效。

  提供平台,推动行业发展

  最后,何绪刚教授对笔者说到:“整 个农业的发展都在逐步的向现代化靠 拢,作物从种植到收成基本可以做到全 程机械化作业,猪、鸡都可以住进楼房, 而水产养殖本身已经落后很多,未来也 继续向现代化方向靠拢,实现标准化养 殖,‘圈养模式’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方 案和平台,让传统散养有一个标准化的 依据,同时也为设备、饲料等相关行业 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平台,让行业有一个 综合性的进步。”

  诚如何教授所言,行业的进步不 只是某一个方向的单方面进步,养殖 模式也好、设备也好、饲料也好等等, 互相交汇、共同的进步才能一起推动 行业的进步,在所有水产人的不断努 力之下,行业必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 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